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肖君?王琛
摘 要:出镜记者的有声语言报道,决定了其新闻传播活动具有了很强的口语传播属性。本文从口语传播形态的“两层八面”切入,对我国出镜新闻记者的口語能力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出镜新闻记者口语传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我国出镜新闻记者口语传播能力的技巧。
关键词:口语传播;出镜记者;口语能力
中图分类号:G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9-0157-02
出镜新闻记者是指在新闻现场,在镜头中从事信息传达、人物采访、事件评论的电视记者和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总称[1]。出镜新闻记者除了需要具备新闻从业人员所必备的采访写作能力外,还需要具备很强的口语传播能力。
从传播形态上来看,口语传播能力包含“两层八面”。“两层”即口语传播的显性能力与隐性能力,“八面”是作为显性能力的发声、吐字、语调、态势,以及作为隐性能力的听知、思维、心理、语用。本文将结合新闻报道的要求,从口语传播形态的“两层八面”切入,对我国出镜新闻记者的口语能力做以分析。
一、出镜新闻记者的口语表达样式
描述:将在新闻现场了解到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元素介绍给受众,也包含对新闻背景和新闻人物的介绍。
评论:根据在新闻现场了解到的情况对事件或人物做以简短的评析。新闻评论也是新闻报道活动的重要环节,好的评论往往能增强整个新闻报道的活力。
对话:在现场报道中,往往涉及对新闻当事人、知情者、相关管理人员的采访,这时候就运用到了对话的表达样式。
二、出镜新闻记者口语传播能力的“两层八面”
不同于播音员、主持人,出镜新闻记者对语言外壳和体貌的要求较低,但“两层八面”的能力要求对出镜新闻记者来说,每一方面都是很重要的。
(一)显性能力
新闻机构对出镜新闻记者的吐字、声音、语调、态势等要求相对较低,但却并不能忽视其基本要求。虽然出镜记者不需要做到像播音员那样的普通话水准,但要保证做到吐字发音的正确性。对于语调,常常会影响到受众对新闻价值和新闻对象的判断,因此面对不同的新闻把握好语调仍旧很重要,重大灾害的语调一定要平缓,而盛大欢庆仪式则要欢喜,进而感染到受众。体态也一样,其关系到媒介形象,也关系到受众对信息的判断。
(二)隐形能力
因为是在新闻现场对新闻事件做以及时性的报道,受时间、场景等制约,出镜新闻记者需要在听知、思维、心理、语用四个隐性能力上表现出较高水平。
(1)听知能力:听知能力体现在两个环节上。一是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上,如果出镜新闻记者自己在听知上对信息判断失误,那必定导致对受众传达信息的失误,也就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二是在与主持人和导播的交流上,如果对主持人和导播的问题判断出错,也就有损整个新闻报道的效果,甚至扰乱整个新闻报道活动的秩序。
(2)思维能力:出镜记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迅速抓取到新闻要素。在突发性事件中,新闻现场往往具有不稳定性,这就要求出镜记者对变化的现场具有快速反应的能力。
(3)心理素质:在新闻现场周围场景很容易对记者情绪产生影响。而新闻报道必须依靠冷静的判断、全面的观察。所以,出镜新闻记者必须训练出良好的心理素质。
(4)语用能力:出镜记者的“出镜”,就是要运用口语在新闻现场就新闻事件的各元素做以描述、点评,传达这些信息的时候就需要具备良好的语用能力。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全面客观的语言,才能使受众获得对新闻事件的全面认识。
三、我国出镜新闻记者口语传播存在的问题
目前,新闻直播化进程正不断加剧,但出镜新闻记者的培养进程却跟不上步伐。我国出镜新闻记者在口语传播能力上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节奏过快,语调缺失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出镜新闻记者都存在语速过快,节奏紧张,语调缺失的情况,特别是在突发事件报道上。其中不乏是因为时间的限制因素,但更多的是因为记者对语调和节奏的疏忽。
(二)语用流畅性不足
在出镜报道中,许多记者存在着表达不清楚,逻辑失调等现象。例如,很多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中常出现“恩”、“这个,这个”的断句词,影响整个报道的流畅度,干扰了信息的有效性。
(三)心理过于激动或松懈
在很多灾难性报道中,我国的出镜新闻记者表现出了情绪上的失控状态,虽然这样的情况能博得受众的同情,但从新闻意义上而言,会影响对新闻信息的传播。另外还存在着过于紧张的状况,进而造成说话吞吞吐吐,受众不知其所云。
当然,还有一类是过于松懈的。比如在车祸抢救现场的报道,语气显得极其平淡,这就造成了新闻现场感的缺失。
(四)描述性语言与镜头语言冲突
在一些报道中,镜头已经告知了现场情况,而出镜记者则仍对此画面做详尽的描述,把画面中的各种物体做以介绍,忽略了具有新闻价值的东西和镜头语言未能向受众传达出的信息。
(五)“播”代替“说”
交待现场、描述现场是出镜记者最重要的任务,出镜记者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营造一种“面对面”式的人际传播语境[2]。很多记者不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用“播”代替“说”,完全是在背稿而不是讲新闻。因此,出镜记者应该尽量“说”而不是“播”,要以人际交流的方式表达。
(六)表情生硬不自然
很多出镜记者在出镜时都只是生硬的介绍信息,表情不自然,语言不亲切,同样使新闻与观众的距离感拉大。
(七)语言个性不够鲜明
前文已经提到,我国出镜新闻记者的报道在框架上具有类似性。出镜记者目前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的一种诟病就是语言多千篇一律,完全没有体现出其自身的语言个性,让受众听之乏味,不能满足其多元化的需求。当然,这种现象与现在的很多电视新闻更多的要求记者是否能在“第一时间”出镜,而对语言的个性要求较少,是分不开的。
四、出镜新闻记者提升口语传播效果的技巧
(一)預先想好开头
开头具有重要作用。开头需要对事件的时间、地点等主要信息进行报道,并且在报道的同时要选择受众感兴趣的信息作为切入点展开报道,这样才能吸引受众的眼球。另外,好开头容易使出镜新闻记者树立信息,完成下一部分信息的口语表达。
(二)多做体验式描述,增强现场感
出镜时,空洞的话讲得越多越容易让人紧张,也越容易忘词。出镜新闻记者把自己融进新闻现场里,让自己成为新闻事件的一个元素,这样的新闻报道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例如,在汶川地震期间报道唐家山堰塞湖时,一般记者可能会用数字进行展现,这样的报道显得空洞,而且在出镜时可能对数字把握不太准确。央视白岩松采取的报道方式是,钻到泄洪槽里,边钻边以自己的身体做比喻,告诉观众泄洪槽的宽和高。
(三)体态语的运用
前面白岩松的报道方式,已经是体态语运用的一个典型代表。除了身体融入事件以外,还要注意镜头前的目光。眼睛看镜头时,不要把目光聚焦在一个点上,否则会形成目光呆滞的感觉。另外,在运用体态语时,要特别注意把握好动作的度,表现出自然状态。
(四)提升新闻叙事语言的逻辑性、条理性和流畅性
做到提升新闻叙事语言的逻辑性、条理性和流畅性,可以先在脑子里制定提纲,总结自己想要说的内容,然后以少量分段、阶段性、切割式的方法进行即兴口语表达[3]。另外还要注意尽量以简短的句子为主,简单明了,并且每一句话都有其清楚的内容信息,对于事实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更要十分把握清楚。
(五)增强语言个性
个性化的语言对出镜记者个人品牌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个性鲜明的口语风格总会让人印象深刻,而对于现场感受如果用与众不同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且能让新闻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出来,那受众一定会对其拍手赞绝。个性语言的塑造可以从个性体验中训练而来,有了个性体验,会产生独特感受,这种独特感受的表达就会让语言个性丰满起来,显得与众不同。
总之,出镜新闻记者提高口语传播能力,需从“两层八面”着手,进而提高新闻报道的水平,这无疑也是出镜新闻记者的职业要求。
参考文献:
[1] 汪群辉.浅析出镜记者副语言的使用在出镜节目中的作用[J].华章,2013(18).
[2] 蔡江山.SNG直播报道对记者素质的要求[J].法制与社会,2008(6).
[3] 刘佳.『出镜记者』的语言表达技巧[J].声屏世界,2008(10).
[责任编辑: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