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琴华 ,王嗣岑 ,2,余 飞 ,肖 倩 ,侯冰雪
(1.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药物分析与筛选研究所,湖北 十堰 442008;2.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沙棘果油(seabuckthorn fruit oils)系从沙棘果汁中分离出的果汁油及从沙棘果渣中分离出的果渣油,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类成分,具有活血化瘀、调节血脂的功效。目前,沙棘果油提取工艺主要包括机械法制油工艺(压榨离心法)、溶剂浸出法[1]、超临界气体萃取法[2]。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与传统工艺相比较,具有低温、无溶剂残留、高品质等优点,笔者研究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沙棘全果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法分析沙棘果脂溶性部分的化学成分,为沙棘果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资料。
GC/MS-QP2010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日本Shimadzu公司),GCMSsolution色谱工作站(日本Shimadzu公司)和NIST质谱数据库(日本Shimadzu公司);DB-5MS毛细管柱(30 m×0.25 mm ×0.25 μm,美国 Agilent公司);HA220-50-06 型超临界萃取装置(南通市华安超临界萃取有限公司);色谱纯乙酸乙酯(美国Fisher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沙棘果药材由陕西中药材公司提供,经西安交通大学中药教研室牛晓峰教授鉴定为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沙棘 Hippophaaer hamnoides L.的干燥果实。
取沙棘干果样品,粉碎,过20目筛,称取药粉2.0 kg,置5 L CO2超临界萃取器中进行提取。萃取釜压力为30.0 Pa,温度为40℃,分离釜压力为5.0 Pa,温度为40℃,以40 kg/h流速循环萃取3 h,收集萃取物。取沙棘果超临界萃取物30 mg,置10 mL容量瓶中,用乙酸乙酯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过滤,取续滤液作为供试液进行GC-MS分析。
以DB-5MS石英毛细管柱为分析柱,高纯氦气为载气;进样口温度300℃,进样方式为分流进样,分流比为30∶1,进样量为1 μL,流速 2.0 mL/min;程序升温:起始温度 160 ℃,保持 2 min,以10℃ /min速率升温至200℃,再以4℃/min速率升温至260℃,最后以20℃ /min速率升温至300℃,保持2 min,质谱接口温度300℃,EI源温度200℃,电子轰击能量为70 eV,扫描范围 m/z 40~500 amu,全离子扫描,采集延时3 min。归一化法计算含量。
将供试品溶液不经任何化学处理,进样1.0 μL,直接进行GC-MS分析得总离子流图(图1),通过对总离子流图中的各峰质谱扫描后得到质谱图,再经过GC-MS solution色谱工作站和NIST质谱数据库系统检索[3]、人工图谱解析,按各色谱峰的质谱裂片图结合保留时间与相关质谱文献资料[4],确定沙棘果油脂溶性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物质相对检出物质的百分含量,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见表1。可见,共分离鉴定出了25个组分,占色谱总流出峰面积的99.65%。大部分为脂肪酸和酯类,分别占色谱总流出峰面积的40.94%和55.53%,含量大于10%的化合物有5个,即为9-棕榈油酸、19-十六碳酸乙酯、油酸、十六烷酸乙酯和油酸乙酯,分别占色谱总流出峰面积的17.97% ,16.88% ,16.02% ,12.71% 和 11.13% 。同时还检测出一些酮、烷及α-生育酚等脂溶性成分。
图1 沙棘果油脂溶性部分GC/MS分析的总离子流图
表1 沙棘果油脂溶性部分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结果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可克服高温水煮的缺点[3],有效成分不易破坏,特别是低沸点挥发性物质损失少,高沸点物质更易被萃出,收率较高。超临界CO2流体具有优于液体和气体的特性,如黏度小、渗透力强,可以渗入沙棘果药物内部,与被提取成分充分接触,可以将脂溶性成分完全提取,且操作温度低,避免脂溶性成分的挥发和分解[4],可以快速、有效且较完全地提取药材的脂溶性成分,保证沙棘果脂溶性成分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气相色谱过程中毛细管柱固定相对挥发性成分分离的出峰数目、出峰时间及峰重叠程度影响较大[5]。本试验采用DB-5MS色谱柱为非极性柱,对不饱和脂肪酸类和酯类有很好的分离效果,可将沙棘果药材中脂溶性部位中易挥发且热稳定性成分有效分离,与质谱联用得到药材组分的结构信息,结合标准色谱图和谱库中化合物质谱图,分析并确定出沙棘果药材脂溶性部分的化合物组成。此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分析准确可靠,可为沙棘果的研究提供参考。
[1]忻耀年,周伯川,常介周,等.沙棘油的特性及其制油工艺的研究[J].中国油脂,1993(2):9.
[2]江 娟,李 杰,胥秀英,等.超临界CO2萃取人参须根中人参炔醇的工艺研究木[J],中国药业,2013,17(3):14 -16.
[3]张晓川,陈琴华,朱 军.白术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部位脂溶性成分的 GC/MS分析[J].中国药房,2006,17(23):1 836 -1 838.
[4]陈琴华,李 鹏,朱 军.苍术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部位脂溶性成分的 GC -MS分析[J].中南药学,2012,10(11):819-822.
[5]Chen QH,Li P,He J,et al.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for identific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volatile metabolites from Angelica dahurica by GCMS[J].J Sep Sci,2008,31:3 218 - 3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