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批评视域下的《疯狂原始人》

2014-09-15 20:26骆春
电影文学 2014年17期
关键词:和谐统一生态意识

[摘 要]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全球生态危机日益加剧,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早已千疮百孔,濒临崩溃。如何保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让人类能在大地上“诗意的栖居”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议题。作为一门“颠覆性学科”的生态学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它的各种分支学科也逐步发展起来。本文拟从生态批评角度解析影片《疯狂原始人》,挖掘出原始人的生存智慧,如树立生态意识,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等,借以给现代人启示与反思。

[关键词] 生态意识;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和谐统一

口碑爆棚的好莱坞梦工场3D动画巨制《疯狂原始人》于2013年4月20日在中国内地全面公映,该片讲述了原始人克鲁德一家的故事。他们一家六口在老爸Grug的庇护下生活,为了生存,白天在躲避各种野兽的追击,同时又与它们抢夺鸵鸟蛋为食,夜晚在山洞里听老爸讲述同一个故事,过着一成不变的简单生活。大女儿EEP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女孩,一心想要追逐山洞外面的世界,她的不满足给老爸带来了不少烦忧。没想到世界末日突然降临,他们赖以依附的山洞被毁,一家人被迫流离失所。一成不变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新世界崭新绚丽而又充满危险,周围都是种种食人鸟兽和不知名的奇怪生物。在生存危机中,他们遇到了游牧部落族人GUY,凭借他超凡的创造力和革新思想,克鲁德一家一次又一次躲过了重重困难。他们一路上与拳击猴搏斗,与食人花捉迷藏,还差点酿成了森林大火……GUY和EEP暗生情愫,渐渐取代了老爸的地位,变成克鲁德全家人的偶像,这个来历不明的神奇男子和顽固保守的老爸,叛逆的大女儿EEP,像小疯狗一样的baby,疯狂老太奶奶,二缺的弟弟以及温柔的妈妈在末日来临之际,逐步适应了新的环境,最终找到了新的乐土,开始了新的生活。

影片老少皆宜,笑点无数,然而爆笑以后笔者不由得反观现实,原始自然早已离我们远去,人化自然俯拾皆是。在影片中,我们看到,原始人的生活是多么的简单质朴,为了获得生存的权利,他们从野兽口中夺取必须的食物,无论其过程多么的艰辛,一家人都是其乐融融聚集在共同的家园——一个能躲避外界猛兽追击的山洞中。虽然野兽是原始人生存的最大敌人,但是他们之间也是朋友,弱肉强食只不过是生物链的必然要求,无论是人还是野兽都有生存的权利,它们是平等的,不应该为了人的利益而抹杀野兽的生存权利。原始人畏惧野兽,畏惧光,畏惧自然灾害(影片中表现的是地震、火山爆发),对整个大自然怀有一种敬畏之心,正是这种敬畏之心的存在,使得他们能与自然生物和谐共处,GUY的皮带猴就是最好的诠释之一,它是GUY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地震来临之时,它和原始人一起共生死。在飞向幸福之路的最后一刻,老爸Grug并没有只顾自己,危急之中,还将曾与他们夺食的连尾熊、威胁他们生命的大猫豹、带给他们快乐的小狗道格拉斯等动物一起带上了火鸟船,一同飞越危险,到达了幸福的彼岸。原始人不仅与动物和谐共处,与植物也同样如此。在寻找新家园的旅途中,疯狂老太奶奶和温柔的妈妈遇到了恐怖的食人花,她们起初也很畏惧,不知所措,后来从一种善于伪装的小动物身上找到了灵感,手举一朵小野花,平安穿过了食人花丛。原始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他们的原始思维,模仿是一种古老的生存智慧。平安以后的原始人绝对不会想起怎么样去铲除这些讨厌的花朵,因为他们觉得即便是威胁自己生存的植物,同样也有生存的权利,任凭它们自由地生长。

诚如影片中所讲述的,原始人怀着敬畏之心,因而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但是随着人类的进步,现代化浪潮遍及全球,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现代人对自然早就没有了敬畏,整个社会处于一种以人类为中心的状态,人按照自己的需要肆无忌惮地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为了自己的利益,无视其他生命体,由此带来的生态问题亦日益严重,气候变暖、植被退化、物种锐减、垃圾泛滥、禽流感变异……各种事例不胜枚举,触目惊心:阿尔伯达焦油砂被称为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项目。据绿色和平组织说,到2020年,因焦油砂开采产生的排放量将增长到12 700至14 000万公吨,超过奥地利、葡萄牙、爱尔兰和丹麦目前的排放量。如果继续执行扩张计划,将导致面积相当于英国的北方森林和泥炭沼泽的丧失;石油公司在尼日尔三角洲开采石油只顾经营,鲜少监管环境。多年的石油泄漏污染了村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和水源;废气的燃烧导致酸雨,使农作物歉收,三角洲伤痕累累;中国临汾位于由铸铁厂、冶炼厂和水泥厂组成的193公里工业带中心,成为地球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煤矿每年供应各厂5 000万公吨煤炭,因快速发展的需要而不受限制,人类生存困难…… 生态危机预示着人类将彻底破坏自己的生存基础,终将被逐出整体的宇宙大生命之流。关于这一点,恩格斯早就提醒过我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在第一线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线和第三线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它常常把第一个结果重新消除。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别的地方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他们做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①如果人类还想让地球这颗美丽的蓝色星球继续存活,如果人类还想栖居在这颗星球,让人类文明可持续地发展下去,那么全人类的生态意识的建立就迫在眉睫。

为了走出生态困境,科学家们有过无数的规划,比如:开发新能源、做好废物利用、搬离地球定居太空、缩小人的体格以减少对物质、能量的损耗……其中一些举措无疑对生态危机进一步的恶化起到了缓解作用,但是很多所谓的规划无异于天方夜谭,即便可以实现,也将面对重重困难。因此,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不足以解救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的,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往往带来意想不到的生态灾难。

所以生态学研究应当意识到,人不仅仅是自然性的存在,不仅仅是社会性的存在,人同时还是精神性的存在。因而,在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之外,还应当有“精神生态”的存在。如果说自然生态体现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社会生态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么精神生态体现为人与其自身的关系。精神性的存在是人类更高的生存方式,人类的精神因素注定要对人类面临的生存境遇产生巨大影响。新的发展理论将把“精神的进化”看作社会发展的重要尺度。这既是一场社会革命,又是一场人的革命,关于人的心理与素质的革命。把“精神”因素引进生态环境中来,人们将因此获得双重效应:人类内在素质的提高与人类外在环境压力的缓解。

人类必须从人类中心主义逃离出来,走向生态中心主义,在精神意识上做出完全的改变,生态危机的解救才有可能实现。生态中心主义认为,任何一种生命形式都有其内在的价值,生态圈内所有的生命形式在本质上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它们都有生存、发展、繁荣的权利,都有在生态圈的范围内实现自我价值的权利。这似乎回到了原始人的思维,但它并非一种简单的复述。原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不过是居于敬畏之心下的原始生存智慧,是被动的行为,而现代人是在挫折报复后对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是主动的选择。

首先,应该树立一个整体的生态观。人类和其他生命形式是一个密切联系的共同体,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存在主次等级之分,他们共同维护着地球的生态系统,保护其他生命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损害其他生命其本质就是对自我的损害。正如斯普瑞特奈克说的:“现代性将人摆在自然之巅的一个玻璃盒子里,坚持人与自然界其他事物彻底分离的态度。它脱离地球共同体这一更大的故事来构思人类的故事。要想成为真正的后现代就要反对分离性,要打开盒子把我们重新放回到更大的背景,即地球、宇宙、神圣的整体中去。②

其次,应该尊重自然,反省自身。人类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过程当中,常常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自然,不顾生态系统的规律而肆意妄为,因此遭到了自然的报复。必须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让自己去适应自然,才能证明人类的尊严。只有适应地球的人,才能分享地球上的一切,才能其乐融融地生存于其环境中。好似原始人克鲁德一家,一方面不畏惧生活的艰辛,一方面热爱自己生存的环境,才能在地球上“诗意的栖居”。

最后,还必须敬畏生命。“深层生态学的一个基本准则就是,原则上每一种生命形式都拥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当然,正如现实所示,我们为了吃饭而不得不杀死其他生命,但是,深层生态学的一个基本直觉是:若无充足理由,我们没有任何权利毁灭其他生命。深层生态学的另一个基本准则是,随着人类的成熟,他们将能够与其他生命同甘共苦。当我们的兄弟、一条狗、一只猫感到难过时,我们也会感到难过;不仅如此,当有生命的存在物(包括大地)被毁灭时,我们也将感到悲哀。在我们的文明中,我们已经具有随我们支配的强大的毁灭性工具,然而我们的情感却是相当不成熟的。迄今为止,绝大多数人的情感是十分狭隘的。”③(保持生物种群的多样性,珍惜每一条生命,承认各种生命的内在价值,平等对待生命,敬畏生命,呵护生命,不能再以人类为中心,奴役和利用生命,如此,人类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整个生态才能保持统一性,地球和人类才能一致获得可持续发展。

尽管人们已经开始做出种种努力,生态危机的严重局面依旧在加剧,地球生态系统濒临崩溃的边缘,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生态学开始重新审视人类的生存理念和行为准则,人类社会必须从工业文明时代向生态文明时代进行转换和衍变,唯有生态意识的觉醒,才能使人类认识到自己所犯下的严重错误,即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酿成了世界性的生态危机,加速了人类灭绝的步伐。

面对原始人充满原始思维的智慧生活,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是否也应该从中领悟到一点生存的智慧呢?当然,我们不需要回归原始,重入蒙昧,但我们需要回归自然,与地球上的万事万物和谐共生,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注释:

① [德]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519页。

② [美]查伦·斯普瑞特奈克:《真实之复兴》,张妮妮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③ 雷毅:《深层生态学思想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4页。

[参考文献]

[1] 鲁枢元.生态批评的空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张艳梅,蒋学杰,吴景明.生态批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 薛敬梅.生态文学与文化[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

[4] 刘文良.生态批评的范畴与方法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7.

[5] 张晓琴,沈玲.生态文学: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源泉[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

[作者简介] 骆春(1980— ),女,四川绵阳人,硕士,绵阳师范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生态文学与文化。

猜你喜欢
和谐统一生态意识
作文教学要追求真善美
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的主题解读
解析小说《白鲸》的生态意识和德性伦理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意识渗透
任务导向有色女性主义批评
试论报纸版面的和谐统一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群众合唱队伍建设问题探讨
《白噪音》小说中的生态意识分析
论壮族山歌的生态意蕴与民族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