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和“研”中追寻属于自己的“道”

2014-09-12 15:50李志清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语文教育教师

李志清

入“道”

经过三年师范的专业学习,1986年9月,我踏上了讲台。那时候,还是个毛头小伙子的我,以为自己经过了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学习,知道了罗森塔尔效应,懂得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掌握了奥尔夫、柯达伊教学法,便可以面无惧色地登上神圣的讲坛。然而,一经接触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经历着教育教学的实践,才明白自己是多么的浅薄,需要学习的东西真是太多太多了。

入道之初,有两件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极其深刻。有一回,一个大龄女生没有完成家庭作业,我问她原因,她竟不理不睬,最后还慢腾腾地冒出一句:“我不想做!”为了树立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更为了显示自己为人师的“尊严”,我夺过她手中的作业本撕了个粉碎,并气愤地说道:“我从没见过你这样厚脸皮的学生!”谁知她竟然不紧不慢地“回敬”了我一句,我这堂堂七尺男儿,觉得真是受了天大的侮辱,当时真想冲上去给她两拳头,然而最终还是忍住了。因为就在此时,我看到几十双清澈透明的眼睛在望着我,那眼神里有惊恐,有失望,甚至有怜悯,他们似乎要用一颗颗稚嫩的心来推测我的思想和我的灵魂。还有一回,有几位领导和老师听我的课,我上的是《海上日出》。讲到最后一句,一个学生突然提出一个问题:“李老师,‘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是什么句?”不知道是紧张还是一时的口误,我当时竟然脱口而出:“是设问句。”另一个学生当即反驳:“李老师,设问句不是自问自答吗?这应该是反问句吧?”我愣了一下,但马上故作轻松地说:“这是特殊情况嘛。”那时我其实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但为了在学生面前保全自己的所谓面子,不愿承认自己讲错。可是,从学生那惊愕而茫然的表情中,我明明白白地读出了自己的浅薄和无知。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形,依然觉得汗颜。

“入道始知得道难”啊!在我从教头一年的春节,也许是看出了我的浮躁和浅薄,作为中学数学特级教师的父亲挥毫送我一副对联:“教书细心耐心诚心心心沟通,育人热情亲情真情情情相连。”从教20余年,我一直孜孜以求,渴望达到父亲对我的期望,可我知道,即使我一生不断努力,也难以完全达到这种境界,但我仍会一直坚持不懈地去努力。

修“道”

在20余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越来越体会到,做教师难,做小学教师更难。小学语文教师与中学或大学的教师不同,你必须得七十二般武艺,样样精通。

为了使自己能够成为一名素养全面合格的小学教师,我坚持不懈地苦练教学基本功。“三字”(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是教师的门面,为了写好字,我临帖不断,坚持长期练习。在我的写字台上,永远摆放着毛笔、砚台,那可不是装门面的。1997年我获得了中国教育学会颁发的书法教师资格证书,1999年1月在全县百名师生现场书法大赛中我拔得头筹,我的书法作品还多次参加各级展览。和孩子们打交道,不能缺少歌声,和孩子们一同歌唱,已经成为我人生的一大乐趣。为了练唱歌,我不惜“血本”买来VCD机,并常常到音像书店“淘碟”。1998年元旦,我还和很多中小学音乐专业教师同台参加全县首届青年教师卡拉OK比赛,一曲《涛声依旧》让我捧得金杯。很多音乐老师跟我开玩笑:“李老师,你可是在抢我们的饭碗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一口流利、纯正、规范的普通话更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功。数年来,我给自己订立一个规矩,每天早晨起床,先读一篇文章,或散文,或诗歌,既训练了普通话,又陶冶了性情。1992年8月,我参加了连云港市首届朗诵艺术大赛。从初赛开始,全市几乎所有的广播电台播音员、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都参加了比赛,以1%的入选率,我最终闯入决赛,获得了优秀奖。我还先后数十次主持县委、县政府组织的大型文艺晚会,并多次获得市级演讲比赛一等奖。1998年8月,我成为了江苏省的普通话测试员。为了使自己能够真正和孩子们融为一体,我不断丰富自己的业余爱好,打乒乓球、拉二胡、吹笛子,甚至了解学生喜欢的动画片。我知道,仅仅靠深厚的基本功和广泛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一定的学识底蕴,那些“功夫”就可能沦为“花架子”。为了使自己学养丰厚,涵养丰盈,我拼命地读书,我不仅追踪学科教学的前沿理论和实践动态,更把研读经典作为自己的人生乐趣。这些年来,文学典籍深深地滋养了我。2000年6月,我被评为连云港市全民读书节“读书状元”。2005年12月,被评为苏州高新区“十大读书之星”。

这些年来,我参加了各级各类的培训,从教科研培训到学科培训,从校长岗位培训到教材培训,甚至是一次普通听课的机会,我也一样倍加珍惜。特别是为期一年的教育部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给我的“修道”之路增加了许多亮色。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小学语文学科的相关知识体系有了一个更加明晰的认识,同时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学习,实现了教育教学思想的重大飞跃。中科院心理所张梅玲教授的《智慧理论与素质教育》及《课堂教学与创新人才的培养》专题,使我对多元智慧、情感智慧、成功智慧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东北师大教科院院长袁桂林教授的《外国教育改革动态》专题,让我全面了解了美国教育改革的八大动向。吉林省教研室赵士英主任的《〈语文课程标准〉研究与解读》,使我从“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的研究过程”“语文课程性质、理念的构建”这三个视点,对《语文课程标准》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吉林省教育学院张翼建院长有敏锐的洞察力,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提出了《对语文教学的一些看法》,很尖锐,也很实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另外,马云鹏、苏立康、朱自强、韩军、韦志成、唐经纬等全国著名的课程专家的专题报告同样使我深受启发,受益良多。在骨干教师集中培训期间,我利用课余时间系统研读了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专著,当然还有和薛法根、窦桂梅等一批“名师同学”充分的思想碰撞、研讨交流。通过这次培训,自己有了一种脱胎换骨的畅快之感。

“修道”,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感更多来自于心灵。“修道”,更需要耐得住寂寞,要真正做到“板凳坐得十年冷”才能体味个中滋味。

悟“道”

我常常回忆起我的启蒙老师。那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我们这些满脚泥水的孩子被集中在几间废弃的牛棚里,课桌是泥土制的长板,自家带来的凳子也高矮不一。教我们的是相生兰老师,一个典型的乡村女教师形象。她每天准时提着一个半旧的小闹钟(那时学校没有铃),翻过一座小山来为我们上课,风里来,雨里去,似乎从来都没有间断过。在我的记忆中,她从没对我们发过脾气,她给予我们的尽是疼爱,一如疼爱她自己的孩子。我记得,相老师的嘴角挂着的永远是慈爱的微笑。也许正是相老师的微笑,使我学会了在面对自己的学生时脸上始终要有笑容。毫无疑问,相老师那宽容、亲和、慈爱的笑容,影响着我的一生。从启蒙老师的笑容中,我开始“悟道”。

宽容——在经历一个又一个教育细节之后,我悟到了“宽容是金”。 我深深地感受到,宽容应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德行。有了宽容,才会有爱,因为教育就是一种爱;有了宽容,才能谈得上保护,教育也是一种保护,不仅保护学生的心灵自由、心理安全,也保护学生的自尊;有了宽容,才能够等待,其实等待是教育的一种别样的境界;有了宽容,也才能去唤醒,唤醒是现代教育的一种全新理念。宽容,说起来似乎很简单,其实,它应该渗透在我们教育教学行为的点点滴滴之中,我们应该于细微处显宽容。宽容,还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和精神生活的关怀。我们应该时时记住,学生的精神成长不能离开教师的宽容,因为“宽容是金”。

民主——我们在教育生活中究竟如何与学生交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我认为,要真正建立师生之间的交往,我们必须确立这样的理念:在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才会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我们往往习惯于这样的一种师生关系——尊师爱生,但“爱”只是一种“给予”,“爱”似乎是居高临下的。而“尊重”不同,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应是一种“必须”,我们做教师的也应该尊重学生,这种尊重应是相互的。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我发现我喜欢孩子们亲热地叫我的名字。当孩子们亲热地甚至是带有调皮意味地叫我名字的时候,我丝毫没有觉得这是学生对我的不尊重,恰恰相反,我从中体验更多的是学生对我的真真实实的喜欢。当然,我并不认为学生叫我的名字就是真正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我也不认为每个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直呼自己的名字,才算是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我的学生喜欢叫我的名字,是因为我也同样喜欢。我从学生那一声声有时带有夸张的叫声中,能体会到我和孩子们相处的那种特别的快慰。

人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是学生精神成长的阶梯;作为一名校长和小学语文教研员,我是教师们专业成长的阶梯。当看到孩子们的一篇篇文章在报刊上发表的时候,我和他们一样欣喜;当孩子们捧回一张又一张竞赛奖状的时候,我和他们共同庆贺。作为一名教研员,我和老师们一起研讨学科教学中的迷茫与困惑,为老师们的每一节观摩课、竞赛课殚精竭虑;我要让年长的教师体味到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就感,要让年轻教师树立起成为一个优秀教师的自信。我全面负责《苏州高新区教研》杂志的编辑工作,从组稿,到审稿,到编辑,我全心投入,为苏州高新区一线教师搭建了一个教育教学交流的平台。担任高新区实验小学校长后,我更加注重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从为了全体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出发,谋划、思索、追求……

走得越远,我越是觉得,“道”是悟不尽的。

得“道”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始终坚持“指导读书方法,发展语文素养”这一教学思想。我认为,语文素养的提高,离开了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语文教学中,我主张继承我国语文教学“熟读、精思、博览”的优良传统,遵循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把读作为学生主要的语言实践活动之一。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我始终如一地秉持“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集多种教学方法于一体,熔听、说、读、写于一炉,把指导读书方法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使整个课堂教学统一于“以读为主线”的整体教学之中,以期能够达到学生“见于书、出于口、明于心”的语文学习境界。

参加工作以来,我先后获得江苏省青年教师评优课一等奖,教育部骨干教师培训吉林省教育学院基地观摩课一等奖,执教各级公开课50余节,并应邀赴上海、吉林长春、陕西榆林、江苏南京等地,以及东北师范大学、苏州大学、连云港教育学院等院校作专题讲座40多场。在《人民教育》《班主任》《江苏教育》《江苏教育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设计》等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50余篇,还主编出版了《中外名人作文故事》《小学语文同步探究》《同步阅读与拓展训练》《语文课文知识规律及用法》《晨会读本》等多种教育教学用书。先后主持中国教育学会课题《优化小学生写字教学的研究》、教育部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课题《小学生语文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十一五”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立项课题《在“学习型组织”的视野下,培育新型教师文化的实践研究》、“十二五”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立项课题《提升儿童学习力的学校课程生态研究》、南师大教科院课题《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研究》、连云港市“九五”教育科学课题《打实基础,发展特长》等的研究工作。我多次应邀参加省级实验小学评估验收工作,多次担任“江苏省特级教师”评委工作,以及多所学校的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结题鉴定工作。

1998年6月,我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评为“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这些年来,我获得了江苏省“红杉树优秀园丁”金奖、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教坛明星”、连云港市“十百千龙头工程十佳教师”、连云港市“读书状元”、连云港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灌云县首届“十大杰出青年”、苏州高新区“十大读书之星”等十多项荣誉称号。我的事迹还被录制成专题片在江苏电视台、连云港电视台播放,《人民教育》《江苏教育》《江苏教育研究》《继续教育》《连云港教育》等杂志对我取得的成绩作了专题报道。走过这些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及教研之路,尽管付出了一些努力,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蓦然回首,却发现自己才仅仅走了个开头。

为师之“道”,做人之“道”,这个“道”在有无之间。“得道”是一个美好的梦想,而每一个寻“道”的人,都应该怀揣这份梦想上路,因为寻“道”的过程才是最幸福的。而我,就是那个在“教”和“研”中追寻属于自己“道”的那个永远的行者。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

(责任编辑 张振清)

猜你喜欢
语文教育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