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丽,龚腾龙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隐喻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如何在词汇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对词汇的隐喻意义的理解,在词汇习得过程中融入概念隐喻的知识,有助于学习者对词汇的记忆及词汇含义的扩展理解,从而培养学习者的隐喻思维。概念隐喻的词汇学习能使学生加深对词汇的理解,提高其对英语单词的记忆效率,是传统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重要补充。
关键词:词汇教学;概念隐喻;隐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088-02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英语词汇量的掌握是英语语言能力提高的前提。因此,如何提高英语学习者学习词汇的兴趣和最大限度扩大英语词汇量成为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研究的课题。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一般要求学生应掌握的词汇量为4500个,较高要求的词汇量为5500个,更高要求的词汇大约增加10000个左右,整个大学期间的词汇量在6500左右。目前大学英语词汇习得的现状却并不乐观:传统的词汇习得方式策略单一,学习者多用查字典以及口头重复等机械式记忆单词表,这种词汇学习方法忽略了语境对词汇意义的影响,对词汇的理解缺乏深度;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已经开始关注这一点,但是根据上下文猜测词意,以及通过词根词缀等学习方法也同样要求学生加强记忆,而不少学生认为,单词的记忆效率太低,使英语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同时,教师在教授词汇时学生的学习实际上处于被动的状态,学生被动地任由教师进行联想记忆,教师联想到哪,学生就记到哪,课堂上大量的单词对于学生来说,只记忆了词汇的一些表层指示意思,该词在某一语境中的隐喻意义一般无法理解透彻,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学生词汇学习的障碍。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发现,大量的英语词义演变都是通过隐喻方式进行的,隐喻在词义演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培养学习者的概念隐喻意识,提高英语词汇的习得,这些学者认为通过掌握常用的隐喻模式可以简化词汇的习得过程,概念隐喻可以使学生更易更快地理解英语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深层含义,因此有助于提高扩大词汇量,加深对词汇的理解,提高学习者的记忆效率,提高学生对单词掌握的深度。本文拟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实践出发,探讨概念隐喻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一、概念隐喻的理论基础
隐喻的研究已有多年历史。传统上语言学家把隐喻看作一种文学修辞手段,属于修辞学研究的语言范畴。亚里士多德曾指出隐喻就是将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此后认知语言学学者对隐喻的认识上升到了思维领域,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了隐喻的本质:La koff & 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1980)一书中首先提出来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这个概念,而后在“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La koff,1993)一文中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该理论认为:隐喻是人类思维的主要特征,人类的认知系统是由隐喻构造的。他将隐喻定义为用一种已为人知的具体的事物理解另一种不为人知的抽象的事物。概念隐喻也可简单地定义为概念化的隐喻。在隐喻结构中,人们利用对两种毫无关联的事物进行感知的交融,即通过已有的概念思考、体验、构建和看待新事物,它建立在以往的经验和理解力之上。即实现从源模型向目标模型的映射。作为一种认知模式,概念隐喻体现在人们的语言、思想和行动之中。它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和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模式。简而言之,就是将源域内的概念特征投射到目标域上,使目标域内的大量实体具备源域内概念的特征从而达到认识理解的目的。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思维认知现象。“隐喻能力(Metophorical Competence)”是Danesi于1993年提出的概念。他认为用隐喻的方式说话是人们语言能力的一种基本特征,而隐喻能力则是人们熟练掌握一种语言的重要标志。Lakoff &Johnson在调查和分析了英语中大量隐喻表达之后指出,普通语言中大约70%的表达方式来自隐喻概念,语言的本质就是隐喻。它贯穿于复杂的语言系统,将其和人类的认知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观点为语言的创新和发展找到了合理的解释,也为外语词汇习得找到了依据。王寅(2001)认为:词的本义就是一个词汇所具有的原义,而喻义则是从本义派生出来的,词的本义与喻义之间主要的语义联系是隐喻的,这是由人类具有隐喻性的思维特征所决定的。这也为隐喻能力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提供了依据。
二、概念隐喻与英语词汇教学
1.概念隐喻有利于一词多义的学习。一般英语词汇的深层含义都是通过隐喻方式获得,隐喻是词义演变的重要依据。因此隐喻有利于在词汇教学中扩展一词多义的学习。Langacker(1990)认为:多义词的多种意义之间的联系不是任意的,而是通过特定的语义引申机制从典型发展而成的,各个值之间的每一种联系都是有理据的。词义的一系列隐喻性扩展是由两个认知域的相似性所产生,根据其相关性由一个个概念隐喻统辖。隐喻思维在词汇表述意义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也直接导致了一词多义现象。人类会借助隐喻(metaphor)的方式,将词的本义视为本体,然后将词的引申义视为喻体,对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似联想可能基于形状:teeth of tomb(梳齿),eye of needle(针眼),neck of bottle(瓶颈),bridge of a pair of glasses(眼镜架)中的teeth,eye,neck,bridge都是隐喻用法,它们与本体之间外形相似。人的思想活动,即心理活动,是词汇转义的基础,也制约着词汇转义的方向。例如“he a d”在人的身体部位中位于最上端,通过隐喻引申为表示空间的词语如he a d of stairs(楼梯顶端)、he a d of page(页面顶部);再进一步通过概念隐喻延伸出蕴含“重要、领头”的意思,于是就有了以下表达:head of government(政府首脑)、head of the family(家长)。endprint
2.隐喻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习者扩展词语的内涵。从词源学角度来看,英语中常见的转义、词缀、复合等都属于隐喻构词方法,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隐喻性联想的基础上。在很多英语诗歌中都应用了词语的隐喻含义,使诗歌具有更加优美的韵律和内容,如下文:Life(Hu Zhuanglin)。Life is a song—sing it;Life is a game—play it;Life is a challenge—meet it;Life is a dream—realize it;Life is a sacrifice—offer it;Life is a love—enjoy it;Life is a struggle—face it;Life is a danger—avoid it;Life is a coke—drink it;Life is a chocolate—eat it;Life is a match—light it;Life is a test—take it;Life is a torch—follow it.
这首诗中,对life赋予了诸多隐喻含义,充分展示了作者对英语语言的熟练运用能力。隐喻的作用巨大。词汇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只要隐喻含义和原始含义的联系是合理的就可以使用。由此可见,通过对学生隐喻意识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将某一特征从某一词语转移到另一词语,这样可以挖掘学生的隐喻潜能,提高学习者的写作能力。例如:The mothers love is a burning flame.(burning with heat—passion)。Mom,smoking is drug.”(when you have one,you want more)
3.培养概念隐喻的意识有利于提高学习者对英语习语的理解。英语词汇的隐喻性本质及其隐喻概念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比喻性的语言和习语。英语习语的特征之一是形象化,带有隐喻色彩,即大部分习语都是有组成习语的各个词的字面意义引出转义。比如:donkeys years(猴年马月);as strong as horse(力大如牛);skin and bones(骨瘦如柴);back and belly(衣食);flesh and blood(亲人);heart and soul(全心全意地);to teach fish to swim(班门弄斧);to plough the sand(白费力气);通过这些成语,可以使学生意识到隐喻使词语更加形象化,但是如果学生不理解词汇的不同隐喻意义,就不能正确理解这些不同文化的习语,因此,隐喻意识的培养还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理解能力。
词汇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内容,而隐喻理论从认知学的视角为词汇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学习策略。概念隐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引入能使枯燥单调的英语词汇教学转化为有趣的、能激发想象力和积极性的学习过程,从而加深对词汇内在意义生成和隐喻规律的认识,对语言教学有现实意义。因此,概念隐喻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这一理论值得教师进一步研究,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隐喻意识,提高词汇学习的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帮助学生加强词汇记忆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隐喻都是单个词的延伸和发展,从而派生出新的意义。所以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通过隐喻的映射掌握词汇的扩展意义,从而对词汇的应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La koff,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 a go:The University of Chic a go Pre ss,1980.
[2]束定芳.隐喻学研究(2)[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束定芳,汤本庆.隐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与研究课题[J].外语研究,2002,(2):1-6.
[4]汪榕培.英语词汇学高级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6]陈娴.隐喻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台州学院学报,2009,(5):1-6.
基金项目:新疆教育学院校级科研项目资助(XJJY201239)。
作者简介:贺新丽(1970-),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和英语教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