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有效课堂

2014-09-16 03:19杨建华乔世利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4年9期
关键词:每节课课堂教育

杨建华 乔世利

时下,“成功”的高效课堂模式应运而生:先有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理念,要求“上课就要像考试一样紧张”、“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后有东庐中学的“讲学稿”;再有杜郎口的“10+35”模式,还有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江苏灌南新知双语学校“自学·交流”模式……不一而足,都曾引起较大的反响。

总结这些模式,可以发现,它们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或多或少有着相似之处:大都是农村学校,通常都放大课堂展示环节,都用学案、导学案“导学”,都主张当堂训练或检测反馈,由于在课堂上以练习为主,所以都尽可能在课后控制作业量甚至实施“零作业”。这些模式最大的共同点,是以提高学生成绩为核心。在单位时间内,他们的确为迅速提高学生成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为农村孩子考学提供了快捷之路,甚至给教育发达的城市教育环境造成冲击,有农村包围城市的趋势。几乎可以形成结论:成绩可以速成,课堂可以高效。

然而,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不能像打激素一般达到“聪明药”的效果。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立竿见影的;再说学习的目的绝不是为了掌握一个公式、解剖一篇文章,而是以人的全面提高为目的。追求单位时间内获取知识的最大利益化,与传统的应试教育没有什么两样,违反了教育规律,更违背了课改的初衷。因此,高效课堂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我们需要的是有效的课堂,不是“少慢差费”,也绝不是不顾教育规律、无视教育改革方向的高效、速效课堂。

如果硬要说“高效”,我看不是“高”在即时效果上,而是“高”在改变学习观念上。

谁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如果孩子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的一切方案、设想,都会化为乌有。要使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效果,就必须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就要求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的环节。所以,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是新课改的核心。

冷静地看各式各样的模式,他们让学生占领课堂的形式倒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学习毕竟是学生自己的事,让学生“动起来”才能真正摆脱被动学习的落后局面。如果杜郎口的学生是主动地合作探究而不是重复演练和作秀,我看那真是一场课堂的革命。但从他们纠结于题目的排列组合上不难看出,他们动起来的是形式,是在老师圈定的自以为是的题目中“动”,放弃了真正地参与到文本中去的领悟、涵咏、咀嚼和再创造,实质还是搞应试教育。好比一大桌子的的满汉全席,只去捡了几根鱼骨头,暴殄天物。

多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文中就提出了这样的现代教育观,接受教育不再是为了升学和谋生,而是为了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以及个人的终身学习,是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教师必须明白,人的发展是教育的主旋律,也是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都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就是要使这种先天潜能得以实现。通过创设自由、宽松、民主的环境,让每个人成长与发展的正确性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主动发挥自己的潜能,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和生活。

因此,真正彻底的改变学习观念,使学生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

一、有效课堂“高”在锻炼思维、启迪智慧

“每节课都在动,每节课都是体育课,教育首先需要从身体出发,每节课都在写,每节课都是书法课,每节课都在说,每节课都是演讲课,每节课都在以小组形式独学、对学、群学,都在自学、展示、反馈,独学培养的是思维能力、主体意识;合作培养的是合作能力、互助精神;展示培养的自信力和表达能力……这些不就是素质教育倡导的东西吗?还有哪种教育能够实现这些目标呢?”有人对杜郎口模式做出如是评价。

但杜郎口这些农村教育典型是以扼杀儿童天性的军事化管理为主要手段,以中考高考试题为唯一训练内容,以最大限度榨取孩子的住校学习时间为主要特征,以简单多次的机械重复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应试为唯一目的,连学生吃饭睡觉都得要排队高喊考试默写内容的强制管理为主要方式,这样的军营式的管理已经远离了学校的本质,何况学校还极端排斥经过高等教育专门培养的教师的“教”,让学生之间相互引领,长时间处在同龄人的低水平上,哪来的“思维能力、主体意识”?哪来的智慧火花?

在语文教学中,对知识的传授,技能和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如果只是纯粹地着眼于基础训练和技巧提高,而忽视了智慧的开启和思想教育以及思想教育中的美育蕴涵,就不能担负起构筑学生“精神家园”、塑造学生“个性化人格”、净化学生“灵魂世界”的重大使命,就不能完成育人的任务。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追求课文文字之外的价值世界,追求语言符号所代表的生活场景和思想感情,追求在语言习得的内化过程中实现认识、情感、态度和观念的变化,经由宁静的沉思、平等的交流、执着的叩问、潜心的创造,获得一种能够触及灵魂的影响,最终培养人的品质、开启人的智慧、塑造人的灵魂,生成人的思想之花。新课改课堂必须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受到优秀文化的陶冶和思想的启迪。

爱因斯坦曾援引劳厄的话说:当一个学生毕业离开学校时,如果他把学到的知识都忘了,那么这时他所剩下的才是学校、教师在他身上进行的教学的真正成果。试想,杜郎口们的学生在毕业后,他们剩下的是什么呢?是考试经验!

二、有效课堂“高”在吸引学生兴趣、快乐学习、可持续发展

杜朗口,学生每天的学习时间是12小时以上,打着“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旗号,杜郎口只关注了学生的“当下”的幸福,只将学生“当下的生活”当作了“终身发展”。难道为了以后的“幸福”就可以牺牲学生“当下的幸福”乃至身体的健康吗?我们的改革当然可以“超常规”,不“超常规”如何能叫“改革”?但是,如果我们的“超常规的改革”超出了一般规律,甚至背离了我们改革的最终目的——为了人的发展,那么,这种改革又是一种怎样的“改革”呢?

如果学生有快乐,我看也是建立在做题中的快乐,语文学习如果缺乏朗读、涵咏,咀嚼、对话,分数带来的快乐就太简单了,也是极其可怜的。如果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显然违背了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的发展的规律,造成了学生的片面发展、畸形发展,阻碍了人的可持续发展,违背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理念。

我们在培养学生能力,发掘学生潜力,促进学生发展时,也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提倡学生勤学苦学,更要让他们乐学善学。让他们学会学习,更要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探索,学会生活。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持久兴趣,保持终生学习的热情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

猜你喜欢
每节课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美在课堂花开
我会跳绳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What To Do With Minutes To Go In Clas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