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分析

2014-09-12 15:52魏淑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5期
关键词:手术器械器械规范化

魏淑英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分析

魏淑英

目的 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方案。方法 对1534例接受剖宫产分娩者在围手术期行预防医院感染管理, 降低感染率发生率。结果 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33.0%;其次为泌尿系统, 占25.0%;生殖道感染占18.0%;手术切口感染占10.9%。结论 剖宫产围手术期实施医院规范化管理方案效果较好。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

剖宫产是常见的手术之一, 操作方便、创伤小、疗效明显,但是患者术中出血量、意识状态、留置尿管与否、输氧与否以及术后冲洗、液化等潜在并发症较多, 影响患者的预后,甚至危及生命[1]。近几年来, 本院针对剖宫产围手术期采取一系列规范化管理措施预防感染, 效果良好,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2年12月接受剖宫产分娩者1534例, 年龄21~38岁, 平均年龄(25.8±5.6)岁;术前均无感染史;其中初产妇1084例、经产妇450例, 孕周35~42周, 平均(38.9±3.2)周。采用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所有产妇均行预防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

1.2 方法

1.2.1 术前管理

1.2.1.1 术前研讨 由于产妇个人资料比较复杂, 术前应该依据产妇的体征准备工作, 要求相关科室组织术前讨论,及时了解患者体征, 重点讨论术中并发症的发生, 并针对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明确各级职责。做好护理评估和护理计划。手术器械、仪器、一次性器材做好登记和整理。

1.2.1.2 改善脏器功能 术前对患者的心脑血管、呼吸、内分泌等系统情况仔细检查, 积极治疗合并症, 预防机体免疫力下降引起尿路感染。

1.2.1.3 规范器械的清洗、灭菌 手术器械和敷料由供应室负责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及监测工作, 不能高压的物件低温等离子体灭菌。认真核对, 依据器械清洗流程彻底清洗消毒灭菌, 对器械的轴节、孔隙、螺纹等彻底清洗干净,消毒后, 供应室规范包装、灭菌(清单1份随包内器械灭菌,供手术室核对, 1份供应室留存), 包装完毕消毒员核对签名,并进行第五代爬行卡监测和快速生物监测, 监测合格发放使用[2], 并及时送到手术室, 保存好器械清洗登记单备查。急诊手术第五代爬行卡监测合格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 可先行发放, 将快速生物监测准时告知使用科室和手术室, 结果不合格追回, 重新处理3次检测合格后发放, 并启动追溯系统[3]。

1.2.1.4 工作人员手卫生 规范刷手制度, 严格执行六步洗手法, 刷手时间≥3 min, 维持双手胸前上举高过肘部。定期检测, 工作人员细菌数≤5 cfu/m2。

1.2.1.5 术前常规准备 术前做好皮肤和尿道口清洗和消毒, 预防与控制病原体传播, 2%碘酊消毒, 乙醇脱碘;尿道口聚维酮碘消毒, 预防感染, 并为置入导尿管做准备。

1.2.2 术中医院规范化管理

1.2.2.1 手术器械的管理 手术室做好器械和敷料的使用登记及核对工作。手术室与供应室交接时和使用前必须核对清单、消毒灭菌情况, 合格方可使用, 并做好相关的使用登记。手术器械不得混用, 专人专管, 减少交叉感染。严格按照无菌操作, 避免组织损伤, 术后灭菌注射用水和生理盐水处理切口, 预防感染。术后, 认真清点手术器械和敷料, 并签字确认。

1.2.2.2 手术间的管理 规范手术间空气质量的管理, 采用层流净化手术间, 手术前1 h运转净化空调系统, 每天做好室内空气、物品和地面消毒。进入限制区必须戴口罩。在手术中,严格控制手术间的人数, 减少人员在室内活动的强度, 减少开关门的次数, 减少空气微生物浓度, 手术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每月进行空气监测, 菌落数在正常范围内方可开展手术。手术过程应严格控制血液、体液的污染扩散, 出现污染及时采用环保型中高效消毒剂进行消毒和局部清理。

1.2.3 术后医院规范化处理

1.2.3.1 补充营养, 防止便秘 给予高营养、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 促进肠蠕动。体征较差者采用管饲喂养, 提高机体免疫力。管饲喂养注意预防感染。

1.2.3.2 术前术后心理干预 术前给予产妇心理疏导, 降低负性情绪的发生, 减少术中存在紧张情绪, 降低手术时间,从而降低术中出血量。

1.2.3.3 留置尿管的护理 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 妥善固定, 防止扭曲受压, 高度低于耻骨联合水平, 减少尿液倒流造成逆行感染。留置导尿管期间, 2次/d外阴护理, 每日用消毒液外阴冲洗1~2次, 勤换外阴护垫, 保持外阴清洁, 有效地减少尿道口的细菌数量, 防止细菌通过尿道口周围的黏膜经导管腔外进入膀胱[4]。减少侵入性的操作次数, 尽可能减少阴道指诊次数, 在胎膜早破更应严格消毒行阴道指诊。

1.2.3.4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依据患者血液、药敏试验,术前30 min~1h选用有效的抗菌药物。术后抗菌药物维持48~72h, 预防医院感染。护士自觉按时给药, 现配现用, 并观察药效, 做好停药或换药的准备。

1.3 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 473例, 占33.0%;其次为泌尿系统358例, 占25.0%;生殖道感染258例, 占18.0%;手术切口感染157例, 占10.9%。

3 讨论

剖宫产对产妇创伤小, 但术中、术后并发感染仍会减低机体免疫功能, 增加住院时间。因此预防医院感染非常必要。

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控体系, 术前明确职责, 及时熟悉手术过程, 并专人负责器械设备及材料的配备、消毒、灭菌, 发现问题, 及时制定改进措施, 并追踪改进结果[3]。手术室布局合理, 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划分明确, 避免清洁区和污染区交叉。加强物体表面及空气消毒的标准化预防管理, 做好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 严格掌握适应证。对医务人员进行规范化预防管理, 减少交叉感染的传播媒介,遵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做到每次操作前后洗净双手,戴口罩、帽子、戴无菌手套, 严格无菌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常用器械的规范化预防管理, 在数量上满足 “一人一用一更换”的要求, 保证正常灭菌所需。手术要准确, 避免反复,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从而减轻刺激和损伤, 减少感染的机会,如导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建立医疗废物的标准预防管理, 医疗废物应装入黄色医疗垃圾袋, 隔离的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 并及时密封, 与下收人员过秤交接登记, 双签字。可重复使用的测压管交消毒供应中心清洗、风干、塑封后进行环氧乙烷灭菌处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做好准确的评价和使用[4]。

总之, 为降低剖宫产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通过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认真评估, 制定出独立完善的医院感染标准化预防管理方案和措施, 并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 从而大大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率, 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保证医疗安全。因此实行医院感染标准化预防管理方案, 对于控制剖宫产围手术期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效果较好。

[1] 杨荔.剖宫产术后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240例.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 12(26):86-86.

[2] 郑国英.剖宫产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志, 2012, 22(20):4538-4540.

[3] 孟跃进, 耿正惠.剖宫产术后感染的防治.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 19(7):394-395.

[4] 鲁玲娟, 顾蔚.114例剖宫产术后医院感染调查.浙江预防医学, 2003, 15(6):43-44.

2013-12-5]

462300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手术室

猜你喜欢
手术器械器械规范化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风险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处理流程中的应用探讨
持续质量改进对手术器械供应及时性与准确性的影响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健身器械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综合管理在减少手术器械包装质量缺陷中的应用效果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