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命是神圣的,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因此我们都应该珍惜这宝贵的生命,使生命更美好、更有意义。从教育方面来讲,生命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目的。当代青少年过度自我化的人生观,对生命的不重视,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生理、心理、社会问题。生命教育就是使学生树立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观,即培养他们对生命现象的正确看法和观点。有了正确的生命观的指导,人们才会正确地看待人生中的诸多问题,才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生命教育;内涵;研究现状;实施途径;展望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8-0068-03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最早开始于美国,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概念及其思想,因其旨在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热爱,消除对生命的威胁,很具现实意义。随后在全球逐步推广,形成一种新的教育思潮。国内外关于生命教育的论述在内涵的解读上,不同人士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有不同的结论。但面对生命教育的逻辑起点,这些论述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是互通的,那就是生命教育让人活得更像人,更完善人、发展人,提高人的生存质量。所以,较为普遍的观点是: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人的优势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生命教育是教育者帮助受教育者“认识生命、热爱生命、发展生命”的教育实践。“认识生命”是让学生了解生命的由来和各发展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自我保护的基本技能,并能正确面对生老病死等生命现象。“热爱生命”是引导学生学会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发展生命”是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个人的价值实现。
二、生命教育的研究现状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中小学生不堪各种压力而轻生的惨剧屡见报端。有的中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突然遇到一点挫折、打击,感觉郁闷,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解决方式。悲剧的发生除了与青少年心理脆弱有关外,还跟学校对青少年缺乏生命教育有关。这些恶性事件提醒我们,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已迫在眉睫。近几年来,“生命教育”的概念也逐渐被国内的教育界认可,教育教学工作也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方式使孩子学会敬畏生命,爱惜生命。我们期许“生命教育”能被更多的教育主管部门和老师重视起来,教育学生用客观的态度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增强生命意识,在更高意义上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三、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
1.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赋予了生命教育必要的人文关怀。在新课程标准中还鲜明地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这就要求所有任课教师都应当既教书,又育人,把教书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挖掘生命教育内涵,激活蕴藏在学科教育中的生命教育内容。语文学科发挥文以载道的作用,渗透人性的教育和人文意识,提升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理解;生物学科教会学生认识生命的奥秘;历史学科让学生认识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文明历史创造;美术、音乐学科用艺术美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之情。教师人人参与,学科门门渗透,使生命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学科学习的同时获取珍惜生命、善待人生、积极进取的真谛。同时学科教学作为学生在校园里最常态的受教育的方式,更是实施生命教育不可缺少的主阵地,所以我校在去年开始实施的生命教育中,也将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作为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
2.活动中认知,实践中体验感悟。“课堂向课外延伸,校内向校外拓展”,是探索生命教育多措并举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体现在构建“安全防护”、“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上,更注重的,是学生亲身参与的实践与体验。“安全防护”,即通过消防疏散演习、生命急救等活动,帮助学生用知识保护自己,用智慧战胜灾难;“社区服务”即与桥西区友谊大街办事处建立长期合作,共创社区文明清洁好环境。通过到瑞祥老年公寓、环卫队、交通岗亭义务服务,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学会懂得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学会交流。实践活动的拓展,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了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自开展生命教育研究以来,结合我校具体情况,依据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发展、预防与干预相结合,自助、互助与援助相结合的原则,针对造成青少年意外死亡的卫生、中毒、交通事故、抢劫绑架、触电、溺水、烧伤、窒息等开展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用电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自救教育和训练。并结合生活案例和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逆境教育、死亡教育,磨炼学生的意志。在实施过程中,逐步摸索出适合我校特点的生命教育模式,编写成校本教材《生命教育》,对学生进行发展性、预防性教育。整套教材以“敬畏生命、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安全教育、美丽人生”七个核心理念为主线,以丰富、新颖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为学生健康成长开辟了新的学习天地,使生命教育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中重点实施。
4.家校携手,关注生命成长。生命教育是一项涉及到学校、家庭、社区和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家庭作为生命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对生命教育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父母对生命的态度决定子女对生命的态度。于是我们倡导在家长中开展生命教育,指导家长学会培养孩子如何尊重生命、爱惜生命,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明白在一个积极、乐观、奋进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必然会有健康的人格,懂得珍爱自己和尊重他人的生命。我校于2009年成立了家长学校,把家庭教育融入到生命教育之中,是我们进行生命教育的另一重要途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在原有家长学校的课程中增添了生命教育的内容,把关爱生命道德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家庭教育的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协助家长了解关爱生命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指导他们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教导孩子,使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生死观,体验到自己生命的可贵,并学会尊重与关怀他人,珍惜我们所生存的环境,最终使每一个孩子都成长为生命的所有者与爱护者。我们通过家长会、讲座、家访、校校通等形式,帮助家长掌握家庭管理和人际沟通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家庭情趣,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教育和引导家长从自身做起,共创民主、平等、和睦、幸福的温馨家庭,使学生在交流中感受父爱、母爱的崇高与伟大,在互爱中体味家庭的温馨和人生的幸福。endprint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一如既往地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采用个别辅导、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心理健康周、心理宣传栏等各种方式,向学生传授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使学生对自身的心理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于解决学生中一般的心理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把生命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学生对自己、他人的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责任感。以培养自信、乐观、顽强、自律、宽容、合作为主线,结合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需求,构建沟通学生心理的桥梁,采取预防与疏导相结合的办法,开设心理咨询室,由专职、兼职心理辅导教师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等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
四、生命教育的展望
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青少年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学生的生命质量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在中小学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激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志向;有利于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融铸在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中,培养他们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增强他们在国际化开放性环境中的应对能力。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广大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给青少年带来了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与道德自律能力下降。此外,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青少年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迫切需要培养青少年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进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目前,在内地生命教育仍然发展缓慢,严重滞后于我国社会、时代的发展。作为学校和各科教师,要成为生命教育的响应者,要把生命教育和自己所从事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充分整合和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密切的配合,共同参与。真正的生命教育应该帮助青少年从小开始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并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并将自己的生命与天地人之间建立美好的共融共在关系。我国的生命教育尚处于萌芽阶段,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家庭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动生命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家成.关怀生命: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沅海洋.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6,(1).
[3]张美云.近年来我国大陆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6,(4).
[4]盛天和.港台地区中小学生命教育及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2005,(9).
[5]吴增强.生命教育的历史追寻及其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2005,(9).
[6]冯建军.中小学生命教育与课程设计[J].中国德育,2007,(12).
作者简介:岳儒芳,出生年月:1972年12月;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石家庄市井陉县;职称:中教一级;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家庭教育、生命教育。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