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教育

2014-09-16 14:49臧延青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8期
关键词:教育目的人格教育教育体制

摘要:日本经济的发展举世瞩目,正因为实施了教育优先的发展战略,制定合理的教育体制,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支撑,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教育体制;教育目的;人格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8-0137-03

教育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课题。教育是一个国家立国之本,教育的水平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发展。日本作为走在教育前沿的国家之一所实施的教育战略,对我们思考和解决这一时代课题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重视教育,积极投入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百废待兴,当政者认为国民的教育程度才是一个国家真正的财富,视教育为重中之重。于1947年颁布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在国家财政极端困难的前提下,积极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并投入了大量的教育资金。《教育基本法》中明确规定所有的日本国民都具有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对因经济困难而无法完成者国家和相应的地方公共团体必须以奖学金的形式给与帮助。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还制定了《义务教育经费国库负担法》、《地方交付税法》和《公立学校设施费国库负担法》等相应法规保障教育投入的来源。

教育管理体制科学合理

日本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不同时期对教育体制进行了及时的调整及改革,以保证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经济恢复期,为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日本政府在恢复九年义务教育体制的同时,开始探索如何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于1948年实行新的高级中学体制,设置了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1949年,全面改革大学制度,将全国二百余所大学及各类专科学校合并成69所国立大学,实行统一管理,使大学体制单一化。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日本的经济高速增长。为了适应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要求,日本政府为教育提出了发展方向和明确任务,进行了适应时代的教育改革。根据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产业结构的转变,日本政府把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了着重培养各级技术人才上。加强职业教育,提高职业高中的比例,并开设各类短期大学,改变了教育单一化的倾向,培养了适应社会的大批高等专门人才。80年代,面对经济国际化的特点,日本政府把教育改革的重点放在实现国际化教育上。把本国教育同国际社会联系起来,扩大教育的开放程度。采取多种渠道,大力发展国际学术交流。加强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大学教授学者的文化及科研交流,努力提高教育机构尤其是大学的教育研究水平,加速了日本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日本教育体制的发展历程表明:“经济增长依靠教育培养人才”。因此教育改革必须依照并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需要。

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注重教师职业道德

日本注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通过提高各方面待遇吸引优秀人才。日本要取得普通教师资格证书必须在大学等机构获得学士学位等基本学历,同时修完文部科学大臣认定课程中所规定的教学科目和教职科目学分。而对于在大学未修完相应规定课程或学分者,可以通过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合格者即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此外,在吸引优秀人才上对于那些没有教师资格证书但却在各自领域中拥有出色的知识、技术和经验的社会人士制定了人性化政策,他们可以参加由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实施的教育职员鉴定考试,取得特别资格证书,并被任用为教师。[1]

在日本,教师是很受尊重的职业。教师们也以自己的职业为自豪,爱岗敬业,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1.对自身:教师应有良好的、健康的生活习惯,克制自己过度的欲望,生活有节制,有良好的教养;有勇气,有坚强意志和坚韧的性格;自主、自律、诚实并具有责任心;有进取心,热爱真理、追求真理、追求理想,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2.对他人:具有人类之爱,并具有慈善、体谅、亲切、温暖、感谢心与同情心;举止适度的社交礼仪;尊重自己并尊重他人,具有谦虚的态度和宽广的胸怀,与同事、朋友真诚相待,具有健康的异性观,男性与女性间相互尊敬与爱护,互相促进。

3.对自然: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并努力克服人类的弱点。

4.个人与团体:明确团体中个人的义务与责任。

日本教师用以上各项道德标准为指南,不断提高自我修养。[1]

实现学校及班级间均衡发展

日本教育基本法规定义务教育要均衡发展,因此全国学校建设制定了统一标准,在硬件建设上没有明显的城乡及地域差别,学生可以根据划分的学区就近入学,接受平等的义务教育。与我国不同的是,日本义务教育要求上至教育官员,下至各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定期在不同学校间轮换工作,通常1~2年调动到另一所学校任教,保证了学校间的师资力量的均衡。因此,日本的中小学无论学生人数多少,都可以享受相同的教育设施,接受同样师资水平的教育。学校不允许设立快慢班,学生随机分班,并制定了班级重编制度,1~2年年级重新分班,可以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同学,也可以避免编班的不公平性。

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日本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能够健康、安全、幸福地生活所需要的日常习惯。在进行基本教育的同时,从小培养孩子重视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小学,根据年级不同,详细制定完成家庭作业所需时间,不允许给学生留过多的家庭作业。并按照年龄指导学生的睡眠时间和起床时间。日本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学校及街道委员会每年固定时间都会进行防灾避难训练,模拟火灾和地震场景,教给学生逃生知识,增强学生自救意识。此外,学校、社会和家庭对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教育学生对自己身边每天发生的细微的幸福,懂得感恩,结合“道德”课程,进行学生爱家、爱社会、爱国的德育教育。

中小学都开设了综合课程,包括烹饪课、缝纫课及各类技能课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社会调查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根据学习内容撰写实习报告。此外,重视多种教育,发展学生特长。在日本,没有专门培养运动员的体育及文艺院校,中学开始开设各类俱乐部,进行专项训练,很多国家级甚至世界级运动员都是来自于各高校或者普通的公司,只有在比赛前夕才进行一段时间的集训。这种培养方式既可以挖掘学生的潜力,又节省了国家的部分教育资金。在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主动进行特长训练,不拘泥于理论学习。endprint

尊重学生个性,注重人格教育

1947年日本日本文部省发布的《教育基本法制定要旨》明确地对日本教育的目的做出了解释:“所谓完善人格,就是基于对个人价值和尊严的认识,人所具有的所有能力,在其可能的限度内协调的发展。但是,这决不是要轻视对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者而具备必要素质的、身心健康的国民。并且,在所有的机会、所有的场合,都必须履行这一要求。”[2]对于不同个性的同学不采取一刀切的教育方法,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依据义务教育阶段规划目标:“培养学生自主、自律和协同精神、规范意识、公共精神,培养尊重生命和自然的精神。”[3]在学生的日常教育中强调团队合作精神,把团队训练融入到日常的游戏、学习中,提倡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体谅、共同进步,在学校创造团结、合作的氛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日本教育强调提倡根据不同年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制定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实行小班教学,通常人数三十人左右。不过分重视和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注重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发掘学生的优点。学校严禁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排名并公布于众,不以学习成绩的优劣评价学生。各科成绩以A、B、C等形式表现在成绩单上,直接交到家中手中,避免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自尊心。此外,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在共同营造的良好环境中学习、生活。在学习中,教师指导学生,而在生活中和同学们做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不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对待学生,不使用过激的言语和举止伤害学生自尊心,努力给学生制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注重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

日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共同完全教育任务。日本义务教育目标之一:“促进学校内外的社会活动(以培养尊重生命和自然的精神),培养对生活必需的衣、食、住、信息、经济活动及其他事项的基本理解和技能,培养使用生活必需的数量关系的基本能力,培养正确理解和处理关于涉及生活的自然现象的基本能力,培养能够使生活明朗丰富的音乐、美术、文艺及其他相关艺术的基本理解和技能。”[2]在学生培养教育中,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定期开会,研究学校的日程安排,共同采取对策。学校办学征求家长的意见,家长对学校给予评价和监督。此外,社会各界也对教育大力支持,如各类文化设施及医疗、环境优化机构都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参观中学习知识,加深理解,增强动手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成长为热爱生活、理解自然、适应社会、积极向上的人才。

通过以上论述可知,日本提倡教育优先,加强教育资金投入,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合理制定教育管理体制,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尊重和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1][日]教育職員免許法:「教員免許制度の概要」[Z].文部科学省,2013.

[2][日]教育法令研究会.「教育基本法の解説」[Z].日本図書センター,1998.

[3][日]兼子仁「ほか」.「教育小六法」[Z].学陽書房,2011.

作者简介:臧延青(1974-),女,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讲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目的人格教育教育体制
朱熹的理学教育思想及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幼儿健康心理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策略探究
浅论小说教学对于中学生人格塑造的意义
朝鲜族教师教育体制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