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在检测脂肪肝患者血管功能早期改变中的应用

2014-09-11 09:34:0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14期
关键词:异常者脂肪肝内皮

1.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超声科;2.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体检中心,湖南 郴州 423000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在检测脂肪肝患者血管功能早期改变中的应用

欧玉平1黄卫东1袁冬萍2王文林2

1.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超声科;2.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体检中心,湖南 郴州 423000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racking)评价脂肪肝患者血管功能早期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39例体检者分为脂肪肝合并血脂增高组(A组)43例,脂肪肝无血脂增高组(B组)51例,健康对照组(C组)45例。检测颈动脉的收缩期内径Ds、舒张期内径Dd、压力弹性系数Eρ、硬化度β、顺应性AC。结果A组与C组的Ds值和D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B组与C组、A组与C组的Ep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与C组的β值相互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B组与C组、A组与C组的A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易发生动脉内皮功能受损,出现合并血脂指标异常时,损害的发生率增高,ET技术有助于早期诊断血管功能的改变。

血管内皮功能;E-Tracking;脂肪肝;血脂

脂肪肝是我院健康体检者中最常见肝脏疾病之一,其患病率呈不断增高趋势,欧美国家成人脂肪肝患病率上升至20%[1],它是由多种疾病和病因引起的肝脏脂肪变性,该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关系密切。有研究表明,血管在发生粥样硬化结构改变之前存在内皮功能损害[2]。本文应用ET技术检测脂肪肝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了解其相关规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11月来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139例,年龄35~49岁,平均41岁。经超声检查符合脂肪肝诊断标准。排除合并有甲状腺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的肝肾疾病等患者。按血脂异常与否进行分组。脂肪肝合并高血脂者为A组有43例,其中男24例,女19例;脂肪肝血脂正常者为B组有51例,其中男27例,女24例;健康对照者为C组有45例,其中男20例,女25例。

1.2 方法 采用Aloka公司SSD-α10彩色超声诊断仪,配置ET软件包及e-DMS内置式数字管理系统,探头频率L10-13MHz。受检者取仰卧位,静卧8~12min后,采用袖带水银柱式血压计测量左上肢血压。每次间隔1~2min,连续测3次,取平均值。同步连接心电图。线阵探头分别置于左侧颈总动脉,行纵横十字交叉扫查,取显示前后壁内膜最清晰界面,观测点取颈总动脉分叉前1.5cm~2.5cm处。横断面取样门置于颈动脉中-外膜交界近内膜层。操作者尽量手握探头最下方,前臂保持平稳,同步心电图记录图形及血管跟踪曲线走行平稳时,连续取5个心动周期记录。在B/M模式下,设定追踪门对血管前后壁运动轨迹进行实时跟踪描记,自动计算出血管内径的变化,并以技术曲线形式加以显示,将其存入e-DMS系统,进行在线或脱机分析。得出血管的收缩期和舒张期内径(Ds、Dd)、血管的压力-应变弹性系数(Pressure-strain Elastic Modulus,Ep)、硬度指数(Stiffness parameter,β)和顺应性(Arterial Compliance, AC)等项指标。

1.3 诊断标准 脂肪肝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2006年南京会议诊断标准[3]:①肝肾对比或肝肾回声差异,肝实质回声强度>肾回声强度;②肝前后部回声差异,近场回声密集而远场回声衰减;③肝内管道结构特别是静脉变细不清;④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所有体检者行经实验室血脂检验。均排除其它血管及血液异常,如糖尿病。对照组为经各项检查证实为健康的体检者。

2 结果

Ds和Dd比较,B组与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A组高于B组与C组,A组与C组比较P<0.05。Ep A组与B组比较,B组与C组比较,A组与C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比较A组与C组、B组与C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比较,A组与B组,B组与C组,A组与C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肝脏是机体脂质代谢中心,代谢过程发生异常,出现三酰甘油在肝脏过度沉积则引起脂肪肝。目前脂肪肝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4]。70年代脂肪肝的检出率约为5%,二十世纪初美国脂肪肝成人患病率为20%左右,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的患病率稍高于欧美等国,部分地区达20.83%~34.7%[3]。脂肪肝是我院健康体检者中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关系密切。血管在发生粥样硬化结构改变之前,最先损害的是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细胞不仅是血管内血液和平滑肌之间的生理屏障,而且具有内分泌功能,通过释放内皮源性舒张因子(NO)及缩血管因子等血管活性物质,以维持血管舒缩活动,对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平滑肌增殖有重要作用。

表1 三组ET参数对比

注:与C组比较,*P<0.05;与其它两组比较,#P<0.05、□P<0.05;与C组比较,∆P<0.05。

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通过采集射频信号,利用相位跟踪法,从探头接收射频回声的相位差提取距离信息,采集同时含有振幅和相位原始信息的血管壁射频回声信号,用相位轨迹追踪方法自动跟踪血管壁位移,分辨力达0.01mm,描记动脉内膜的运动轨迹,计算出血管内径变化、弹性系数、硬化值和顺应性,精确度高,能较早的对血管弹性及内皮功能做出评价[5]。

糖尿病可使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明显受损,若同时合并高血压则会加重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6]。本文发现脂肪肝并血脂异常者与未合并血脂异常者、脂肪肝未合并血脂异常者与健康对照组的Ds与Dd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脂肪肝并血脂异常与健康对照组Ds与Dd值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脂肪肝未合并血脂异常者已存在动脉血管的弹性应变系数EP和顺应性的异常,但硬度值β改变无统计学意义;而脂肪肝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三项参数均异常,其中A组与B组P值<0.05,提示脂肪肝合并血脂异常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及程度均增加,说明病损因素增多则损害发生的可能性和程度也加大。通过超声ET技术对脂肪肝合并或不合并血脂异常是否存在血管功能早期病变进行判断,可为临床制定早期措施或保健干预提供依据,有助于防止心血管疾病及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增进公民的预防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脂肪肝患者动脉内皮功能易发生早期受损,合并血脂指标异常时,损害的发生率增高,ET技术有助于早期诊断。

[1] Clak JM,Diehl AM.Defeining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implications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J].Gastroenterology,2003,124(1):248-250.

[2] 王丽萍,李树青.血管内皮功能与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J].社区医学杂志,2008,6(1):49-51.

[3]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J].中华肝病杂志,2006,14(3):161-166.

[4] Paschos P,Paletas K.Non 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meta-bolic syndrome[J].Hippokratia,2009,13(1):9-19.

[5] Allison S,George YW.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an over-view[J]. Formos Med Assoc,2009,108(1):4-12.

[6] 张颖,李建国,吴艳军,等.老年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5):611-613.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科技计划项目,编号N2011-028。

欧玉平,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心血管妇产科小器官超声,E-mail:157759379@qq.com

R445.1

A

1007-8517(2014)14-0056-02

2014.05.22)

猜你喜欢
异常者脂肪肝内皮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11-25 14:16:14
脂肪肝 不简单
中老年保健(2022年1期)2022-08-17 06:14:08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7:54
糖代谢异常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
如何快速消除脂肪肝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变化
针灸治疗对多发性神经炎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研究
糖尿病患者如何筛查并发症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