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楚容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理念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于高中数学教师和学生都是很大的挑战。本文笔者结合多年来高中数学教学经验,分析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改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进行了具体分析,主要有培养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开展艺术性导入教学和数学教学贴近实际等。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问题;策略
随着教育水平和教育理念的发展,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育的要求,新课改的提出很好地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需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看重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全面的素质。虽然当前高中数学教学效果相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但是在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中从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和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提高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为切入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希望真正能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一、目前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存在的问题
当前,传统的应试教学对学生带来的影响仍未退去,很多学生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对于数学学习技巧、规律的总结非常欠缺,死记硬背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1]。几乎所有高中生学习数学主要是教师在灌输,学生自身很少去思考数学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不利的。例如,在进行三角函数的教学过程中,三角函数类型是非常多的,各种类型的三角函数之间相互转化公式是比较复杂的,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进行深入思考,全靠死记硬背来记忆,非常容易将各个公式弄混淆。此外,高考中三角函数的考试主要是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恒等变换等,如果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进行深入思考而是进行一味的死记硬背,那么高考的三角函数的化简,恒等变换对其来说是非常难的。这种高中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不动脑的现状,任课教师将承担更多的职责而必须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以引导,逐步提高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教师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课改下素质教育已经在全国的范围内展开,但是教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很多教师没有按照具体的规定标准来进行相关的教学工作,其主要原因有以下的两种,其一就是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素质教学的认识不够,仅仅从形式上理解了其表层的含义,并未理解其真正包含的精髓,这就导致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新课程教学水平非常低,很多的新课程教学内容都被形式化,这样的教学方法大大违背了新课标教学最初的目的;其二就是很多高中数学教师迫于高考数学教学成绩的压力,他们认为自己沿用了数十年的教学经验已经培育了一届又一届优秀的高中学生,桃李满天下的教学成果充分证明了自己总结的教学理念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这两种教师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新课程教育在素质化道路上的发展。
二、新课程改革下改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策略
1.培养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
学生存在死记硬背的现象,其实也是学生缺乏良好学习引导的表现,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教师没有将高中数学课程的精髓传授给学生,所以在新阶段新课程教育的背景下,新时期的高中数学教学应该是建立在新型师生关系之上的,同时新课标中也明确规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和学生加强沟通,通过教学手段地实施逐步确立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给学生更大的学习主动性和足够的想象力空间,增强学生自身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逐渐使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身体力行切实做到尊重学生,并尽可能深入到学生群体当中,去聆听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由此构建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和老师的交流过程中没有任何障碍。教师需要逐步的做到“在学习上是学生的好导师,在生活中是学生的好朋友”,由此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师生关系。
2.开展艺术性导入教学,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头是事情成功的一半”,这样的开头也同样适用于新课程改革教学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因为课堂导入环节具有艺术性才能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兴奋点[2]。高中数学教师应该逐步改变传统的“争分夺秒”式课堂教育模式,应该以一种新颖的课堂教学开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好奇感,逐步将学生引入新课程教学当中。例如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提一个“拉面原理”,所谓的拉面原理就是在拉面师傅进行拉面时,原先将一根面条对拉一次面条变为两根,再拉一次面条变为四根,然后变为8根,以此类推下去,让学生列出拉面师傅拉面次数和最后得到的面条根数之间的关系。教师通过此种艺术性的高中数学导入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无限的数学思维想象力。同时,在艺术性导学过程中教师也能够逐步提升自身新课程高中数学的教学能力,能够使自己更好的理解新课程教学方法的具体含义,随着艺术性导入教学的不断循环,教师能够从根本上修正自己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从而不断地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3.将数学教学贴近实际,增强学生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新课标中明确规定,当代的数学教学应该彻底摆脱传统的空想教育模式,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3]。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与枯燥,很多学生对其望而生畏,甚至感觉数学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非常遥远。因此,缺乏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其实不然,数学是一门与人们日常生活实际联系最为紧密的一个学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创设实际生活教学情境,变抽象的数学理论教学为典型的生活实际问题。例如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高中概率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引入现实生活中彩票中奖概率计算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计算的方式了解彩票中奖概率大小,然后将买彩票的总钱数和彩票中奖额度进行对比,向学生解释为什么彩票是一个政府性的事业而不能由个人办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当代的教师,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师事业的伟大性及其任务的艰巨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全面深刻的认识新课程中素质教育的意义与紧迫性;在课堂教学中认识到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性;高中数学教师只有面对存在的问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开发出适合自身教学特点的教学资源;由此不断改善和提高自身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从而为切实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奠定扎实基础。这不但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而且学生也得到了全面发展,最终使教师也获得和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东红.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2]李伟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155—156.
[3]宁连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的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9):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