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平江
摘 要: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在传授政治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格的塑造和道德的培养,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关键。本文探讨了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政治;德育渗透;道德培养;优秀品质
《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可见,初中政治教学的目的有二:其一是让学生获取政治学科基本知识和原理;其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这样,学科教学的知识性和思想性就达到了有机的统一。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传统的初中政治课过于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这就违背了政治教学的初衷。笔者认为,初中政治课堂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必须突出道德教育的基础性地位。
如何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呢?
一、德高为范,树立教师道德标杆
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道德个性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这与我国教育大贤孔子的“其身正,不令而从,身不正,虽令不从”如出一辙、一脉相承,都强调了教师言传身教对学生的重要影响。初中政治课程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课程,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更应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成为学生的道德标杆。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政治教师必须具备崇高的道德修养,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
首先,作为一名初中政治老师,必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吸烟、不酗酒、不赌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其次,政治老师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热爱集体……做一个合格公民;最后,政治老师要关爱学生,以生为本,给学生以子女般的关爱和呵护,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深入挖掘教材,渗透道德教育
初中政治是一门思想性、教育性很强的学科,其教育目标就包括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并挖掘教学中的德育因子,不失时机地促成德育熏陶,将德育渗透于无形之中。
如在教学“祖国养育了世代儿女”这一部分的内容时,笔者为了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与拓展,从政治上分析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和谐民主,从经济上分析了国家的富饶和强大,从文化上分析了祖国的悠久与灿烂……在讲“祖国的治乱兴衰关系个人的安危荣辱”这一部分内容时,我通过前后对比的方法,用历史和现实的事例让学生明白祖国的繁荣昌盛是我们个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教育学生永远将祖国的利益摆在首位。于是学生便在这样的气氛中,牢固地掌握了知识点及相关的资料,锻炼了思考判断能力,同时对祖国的感情也得到了确认和升华。
教材是基本的教育资源,政治教师必须充分挖掘初中政治教材中那些具有较强道德教育的素材和例子,为初中德育扩充有效资源。
三、拓展第二课堂,注重德育实践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课堂45分钟的思想品德教育,更要充分利用其课外时间,充分鼓励学生开展德育实践,在具体的实践中让学生得到道德的体验和内化。因而,笔者认为可以大力拓展学生的第二课堂,让学生走进社会、接受教育、熏陶情感、内化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初中政治教师可以联系课堂教学内容,布置给学生探究实践活动,这种德育实践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学生的感触更加深刻,知识的内化和形成也更加直接,德育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这比教师苦口婆心的道德教育要更加有效。同时,在合作探究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彼此合作、一起分享、相互学习,团结协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也得到了强化,有利于德育的有效进行。
总之,初中政治课堂是中学德育的主要阵地,政治教师应该树立起“大德育”观,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道德典范,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子,同时在广阔的第二课堂中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德育之花开满政治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初中政治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曾晓珍.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反思.从道德教育的视角看“思想品德”课程[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