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春霞
摘 要: 2013年大学英语四六考试再次改革后,翻译部分由原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翻译难度的增加,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段落翻译这一最新题型,探讨其常用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 大学英语四级 段落翻译 翻译方法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于2013年8月发布了《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调整的说明》和《关于2013年12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相关材料及说明》,文中规定,从2013年12月份的考试起,四六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将有局部调整。新题型的说明表示,原复合式听写调整为单词及词组听写;在长篇阅读部分,原快速阅读理解调整为长篇阅读理解,篇章后附有十个句子,每句一题,要求考生找出与每句所含信息相匹配的段落;在翻译部分,原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
一、 段落翻译题型介绍
翻译部分调整后,原单句翻译改为段落翻译。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四级长度为140~160个汉字,六级长度为180~200个汉字。时间由原来的155分钟增加到30分钟,分值也由原来的5分提升到15分。翻译长度的增加,无疑给广大考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翻译考点与之前的考点基本是一致的,重点考查一些重要的词汇、词组、惯用法和句型等。
二、 汉英不同表达习惯
汉语和英语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的表达习惯。在英汉互译中,我们只有详细了解两种语言的差异,才能更好地理解原文,把原语言翻译成准确的目标语言,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在语言的表达习惯中,英语比较注重结构,而汉语则偏重语义的表达;从句式上看,英语多长句和从句,而汉语则多短句和分句;在语态方面,英语多运用被动语态,汉语往往多使用主动语态;在连接方式上,汉语的连接词很少出现或不出现,呈现出的是一种意合的隐形连接,而英语则呈现的是形合的显性连接,句子的衔接要使用连接词。
三、 汉译英段落翻译常用翻译方法
汉英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有许多,但是大学英语四级段落翻译题型的特点、所考查内容和其难易程度等因素,决定了在这一题型中所使用的翻译方法不同。笔者通过研究2013年12月四级真题考试中的四篇段落翻译,分析这一题型常用的翻译方法。
1. 直译法/意译法
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基本保留原有句子结构,不是死译。而意译则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更多考虑英语的特点。
例一:精心准备的中餐既可口又好看。(2013年12月四级段落翻译—中餐)
译文:Well-prepared Chinese Cuisine is both tasty and good-looking.
例二:这种形式的手工艺代代相传,现在已经在中国和世界各地越来越受欢迎。(2013年12月四级段落翻译—中国结)
译文:The handicraft has been passed down from one generation to another and now is gaining popularity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分析:例一的翻译基本是采用直译法,按照原文的顺序和形式翻译的; 例二中的“在中国和世界各地”没有直接译出来,而是进行了意义的理解和转换,运用英语词组“at home and abroad”表达出其意思,非常简洁。
2. 词性转换法
词性转译法是汉译英中常用的翻译方法,也是语言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尤其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词类转换非常普遍。比如,由于汉语多用动词,因此在做汉译英时,时常将汉语的动词译为英语中的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等。
例一:许多人喜欢中餐。(2013年12月四级段落翻译—中餐)
译文:Many people are fond of Chinese Cuisine.
例二:中国公民也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2013年12月四级段落翻译—信息技术)
译文:Chinese citizens are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分析:例一中的“喜欢”在原文里是动词,而在译文中采用了“be动词+形容词”的结构译出。例二中的“重视”也是动词,在译文中使用的是其名词搭配形式“attaching importance to”。
3. 语态转换法
由于汉英表达习惯不同,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要远远高于汉语。如果一味按照汉语原句的语态翻译,就会使译文显得十分别扭。因此,在汉译英的翻译过程中,要考虑使用被动语态的英文表达,还有一些形式主动、意义被动的汉语句子,我们在译的过程中要将其译成被动语态。
例一:在古代,人们用它来记录事件。(2013年12月四级段落翻译—中国结)
译文:In ancient times, it was used to record events.
例二:饮茶在6世纪传到日本。(2013年12月四级段落翻译—茶)
译文:Tea drinking was introduced to Japan in the 6th century.
分析:例一中原文是主动语态,而译文直接用“它”做主语,使用了被动语态。例二虽形式是主动,但是其意义是被动的,所以也使用了被动语态。
4. 减译法
汉语喜欢重复,英语崇尚简洁。汉语的重复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有两种作用:一是为了强调,重复表达一个意思,或增添修饰语,加强语气。二是为了便于词语搭配,或平衡节奏,增强可读性。这些在汉语里习以为常的重复词语或句式,到了英语里要么不合逻辑,要么累赘冗长。翻译时要有所删减省略,即运用所谓的减译法。endprint
例一:在中国,烹饪不仅被视为一种技能,而且被视为一种艺术。(2013年12月四级段落翻译—中餐)
译文:In China,cooking is regarded not only as a craftsmanship, but also as an art.
例二:这种形式的手工艺代代相传。(2013年12月四级段落翻译—中国结)
译文:The handicraft has been passed down from one generation to another.
分析:例一中后半句的“被视为”与前面的重复,为避免累赘,可以不必译出。例二中“这种形式的手工艺”就是指中国结这种手艺,故可直接译为“The handicraft”。
5. 合译法
相较于汉语而言,英语长句多,因此在翻译中,要把汉语的两个或多个句子合译为英语的一句,使译文紧凑、简练。
例一:中国结最初是由手工艺人发明的,经过数百年不断的改进,已经成为一种优雅多彩的艺术和工艺。(2013年12月四级段落翻译—中国结)
译文:The Chinese knot, originally invented by the craftsmen, has become an elegant and colorful art and craft over hundreds of years improvement.
例二:信息技术正在飞速发展,中国公民也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2013年12月四级段落翻译—信息技术)
译文:Chinese citizens are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分析:例一的译文运用了从句和介词,将汉语的两个分句连接在一起,例二则将汉语句子中两处的“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这两个例子都说明了汉英句子的特点,以及使用合译后英文句子的紧凑和简洁性。
总之,要想在段落汉译英中取得高分,除了要非常熟悉这一题型外,还要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唯一的,我们在翻译中要使用适当的翻译方法,译出更恰当的、更符合目标语表达习惯的译文。此外,我们还要熟悉和积累与中国节日、历史事件、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相关的词汇和表达,当然也要有扎实的英语基础。
参考文献:
[1]王 晨. 浅谈词性转换法在汉译英翻译中的应用[J]. 陕西教育, 2009.
[2] 汪开虎主编. 星火英语全真试题+标准模拟. 上海,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