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红琴
安东尼·罗宾说:“生命就像一种回声,你付出什么,就得到什么。”李志清经历教师、教研员、校长,他痴迷教育,追求卓越,学生、老师喜欢叫他——
爷爷老师
李志清不老,学生却叫他“爷爷老师”。
李志清这样理解师生关系:“我们习惯于这样的一种师生关系——尊师爱生,但是,在‘尊师爱生的观念指导下,教师的角色期待和角色规范仅仅就是‘爱生,教师似乎并没有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人格、批判性思维以及创造性精神等等的义务。‘爱在我们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是肯定需要的,但‘爱只是一种‘给予,‘爱似乎是居高临下的,而‘尊重不同,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一种‘必须。我们做教师的也应该尊重学生,毫无疑问,这种尊重是相互的。”
哲学大师马丁·布伯认为,师生交往中“我—你”关系的构建才可以真正实现促进人健全完善的发展。李志清倡导的“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与马丁·布伯的哲学思想“殊表同归”。他深刻地认识到教师有时单方面、一厢情愿的“施爱”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抑制,而只有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关爱的师生关系才更能促进人的全面成长。
所以,课堂上,他以开放、民主、谦虚的姿态和宽广的胸怀及多元的价值观与学生思维碰撞,与学生精神相遇;课堂外,不是师道尊严,也不是“生道尊严”,他与学生以相互交融的方式相聚。
为什么孩子们都喜欢叫他“爷爷老师”?他自己曾笑着说是因为他聪明“绝”顶的长相。“爷爷老师”最初可能是顽皮的孩子叫的,为什么后来会越叫越响呢?我想,“爷爷老师”既包含了学生对他的爱与尊重,也影射出他对学生的爱与尊重,“爷爷老师”这个称呼应该就是他倡导的“互相尊重”的集中体现吧!
我们李特
“我们李特指导的。”“我们李特这样认为。”……特别是在他做区教研员的那些年,在各种市、区级的公开教学、公开研讨等活动中,高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开口时常常以“我们李特”打头,满脸的自豪。
我以为,这种自豪,不是因为他们的教研员举重若轻、厚重大气的课堂和启迪智慧、点化生命的讲座,不是因为他们的教研员32岁时就被评为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以及其他许多耀眼的头衔,也不是因为他们的教研员是一个令人惊羡的全才:书法、音乐、朗诵……而是,这样的一个教育专家一直和他们在一起!
李志清始终把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看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之路,倾其全力为语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搭建学习和展示的舞台。他常说:“让老师们从自己的教研活动中汲取营养而成长,由生根、发芽、长叶、开花到结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实,是作为教研员最大的幸福。”专家讲座、课题引领、区级交流、校际研讨,示范课、汇报课、展评课……高新区的小学语文教研氛围浓郁,教师们历练着,提升着,专业自觉、专业成长令人惊喜。做教研员的那些年,区内所有语文教师的区级以上的公开课,大到每个环节该如何设计,小到每一句话该怎么说,他都认真地帮助设计组织,反复听试讲,推心置腹悉心指导,牺牲周末休息时间也是常有的事。他所指导的青年教师周雪芳、楼琦君、戎艳、冯飘香……多次在全国、省、市级教学大赛中获奖。有了李志清的倾情付出,才有了高新区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团队。
为什么老师们都喜欢叫他“我们李特”?我想,应该是发自于内心的尊敬与认同,而这种尊敬与认同源于李志清一直跟他们在一起,做他们的知音,解他们的困惑,点缀了他们的精彩!还有就是,李志清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和实践精神影响了他们!
老李
相对于“李校长”这个称呼,高新区实验小学校的老师们更喜欢亲切地叫他“老李”,还有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领导学校,首先是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在学校管理上,李志清就是一个以校长人格影响人、感染人、凝聚人的思想上的领导者。
李志清行事有原则。他把“其身正,不令而行”作为做校长的准则,在教育改革和学校的发展上,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践行“做真人,学真知,行真事”的实小校训;他做事求公平、校务公开透明,把教师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教师做的事,他首先做到,要求教师不能做的事他先不做。他做事有原则,令人肃然起敬。
李志清行事有真情。真情是增强凝聚力的粘合剂,是和谐人际关系的润滑油。他从每一位教师的幸福从教出发,尊重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诉求,考虑每一位教师的实际需要,倾听每一位教师的心声,想方设法为教师的发展服务。在他的笔记本里,清楚具体地记录着学校近200名教师的家庭信息,他关心教师的家属工作,关心教师的子女上学,还有,每一个教师的生日当天,他们都会收到李校长亲笔书写的生日贺卡……有真情,令人心所向,感召着每一位教师。
为什么老师们都喜欢叫他“老李”?有人说:“素质教育的精神理念是对‘真正的教育和‘真正的人的无限追问和终极关怀。”我想,“老李”这一称呼折射出的应该是他对学校“真正的管理”和“真正的角色”的无限追问与终极关怀吧!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 刘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