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明 庄晓伟 李 霞
(上海市静安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 200040)
由于独居、空巢、高龄老人比例的不断增高,各种心理问题已成为老年人群面临的主要问题〔1~3〕。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维护已是当前全社会所关注的重点,并需要全社会各部门的共同协作。老年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是针对社区老年人的一种服务形式,随着不断实践发展,已日渐成熟并取得很好的效果〔4~6〕。本研究以独居、空巢、贫困、伤残、卧床等老年人为重点人群。通过文献查阅,充分掌握国内外老年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研究现状、取得成效、具体实施等内容。邀请老年精神病学及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就初步构建的理论模型提出专业化的意见和建议,完善理论模型。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实践-模型完善-再实践-再完善的循环过程,最终形成科学实用的老年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保障体系的建立是理论模型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是保证体系顺利有序运行的基本要素。老年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的顺利开展需要一定的手段和措施来保障,主要包括技术、反馈控制、人员、资金、物资、政策、制度等方面。
1.1技术保障 要做到心理健康服务规范统一专业化的进行,必须要有一系列统一可行的技术体系来指导,同时还需要技术部门的现场指导,并对服务人员开展服务技能培训。聘请上级职能单位专家作为专职指导专家,定期对服务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或抽查,并进行评估,确保服务质量,实现既定的目标和意义。
1.2反馈控制 服务质量的评价功能在于对服务体系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反馈控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评价,了解服务实施现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和维持服务体系的可操作性和动态稳定性,保证服务工作的质量,提高工作能力,满足社会老年人促进健康的需求。
1.3人员保障 加强专业服务人员队伍建设至关重要。首先,应适应社区服务需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保证专业人员的充足;其次,要定期对服务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培养责任心、道德素养和服务技术,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业务水平以及针对老年人的服务技巧;第三,建立责、权、利统一的用人和分配制度,保持服务队伍的相对稳定性,以节省人力资源;第四,制定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相关培养标准和资格认证。
1.4资金保障 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是一项社会福利事业,从经济学的角度讲,由于其“缺乏弹性”,容易产生“市场失灵”,因此其所需的经费必须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以充足的资金保证相应工作的顺利开展。
1.5物资保障 由主导部门统一管理,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保证相关物资(包括宣传用品、培训用品、调查用品、交通工具等)的充足储备。以便随时配送,提高服务效率。结合实际制定物资配备目录,做到规范调配。
1.6政策制度保障 为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需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相关制度包括例会制度、报告管理制度、核查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制度、工作考核制度等。
1.7其他方面保障 除上述几个方面外,还需对从社会关系、部门协调等方面予以保障,使行政部门、医保部门等相关部门在政府的主导下,保持充分的理解与沟通,共同协作,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使服务工作有更大突破。
2.1建立健全组织体系 成立心理健康服务小组,由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组成,领导小组组长由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负责部门间协调与筹划工作,政策、制度和方案等的制定以及理论模型的建立。工作小组由静安区精卫中心、社区的精神专(兼)职医生、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社工和居委会工作人员组成,分成几个工作小组,分设组长,负责工作的分配与开展。在项目开展前对所有参与人员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包括项目开展的背景、目的与意义、实施方案等,使小组成员详细了解项目整体,共同参与,有利于工作开展。
2.2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 设计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表,在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服务之前,对纳入的老年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了解其心理健康主观需求,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为了更为准确地获得相关需求信息,采用质的研究方法收集资料,分析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需求。
2.3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与现有资源整合,能够提高服务的可行性及扩大服务的覆盖面,同时加大资源的利用率,减少重复浪费。因此,以当前发展的老龄事业为基础,充分利用“乐龄家园”这个已被老年人充分认可的良好平台,通过多部门共同协作,为老年人提供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服务,提高老年人对心理健康服务的关注度。
2.3.1设立心理健康服务室 常态化的服务利于加深老年人对心理健康服务的了解,同时是此项工作常规化开展的充分必要条件。因此,在社区设立心理健康服务室是必然需要,由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常态化的技术支持,由经过培训的社区心理健康辅导师提供日常心理咨询服务。
2.3.2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为参与心理健康服务的老年人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一般基本信息、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状况测评记录,便于掌握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动态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干预。
2.3.3宣传活动 在社区开设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印发宣传资料,针对老年人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与咨询,提高老年人关注心理健康的意识,加大其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内涵和意义的了解。
2.3.4心理咨询服务 由专业心理咨询师或经过培训的心理辅导师帮助社区老年人解决心理问题或心理问题引发的行为问题。①个体心理咨询:对具有严重躯体疾病、伤残、卧床等重点老年人群或者对有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提供主动咨询服务,如面对面心理咨询,由心理咨询师为老年人提供面对面的心理咨询服务并进行心理疏导,解除老年人的心理困惑;心理热线咨询,在心理健康服务室设立心理健康服务热线,由专业心理医生对有心理服务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帮助;邮件心理咨询,在区精神卫生中心和社区设立专门的心理信箱,同时开通网络心理信箱,使有心理需求的老年人可以通过书信或邮件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困惑,由专业人员解答。②团体心理咨询:将具有相似问题的老年人集中起来进行团体心理咨询,帮助老年人自我认知,从而改变行为。包括心理剧,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问题设计剧情,以促进情感发泄,体会角色的情感与思想,去除消极情绪,保持心理健康;家庭游戏疗法,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家庭活力和机能、老年人自身的消极心理状态得到缓解;心理健康沙龙,根据老年人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确定一系列的主题,鼓励和激发老年人就相关主题进行自由发言和讨论,从而达到自我认知和自我理解,增强老年人适应环境和克服危机的能力。
2.3.5团体互动活动 根据老年人的特殊性开展相应的团体互动活动,通过自我探索、价值观探索、相互支持及活动后交流分享各部分的具体活动来改善自身心理和行为。
2.3.6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组织专家讲座,向老年人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内容包括老年人消极心理的调适、积极心理的维护与促进等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内容的确定主要根据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需求调查结果,以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知识辅导。以多媒体、录音、录像等多种方式进行。
2.3.7常见心理疾病的筛查 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的宗旨是预防为主,因此,从改变老年人的生活态度,学习心理健康保健技巧,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出发,除了宣传与讲座之外,还要同时开展老年人常见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筛查工作,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早期治疗,获得更好的预后。比如老年人认知障碍、抑郁症、焦虑症等筛查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早期识别并采取针对性强化干预以减少老年痴呆、老年人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发生。
2.3.8放松训练 通过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想象放松法、心情放松法等使老年人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以达到降低机体唤醒水平,增强适应能力,调整因过度紧张而造成的生理心理功能失调,起到预防及治疗心理疾患的作用。
2.3.9心理危机干预 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老年人予以关怀和帮助,防止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帮助其学会应对技巧,使心理平衡恢复,甚至超过危机前的功能水平。对于老年人的焦虑、紧张、自责,可以采用放松疗法、镇静或抗抑郁药物、休息和娱乐、行为的脱敏以及安慰保证技术。
2.3.10心理治疗 对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及心身疾病等患者进行治疗或者转介治疗。主要采用精神分析法、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和音乐治疗)、认知疗法(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治疗方法。
2.3.11社区生态环境 在社区建立老年人心理健康活动中心。创造良好的社区心理环境,提高老年人的认知结构,增强对心理环境的感知。活动中心添置心理宣泄、放松训练、音乐治疗椅等设备,分设心理宣泄室、心理训练室、心理娱乐室、心理图书室等。平时社区居委会通过出板报、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心理电影、举办心理健康为主题的联欢活动或老年人活动队,通过活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融洽的群体心理氛围,营造良好的社区心理环境,引导老年人健康的生活和行为方式。
2.3.12心理健康测试 运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情感量表、认知量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指数和睡眠质量等量表对社区老年人进行心理健康测试,了解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确定老年人心理健康客观需要。
2.4服务效果评估 心理健康服务一定时期后,需对服务效果进行评估,确立评估指标体系,对接受心理健康服务前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评价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效果。
2.5满意度调查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接受心理健康服务的老年人进行“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满意度的调查,了解实施过程中服务质量的变化,并分析满意度相关的影响因素。对参与服务的人员也需要进行满意度调查,便于了解心理健康服务过程中的不足与体会,对服务模式的完善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2.6质量控制 采取措施严格控制服务质量,如严格制订实施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实施难度与效果预测;严格培训;进行预调查;邀请专家进行可行性评估、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
2.7部门协作、政府主导 加强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制定和颁布具体的相关文件,使老年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得到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为老年人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建立区、社区和居委会的三级管理体制,区精神卫生中心负责管理制度、实施方案、服务计划等的制定,并协调部门间的合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居委会提供相关人员、材料的信息、配置、场地的支持,并积极做好组织活动的宣传工作,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做好追踪服务,共同协作保证服务工作的预期效果。
如图1示。老年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模型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实施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理论模型建立的规划阶段需明确要做什么、可以做什么、能做什么、应当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分析阶段要明确能不能做的问题;实施阶段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科学周密的规划、分析和详细的设计,其实现依靠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因此,要保证模型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就是要保障模型设计、分析阶段的圆满完成,而模型设计又要依靠实施阶段所遇到的具体问题而不断完善。因此说,这几个阶段是相互联系而不能分割开来的,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图1 上海市静安区老年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模式构建流程图
老年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模型的建立过程又是一个不断循环的生命周期过程,这一过程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个阶段紧密联系。因此,模型建立过程中,要将前一阶段的工作结果作为后一阶段的工作依据,并且当前一阶段工作得到满意的结果后再转入下一阶段,重视各个环节的建设,并根据客观实际及时进行计划的调整,使各方面的工作协调起来,最终建立一个科学实用的老年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模型。
4 参考文献
1张 冉,高玉霞,王桂茹.国内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需求及干预现状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4):2797-9.
2张河川,张晓芬,郭思智.独居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4):466-7.
3张卫东,董海涛,汤玲莉,等.上海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及精神文化生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2;22(2):83-5.
4方必基,叶一舵.我国老年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现状与思考〔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3):15-8.
5陈传锋,武雪婷,严建雯.国外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9(5):10-5.
6傅素芬,陈树林,骆 宏,等.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3):1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