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磊 吕 远 张小勇
(金坛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 金坛 213200)
由于生活及工作压力的增加、肥胖人群比例的升高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高血压患病人数上升迅速,但该疾病的知晓率、控制率和治疗率均相对偏低,致使患者血压难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2〕。目前认为,控制高血压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为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物。本研究旨在调查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共112例,男64例,女48例,年龄60~79〔平均(65.28±5.36)〕岁。
1.2纳入标准 冠心病:心肌梗死:①胸部持续性的疼痛>30 min,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不能较好地缓解;②在心电图上可看到心肌梗死急性发生时的动态图像;③心肌酶谱>2倍正常值,且其动态变化支持诊断;④陈旧性心肌梗死是指有相关病史、并心电图上出现Q波。心绞痛是指胸骨后或心前区出现窒息性、压榨性疼痛,持续时间<15 min,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后5 min内疼痛基本缓解,在发作时行心电图检查可见缺血性改变。高血压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内科学》相关诊断标准〔3〕。
1.3排除标准 ①诊断为继发性高血压;②主动脉关闭不全、肥厚性心肌病、糖尿病患者;③胃、十二指肠溃疡或出现肝、肾功能损害;④合并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支气管哮喘;⑤患者服药依从性差;⑥未取得患者知情同意书。
1.4分组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男33例,女23例,年龄60~77〔平均(64.83±6.23)〕岁;心肌梗死22例,心绞痛34例;对照组男31例,女25例,年龄61~79〔平均(65.82±5.29)〕岁;心肌梗死21例,心绞痛3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肌梗死及心绞痛构成比、血压、合并疾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5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接受治疗前停用一切降压药物。观察组予以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进行治疗,即硝苯地平缓释片(湖北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 mg po qd+马来酸依那普利片(上海现代制药有限公司)5 mg po bid(2 w内单次用药量逐渐增加至20 mg)。对照组予以尼群地平联合氢氯噻嗪联合治疗,即尼群地平片(南通第三制药厂)10 mg po tid+氢氯噻嗪片(南京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5 mg po tid。
1.6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治疗总有效率、缺血事件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1.7评价标准 血压:①显效:舒张压(DBP)下降≥20 mmHg,或10 mmHg≤DBP下降<20 mmHg伴DBP下降至90 mmHg以下;②有效:DBP下降≥10 mmHg伴DBP下降至90 mmHg以下,或10 mmHg≤DBP下降<20 mmHg伴收缩压(SBP)下降≥30 mmHg;③无效:血压下降值未达到相关标准/指南规定。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缺血事件: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判定标准同纳入标准相关规定。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2、4、8 w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组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8 w后SBP、D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
2.2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43、10、3例;对照组分别为30、11、15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64%)明显高于对照组(73.21%)(P<0.05)。
2.3两组患者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期间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分别为13、4、2例,对照组分别为26、12、4例。观察组患者缺血事件发生率(33.93%)明显低于对照组(75.00%),(P<0.05)
2.4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期间1例头晕头痛,2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6%;对照组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以上药物不良反应均未影响治疗的继续进行。两组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之一,可引起多种心脑血管疾病,若血压长期控制不理想,可引起肾脏、心脏、颅脑病变,进而影响这些脏器的功能〔4,5〕。此外,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随患者血压水平的升高而增加,因此,应尽量使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6〕。降压药可通过降低患者血压达到保护靶器官的目的,为达到最佳临床疗效,最好在服药当天即可使患者血压明显下降。当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时,不仅可明显增加血管外周阻力、升高左心室前负荷,还可增加心肌耗氧量、加剧心肌缺氧缺血状况,患者更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及心绞痛,因此,对于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选择正确的降压药物对患者血压的控制及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硝苯地平为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拮抗剂,为临床常用降压药物之一〔7〕,它可拮抗钙离子进入细胞,降低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从而使平滑肌和心肌的兴奋-收缩耦联受到影响,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此外,硝苯地平还具有扩张冠脉血管的作用,降低末梢循环阻力,从而使心肌耗氧量大大减少,有利于心绞痛及冠心病的防治〔8〕。硝苯地平缓释片为缓释剂型,可减少患者服药次数,增加患者用药依从性;还减少了降压的峰-谷波动,有利于血压维持稳定。
依那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从而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进而使全身血管扩张,引起血压降低。依那普利可降低总外周血管阻力、平均动脉压及主动脉收缩压,增强左心室收缩功能,提升心脏指数和每分输出量,不仅可起到降压的作用,还可使心肌耗氧量降低、心脏负荷减少,因此,还可用于冠心病的防治〔9〕。
在联合使用降压药物时,部分药物的联用不仅可使降压起到协同作用,还可使药物不良反应相互抵消〔10〕。依那普利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可使患者体内水钠潴留减少,使硝苯地平等钙离子通道拮抗剂活化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减弱,有利于高血压合并心衰的治疗。硝苯地平因具有一定的动脉扩张作用,因而部分患者血液回流受到阻碍,出现足部水肿,而依那普利的静脉扩张作用则可抵消以上不良反应,利于患者继续接受治疗。
综上,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用于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时,可显著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缺血事件发生率,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4 参考文献
1苏锦兴.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8):63-6.
2赵燕敏.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原发性高血脂的临床治疗作用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29(5):121-3.
3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43.
4叶家骏,罗崇彬,毕惠惠.硝苯地平与依那普利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2;33(4):303-5.
5于红星,晏明海.依那普利与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117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4):146-7.
6严晓伟.全新的高血压治疗策略:早期、综合干预心血管危险因素〔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6):513-5.
7贾 毅,梁 红,李 龙.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随访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3):1957-8.
8高润林,胡大一.心血管病诊治新进展〔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0:72.
9高 娟,苏立凯,王德超,等.他汀类药物非调脂作用研究〔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27(4):87-9.
10陈秀华.依那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3):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