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越剧舞台字幕翻译对于越剧艺术在海外的顺利传播起着重要作用。越剧舞台字幕翻译有着独特的生态环境,即字幕译文和源语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越剧舞台字幕的阅读对象为剧院观众,因而其翻译具有无注性和时空局限性特点。译者在翻译时应充分考虑舞台字幕翻译的独特性,灵活运用翻译策略,将越剧语言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特点翻译出来。
关键词:越剧; 舞台字幕; 翻译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其旋律委婉清丽,唱腔优美典雅,表演细腻朴实,艺术流派纷呈,剧目丰富多彩,经过百年繁衍流变已成为长三角一个地域性的文化符号。越剧已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海外都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一、越剧舞台字幕翻译的意义
作为越剧艺术的发源地, 传承和发展越剧艺术浙江人责无旁贷。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在第二届中国越劇艺术节新闻发布会上曾说过:“越剧之于浙江, 是名片、形象和品牌,是浙江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内容”。[1] 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有效地参与到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之中,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命题。越剧作为浙江重要的文化形象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越剧要走出国门,培养国外的群众基础,语言是最大的障碍。 越剧在海外的传播并不是表演时用外语语言,而是越剧名家到海外进行表演时,国外观众在欣赏越剧的表演及唱腔魅力的同时能通过字幕理解剧情、理解唱词的基本含义,这对于激发和培养海外观众对越剧的兴趣能起到基础的语言沟通的作用。海外观众只有在掌握字幕的意思的基础上,领略到越剧独特美感,才有可能进一步培养越剧欣赏的兴趣,才有可能有意愿进一步了解越剧,甚至更深一步的研究越剧和翻译越剧,只有培养了观众基础,越剧的海外传播才算走出第一步。
戏曲英译是汉籍外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越剧的字幕翻译是戏曲英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越剧走出国门的必要手段之一。而其翻译实践与翻译研究都相对滞后,仍然是一个有待开发的领域,加强这项工作显得十分紧迫。越剧字幕翻译有助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与研究。
二、越剧舞台字幕翻译的独特性
独特的翻译环境
越剧舞台字幕翻译有其独特的环境:它是与源语环境相互作用的。越剧舞台字幕的出现基本未改变舞台表演的图象、声音 (包括语言、音乐及其他声音效果)信息。字幕所提供的语言信息是和视觉信息、听觉信息密切配合的。观众接收到的字幕信息和原声信息相互作用,字幕所不能表达的或表达不充分的内容,比如唱词所携带的感情色彩以及文字所无法表达的舞台情境包括服饰、道具等,虽然字幕无法提供信息,但观众可从原声那里得到补偿。这正是字幕较之其他翻译类型的优越之处。与此同时,越剧观众欣赏的是源语的对白和唱词,所以会不自觉地对字幕采取一种批判态度。 字幕译文稍有不当即会引起观众的不信任,影响信息传达。字幕翻译者就像要出双语对照本一样,必须认真仔细才行。但同时字幕译者手上的工具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画面和声音照样可成为他手上的工具,译者必须使他译出的文字和固有的视听信息相辅相成,共同实现信息功能。字幕翻译所提供的信息分段打在屏幕上,观众扫视完一段后要等待下一段的出现,虽然等待的时间很短。字幕是闪现在屏幕上的文字,一现即逝,不像书本上的文字,可供读者前后参照。这种实现信息功能的特定方式,对字幕翻译形成了另一个制约。译者必须保证这种递进式的信息的衔接和连贯,保证观众能以最少的努力获取最清晰的信息。所以字幕译文应明确且充分考虑其翻译环境,在翻译策略上进行适当选择和适应,从多维度达到翻译的最佳效果。
越剧语言的通俗性
越剧语言朴素外化,有较多俗语、习语、典故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题材大多为风花雪月、才子佳人的故事;语言形式简洁通俗,雅俗共赏。译者在进行越剧字幕的翻译时,应尽可能地把越剧的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表现出来,让异域观众也能毫无障碍地欣赏到越剧的独特魅力。越剧表演是一门大众的艺术,字幕翻译的服务对象是剧院观众,字幕译文应符合观众的文化水平,应该通俗易懂,让不同文化层次的观众能看得懂跟得上。字幕译文也要简洁、精炼、流畅,符合舞台字幕的排列;观众的注意力主要在舞台表演上,无暇细读品味译文,因此翻译不必过分追求韵律格律等形式化因素,应以观众一眼看懂为前提,避免出现生僻难懂的词句,使观众能在不经意浏览字幕的同时,把专注力和兴趣点放在享受越剧所带来的艺术美感上来。
越剧舞台字幕翻译的无注性
戏曲剧本同时具备可读性和可演性,既可是案头阅读的文学艺术,也可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但舞台演出字幕是为舞台演出服务的。因此字幕在翻译时要考虑到无注性。字幕翻译中涉及到典故、文字游戏、双关等特有的中华文化现象时不可能像案头文本翻译一样在文后加注进行详细解释。 因为演出文本在舞台上稍纵即逝。译者在处理译文的时候, 应该考虑的是舞台上的直接效果, 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把原文中丰富的旁征博引和文化内涵一点不漏的介绍过来,“口语化和简练就成了戏剧翻译中必须首先考虑的原则”。 [2]字幕翻译的这种无注性使得字幕翻译更难,翻译者必须有更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这时必须将应该加注的地方在文内进行处理, 比如通过加词法, 同义替代法以及转换法来为观众补充语用前提。“戏剧翻译是用笔译的方式寻求口译的效果”。[3]
越剧舞台字幕翻译的时空局限性
戏剧是为表演服务。戏剧演出本翻译不仅要关注两种语言之间的语际转换, 同时受时间、情境和字数限制。戏剧字幕译文的出现与舞台上演员表演、故事情节的推进同时进行。据此,译文应尽量与原作所展现的情境即时耦合,与演员的动作、表情、感受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剧本当中出现的一切场景只能呈现在舞台上。一场戏剧表演时间一般不超过三个小时。 也就是说剧作家必须把故事中的各种人物,情节,矛盾冲突浓缩在几个小时的时间里。同时剧本当中出现的一切场景只能呈现在舞台上。Pulvers 指出:戏剧必须在演出的瞬间被演员和观众所共同分享。如果思维滞后情感太多,那么这一瞬间就有可能失去意义。[4] 作为案头阅读的戏剧剧本的文字不受舞台演出的限制,读者可以反复阅读,而作为舞台表演的戏剧字幕原文与译文出现的时间与演员道白或演唱的时间基本一致,均转瞬即逝,这种“即时性”决定了在演出字幕的翻译过程中,译文应该尽量做到简洁明了,易于观众理解。译者只有在充分考虑戏剧的时空局限性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选择和适应,才能译出适合舞台演出的能满足观众需求的译文来。
结语:戏剧是融合了语言、文化、音乐、 文学、 舞蹈等的综合艺术,以其独特的视听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带给观众多种审美体验。[5] 字幕翻译也要力求展现戏剧的这些特点,越剧舞台字幕翻译的这四个独特性给译者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越剧舞台字幕译者不应拘泥于某一种翻译策略, 而是根据翻译的特殊需要和目的, 因译文读者制宜, 充分考虑字幕翻译的特性及所受到的各种制约因素, 灵活运用多种翻译策略, 将通俗易懂、简明流畅的译文展现于观众眼前。
参考文献:
[1] 杨建新.中国文化报[N]. 北京:2010 年9 月10 日, (002).
[2] 英若诚. 译. 茶馆[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序言-1.
[3] 刘肖岩.语用前提与戏剧对白翻译 [J]. 南京:外语研究(2), 2001.
[4] Pavis, P . Problems of Translation for the Stage: Intercultural and Post-Modern Theatre[A]. Scolnicov, H. & Holland, P. (eds.) The Play Out of Context: Transferring Plays from Culture to Culture [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5] 孟伟根.戏剧翻译研究[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150).
作者简介:黄庆欢(1973.8-),女, 汉族,湖南株洲人, 讲师,就职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和戏曲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