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平
(蓝田县医院普外科,陕西蓝田710500)
小儿疝气是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的小儿病症,极大程度上影响患儿健康与生命[1]。患儿本身就活泼好动,在玩耍时剧烈活动极易在腹股沟部位产生肿块,或在患儿用力哭闹后,腹部压力过大也易产生。在1、2岁婴幼儿中发病率最高。一部分家长不愿让患儿接受手术只能接受保守治疗,但治疗时间较长,影响患儿正常玩耍活动。提取2011-06~2013-07期间我院收治患有小儿疝气44例患儿临床资料,采取小切口手术治疗后,疗效极佳,现报告如下。
提取2011-06~2013-07期间来我院收治患有小儿疝气44例患儿临床资料,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分成观察组患儿23例和对照组患儿21例。女性患儿10例,年龄为2.6~5.9岁,平均年龄为2.86±2.91岁;男性患儿34例,年龄为3.2~6.4岁,平均年龄为3.51±2.72岁。两组患者来院治疗时均未出现各项器官功能障碍,所有患儿的病症情况、性别等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儿采取疝气带加压方法保守治疗,在患儿腹股沟管部位进行加压,将疝气带固定好。使疝囊与周围组织产生粘连,减少疝气的发生。患儿洗澡时可摘下,干净清爽后再次加压安装。1月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患儿采取小切口手术治疗,所有患儿均运用全麻方法,在腹横纹部位处切一小切口大约为2-2.5 cm。找出裸露精索,沿此找到内侧的疝囊并进行游离到达颈部位置。为了保证手术的成功性,在切除疝囊时可用丝线将疝囊颈部进行贯穿高位结扎。疝囊较大时可运用横断切除的方式进行切除。止血完毕后,把睾丸和精索复位放好,并小心进行缝合。在分离疝囊的过程中,保证输卵管的完整度,以免出现意外情况,导致不必要的事故。术后对患儿进行抗感染治疗,按医嘱适当进行止痛治疗。
痊愈:治疗后症状全部消失,对患儿活动无任何影响。显效:治疗后病变部位明显缩小。有效:治疗后病变部位基本消失,活动时存在一定影响。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未出现好转。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儿手术治疗后有效为22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95.65%;术后出现感染患儿1例,无病情复发患儿。对照组患儿保守治疗后,有效患儿为13例,无效患儿8例,治愈率为60.90%,其中有5例患儿保守治疗2个疗程后病情无变化或加重,转为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愈率对比(n/%)
治疗小儿疝气较为常用方法为小切口手术治疗。在手术过程中,由于患儿年龄小,腹股沟部位尚未发育成熟,运用横切口能减小对患儿损伤[2]。但存在一部分患儿家属认为患儿年龄太小不能实施手术,便进行保守治疗。加压疝气带虽然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治疗时间长,对患儿造成约束和痛苦[3]。对治疗无果患儿只能再接受手术治疗,既延误病情增加手术治疗难度,也为患儿增添双倍痛苦。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经手术治疗后治愈率为95.65%,治疗后未出现复发患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在手术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患儿腹股沟部位解剖层次,因手术切口较小,避免产生手术意外。术中还要对周边器官进行保护,减少出现损伤几率。手术结束后避免让患儿用力哭闹或滥用止痛剂,以免增加腹压使伤口愈合延缓。
综上所述,运用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疗效较好,减短整体治疗时间,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相晓东.小儿疝气手术112例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12):84-85.
[2]董加仁.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90例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6(18):112-113.
[3]夏春晓.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