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分权指标构建及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

2014-09-14 08:21彭艳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自给率税收收入分权

彭艳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100070)

税收分权指标构建及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

彭艳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100070)

研究税收分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在于税收分权指标的选择。通过构建一个“地方税收收入自给率”指标来衡量税收分权的程度,并对中国2006~2012年税收分权实践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中国税收分权程度不断下降,中央税收集权趋势明显;地方税收收入自主率与经济增长之间正相关。

税收分权;税收自给率;经济增长

一、引言及文献回顾

关于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可以说是当前财政分权领域中争论最为激烈的一个焦点。尽管从理论上讲,基于地方自治、资源流动的考量,分权将促进配置效率与公共物品产出效率的提升,并最终对经济增长产生正面影响。然而,经验研究的结果却并非如此。关于这个问题,目前的研究尚无定论,即使是针对中国数据的研究结果也是如此。一种意见认为,财政分权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1-3];也有学者对此持否定态度,他们的研究表明财政分权更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传统观点并不成立[4],二者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5];第三种观点则认为,中国的财政分权存在显著的跨时差异,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显著改善了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即改革之前为负相关或无促进作用,之后为正相关或促进作用显著[6-7]。除此之外,还有研究表明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或在统计上不显著[8],也有学者认为二者之间的关系曲线为倒“U”形,即存在一个最优财政分权度,过度的集权与分权均不利于经济增长[9]。

税收分权与财政分权两个范畴联系紧密却又有所不同。财政分权,包括收入分权与支出分权两个维度。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将财政分权的研究成果简单套用于税收分权。与财政分权相比,研究税收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并不多见。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财政分权领域的相关研究对于税收分权问题极具借鉴意义,但并不能证明税收分权也具有同样的效果,更何况目前学者们对于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意见也并不统一。赵志耘和郭庆旺(2005)[10]根据OECD组织设计的税收自主权指标及其权重,测算出中国地方政府税收控制指数,发现尽管中国地方政府税收收入所占比重很高,税收控制指数却非常低,这说明地方政府的税收自主权很小,中国财政分权程度较低。这一结论与最常被用来衡量财政分权程度的两个指标——地方本级财政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比重、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得出的中国财政分权程度很高的结论相悖。表明税收分权与财政分权研究有着很大不同。

在为数不多的几篇研究税收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中,所形成的结论同样并不统一。沈伟(2008)[11]较早对这一问题表示关注。他使用各省人均税收收入与全国人均税收收入的比值作为税收分权指标,通过建立一个同时包含了财政支出分权和税收分权的多元回归模型,论证了中国的税收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将这一结论与张晏和龚六堂(2005)[6]、周业安和章泉(2008)[7]的研究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同样是利用中国大陆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使用的也是相似的回归模型,时间跨度也无太大差别,在同时考虑了财政支出分权与税收分权变量后,沈伟(2008)[11]的结论极具差异。高玉(2012)[12]在对中国大陆1998~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回归后,也得出相似结论——中国的税收分权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了消极的作用,其中在中、西部地区表现得尤为显著;中国的税收分权对地方政府形成了反向激励,不利于要素积累与经济增长。

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单新萍和卢洪友(2011)[13]将地区人均税收收入与全国人均税收收入的比值作为税收分权变量,利用1999~2008年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得出税收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呈“U”形关系,即存在一个对经济增长影响最小的税收分权度。当税收分权度小于该数值时,提升税收分权并不利于经济增长,而中国目前的税收分权度还远低于该值。

二、税收分权指标的构建

研究税收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税收分权指标的选取问题。在财政分权研究领域中,分权指标的不同被认为是导致结论殊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构建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税收分权指标至关重要。现有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以地区(或地区人均)税收收入与全国(或全国人均)税收收入的比值衡量税收分权。对此,笔者有以下两点疑问。

首先,地区(或地区人均)税收收入可以代表地方税权吗?从收益权的角度讲,地方税权意味着地方政府可以掌控的地方税收收入。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分为四部分:地方本级税收收入、非税收入①2010年及以前,非税收入与预算外收入分别统计;自2011年起,所有的预算外收入一律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统称为非税收入。为简明文字与统计,本文不再按年份区分非税收入与预算外收入,统一按照2011年之后的口径,合并计为非税收入。、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与转移支付不同的是,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是基于1994年分税制改革时所确定的基数与比例计算得出,这就意味着,中央对这部分财政收入并不享有实际控制权,而是必须返还地方政府的。因此,单纯的地方财政税收收入并不足以代表地方政府的税收收益权,还应加上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部分。

其次,即使考虑到了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考察该数据占全国税收收入(相应扣除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部分)的比值是否就适合衡量税收分权程度?阿凯和萨卡塔(Akai&Sakata,2002)[14]认为,类似地方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份额等常用的财政分权指标并不能充分反映地方财力的大小,关键要看地方政府的财政需要在多大程度上能被其自有收入满足。他们主张使用一个财政独立性指标,即地方自有收入占地方总收入的比重来描述财政分权。笔者认为,阿凯和萨卡塔的思想值得借鉴,但在税收分权指标的构建中,将分母代之以地方财政支出更为妥当,原因在于地方财政支出更能代表地方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责任。

有鉴于此,本文构建了一个地方税收收入自给率指标作为衡量税收分权程度的标准,该指标反映了在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需求中,有多少是来自于其可掌控的税收收入,即地方实际税收收入(记作STAX),系地方本级税收收入与中央对地主的税收返还之和。

地方税收收入自给率=地方实际税收收入/地方财政支出

=(地方本级税收收入+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地方财政支出

三、中国税收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中国的税收返还与转移支付始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但直到2008年,在政府公布的年度财政决算数据中,才对二者进行了区分。除此之外,2006~2007年度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数据虽然并未明示于当年财政决算表中,但笔者通过查找中国财政年鉴中的相关报告等文字性资料,仍可计算得出相应数据。因此,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及口径的可比性,本文仅就2006~2012年中国税收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相关数据见表1)。

表1 中国税收分权与经济增长相关数据(单位:亿元,%)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由表1数据可以明显看出,2006~2012年,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金额从3930.2亿元上升为5128.0亿元,年均增长5.1%;与此同时,GDP总量从216314.4亿元上升为519322.1亿元,年均增长23.3%。二者均表现为稳定的正增长态势。然而,尽管地方本级财政税收收入增长迅猛(年均增长35.1%),即使考虑到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其收入仍无法满足地方公共财政支出需求。全国地方财政支出从30431.33亿元增长为107188.3亿元,年均增长42.0%,直接导致地方税收收入自给率(即地方本级税收收入与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之和与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从2006年的63.0%跌至2012年的48.9%,年均下降2.4%。这表明,近年来,地方政府的税收分权程度在不断下降,反之,中央政府税收集权趋势增强。

(二)相关性分析

笔者利用SPSS17.0软件,首先计算地方实际税收收入与GDP总量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显示,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997(略高于地方本级税收收入与GDP总量间0.996的相关系数),接近于1,说明二者呈高度的正线性相关关系,其散点图也证明了这一点(见图1)。

接下来,考察地方税收收入自给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相关性。软件测算显示,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82,表现为高度正相关。从其散点图的分布情况来看,相关数据散落于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周围,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见图2)。

图1 地方实际税收收入(STAX)与GDP的变化关系图

图2 地方税收收入自给率与GDP增长率的变化关系图

(三)多元回归分析

本文综合借鉴现有研究方法[9,11,13],使用资本和劳动力增长作为经济增长的解释变量,然后再加入财政支出分权与税收分权指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如下:

式中,Y是实际GDP增长率,ε是随机扰动项。DCEXP是财政支出分权指标,用地方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来衡量。DCREV是税收分权指标,用地方税收自主率,即地方本级税收收入与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之和与地方财政支出的比值来衡量。INV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LAB为就业增长率。β1、β2、β3和β4分别代表财政支出分权、税收分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就业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实证结果见表2。

表2 多元回归结果表

根据表中变量DCREV的相关系数可知,2006~2012年,以地方税收收入自给率衡量的中国税收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正相关。这表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自给率越高,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越大。通过适度提高地方税收收入自给率,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而该比率的提升,有赖于地方自主财政税收收入及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的增长。然而,结合前面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看到的却是地方实际税收收入绝对额的上升与税收自主率的逐年下降。主要原因在于地方实际税收收入上升的速度不及地方财政支出的上涨速度。

(四)不同指标间的对比

现有研究由于研究重点不同,学者们常用各省(地区)人均税收收入与全国人均税收收入的比值和地区财政税收收入与全国税收收入之比来衡量。本文则构建了另一种指标——地方税收收入自给率。为更好地说明税收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分别使用不同的税收分权指标①数据来源:同前。进行对比,将其分别代入(1)式。②③地方实际税收收入=地方本级税收收入+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所得结果见表3。

由表3可见,三个对比指标计算得出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均为负值,与前文所采用的税收自给率的计算结果殊异。因此,采取不同的税收分权指标,得出的结论可能完全相反。如果分权指标选取不当,极易导致结论出现偏差。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分权指标的选取对于税收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构建地方税收收入自给率这一税收分权指标,通过多元回归,初步得出地方税收自给率与经济增长之间正相关的结论。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这一关键指标的数据获取问题,本文仅就2006~2012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由于数据期间较短,对所得出的结论也应秉持谨慎态度。

[1]Ma Jun.China’s Fiscal Reform[J].An Overview Asian Economic Review,1997,(4):443-458.

[2]林毅夫,刘志强.中国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5-17.

[3]沈坤荣,付文林.中国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5,(1):31-39,171-172.

[4]Zhang T,H Zou.Fiscal Decentralzation,Public Spending,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98,(67):221-240.

[5]周培奇.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1999~2008):基于预算权的讨论[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1):17-23.

[6]张晏,龚六堂.分税制改革、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5,5(1):75-108.

[7]周业安,章泉.财政分权、经济增长和波动[J].管理世界,2008,(3):6-15.

[8]胡书东.经济发展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国财政制度变迁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9]刘金涛.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0]赵志耘,郭庆旺.论中国财政分权程度[J].涉外税务,2005,(11):9-13.

[11]沈伟.试析中国税权划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税务研究,2008,(10):49-51.

[12]高玉.中国税收分权与地区经济增长:1998-2010[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3]单新萍,卢洪友.税收分权与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11,(5):41-47.

[14]Akai N,M.Sakata.Fiscal Decentralization Contributes to Economic Growth:Evidence from State-Level Cross-Section Date for the United States[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02,(52):93-108.

Construction of Tax Decentralization Index and the Influence of Tax Decentralization on China’s Econom ic Grow th

PENG Yan-fang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Beijing 100070,China)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ax decentralization on China’s economic growth,The first thing is choosing the index of tax decentralization.this paper constructs a“self-sufficiency rate of local tax revenue”tomeasure the degree of tax decentralization and do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2006-2012 tax decentralization practice and economic growth.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recent years,the degree of China’s tax decentralization is declining,the trend of central tax centralization trend is obviou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sufficiency rate of local tax revenue and economic growth is positive correlation.

tax decentralization;self-sufficiency rate of local tax revenue;economic growth

F812.42

A

1008-2700(2014)01-0013-05

(责任编辑:周 斌)

2013-09-24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中国税权配置效应分析》

彭艳芳(1973- ),女,河南新乡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自给率税收收入分权
集权分权哪个更好?
做大湖南省税收收入规模的对策分析
几家欢喜几家愁,解析欧洲各国的猪肉自给率
各项税收收入(1994 ~ 2015年)
农业主要税收收入
地方政府科技支出与财政分权的促进行为研究
中国式财政分权、城镇化与城市空气质量
分权化背景下的印尼海外移民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