郑文轩,杨瑛,孔德国,张红美
摘要:本文通过对普通高校基础课大学物理教与学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大学物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提升;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8-0152-02
一、引言
大学物理是高校设立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重在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研态度,并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物理素养。大学物理的内容较为广泛,除经典物理学知识外,还包括近代物理及物理学在科学技术上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1]。教师如何能够抓住课堂教学时间,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提高物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尤为重要了。因此,探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不仅有利于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也有助于提高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普通高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物理对大学生来说应该是一门比较熟悉的课程,在中学已有5年的学习经历,学习起来应该比较轻松。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尽管大多数教师认真备课、认真授课,为提高教学效果绞尽脑汁,可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结果还是不理想。要对大学物理进行有效的教学研究,只有透视大学物理教学的现状,才能明晰教学问题,并以此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研究工作是源自于教学问题,并围绕教学问题展开研究,脱离教学现状或无视教学问题展开的研究没有现实意义。
(一)招生规模扩大与教学资源缺乏之间的矛盾
高校扩招实现了我国教育发展阶段性飞跃,教育规模日渐扩大,在校大学生人数逐年攀升。在扩大教育教学规模进程中,产生了一些突出的问题,如:大学扩招导致办学力量分散、教学资源短缺、教学质量呈现下滑之势等。随着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受客观条件制约,基础课大学物理课程不得不采用学生合班、大班上课。由于学生人数过多,在课堂上任课教师不可能跟每位学生接触、交流,很难及时了解到学生对课程的消化程度以及具体教学效果的反馈情况,不能及时更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无法形成灵活多变地教学方式[2]。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实验仪器有限,实验分组只能采用大组实验,很多学生在实验环节可能没有很好的学习和仪器操作,使实验课程成为“走过场”。
(二)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内容与课时数减少之间的问题
各高校为了提高毕业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改革。在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和修订过程中,采取了压缩大学物理教学课时、增加大量与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较合拍的实用性专业课程、开设选修课、实行弹性学分制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自行选择课程。但在课时不断压缩的背景下,对物理教学内容的要求并没有减少,物理学本身的发展使物理学科知识不断发展,被载入物理教材成为新的教学内容不断增加,让大学物理教学面临学时不足的更大挑战。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比较落后
从教学手段和方法上看,单一的课堂教学方法,过于严谨的科学表述,将物理教学置于空中楼阁、深奥难懂的境地。物理教学还是注入式教学方法,实验教学仍是传统的实验模式,物理规律与现实生活的结合较少,落后的教学观念与现代素质教育严重脱节。从大学物理课程本身的特点来看,教学任务多、课时少的现实情况使得如今大多数高校的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还是停留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上,师生间几乎没有互动。这种教学方式严重脱离了学生学习的实际,不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自主性和积极性。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自学能力不强,严重制约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考核方式比较单一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对大学物理课程的考核手段单一,一般都是采取传统的平时、期中和期末考试等环节,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侧重于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水平和解题能力,从理论到理论,忽视了知识的扩展和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由于考试的试题和答案多来自于教材、习题集或是平时作业,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使考试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考试题目重记忆轻理解,题目的答案确定唯一、便于准备,考核方式使利益过于集中,使得考试作弊现象日趋猖獗,严重影响到了考试的公平与公正,打击勤奋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提高大学物理教学效果的方法及对策
从大学物理教学现状可以看出,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关键是使教与学形成有机融合,使教师和学生形成积极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有兴趣就会有动力,大学物理的教学效果才能有效的保障。
(一)构建大学物理学习、教学资源“超市”
根据所授专业的实际情况、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材,构建大学物理学习、教学资源“超市”。在学习和教学资源“超市”中,除包括教材、参考书、习题册等纸质媒质,还应包括课件、课程自测系统和课程教学网站等。课程网站要建立教师与学生互动模块,使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网站与教师进行交流,还可以参与答疑讨论[3]。同时,为了增加与学生的接触、交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任课教师安排课后集体答疑时间。课堂教学与网上答疑、课后集体答疑相辅相成,形成优势互补,从而缓解大学教师和学生交流少,缓解不能及时得到课堂教学情况反馈的问题。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大学物理教学是“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往往重讲解轻演示、重理性轻感性、重理论轻实际、重输入轻反馈。要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技术特点,将一些物理原理、知识、概念等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形象的进行图文、声、像演示,能大大增强学习者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辅助物理教学,能大大的丰富大学物理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提高教学效率,适应当前大学物理教学课时普遍偏少的实际情况;能方便地将许多难教、难学的物理现象和教学内容通过数字模拟、动画及作图的手段进行形象化处理,便于学生对抽象的物理图像与概念的深入理解[4]。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优化现行教学方法,将发现法教学、案例法教学、讨论法教学等教学方法有机的运用到教学中,使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更精彩,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endprint
(三)不断加强和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自身素养需要不断提高。教学语言不能粗俗,要通俗易懂。要对大学物理教学进行深入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任课教师的素质、水平直接决定其对所教课程的处理方法和手段。教师在限定的时间内通过口授的方式传递大量的教学信息,要有活跃教学思维的语调和自然的语气,要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使学生能增强学习意识。同时,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断提高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做人的榜样,也能使教学具有特殊的感染力量。这就要求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抓住进修、深造的学习机会,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养,适应当代学生。
(四)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离开了兴趣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物理学是一门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物理思维相结合的科学。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要通过物理实验来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物理知识、物理问题的透彻理解和掌握。大学物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要协调一致,做到理论指导实验、实验验证理论的有机结合。在大学物理实验课教学任务以外,还可以在理论课堂上根据课程内容演示实验,将所授内容清晰、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增强学生对相关物理现象的感性认识,更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的本质。此外,可以组建兴趣小组,开展开放式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五)改革考核方式,重视过程考核
在认真分析总结传统物理考核方法的基础上,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进。考核不能唯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来定,应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监督。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课堂提问和练习、演讲与口试、作业、小论文、笔试、网上测验等测评方式考核学生学习状况,获取教学效果[5]。学生课程总成绩的评定由平时考核成绩和课程期末考核成绩综合确定,并逐步加大平时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只有这样才能鼓励和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测试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避免以往一张试卷定分数,避免一次考试定成绩的偶然性和片面性,将考核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另外,任课教师对作业的布置不要仅仅局限在做题方面,要加强兴趣引导,避免作业的形式单调,使学生对作业不抵触,这样才能鼓励和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切实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
四、结语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提高国民的素质依赖于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大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关注点应为“有效教学”。大学物理教学凸显出的种种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转变教学观念,以现代教育理念重新审视大学物理教学。大学物理学蕴藏着科学的方法。在物理教学中,讲授理论要给学生以知识,传授科学的方法要给学生以能力,把“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实现二者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马文蔚.物理学(第五版)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2]谭丛兵,黄锋.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对改革大学物理教学方法问题的思考与对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33-135.
[3]姚青荣,潘顺康,周沁,等.工科物理教学改革的研究[J].教学研究,2009,(3):59-61.
[4]张莲莲,徐丽红.基于新教改的大学物理教学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1,(29):170-171.
[5]秦炎福,姜广智,孙志国,等.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初探[J].四川教育学院报,2010,26(7):104-106.
基金项目:塔里木大学高教课题(TDGJ1327)。
作者简介:郑文轩(1980-),男,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物理教学工作。
通讯作者:杨瑛(1979-),女,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大学物理教学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