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组”在大学思想政治实践课中的应用研究

2014-09-11 06:40王华锋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0期
关键词:合作性学习实践课学习小组

摘要:“学习小组”是目前国内外流行的一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把“学习小组”教学方法引入到思想政治实践课教学,提高了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组建一个合理的“学习小组”是该教学方法成功的关键,而构建多途径、多形式的评价体系则是“学习小组”成功的切实保证。

关键词:学习小组;合作性学习;评价体系;实践课

中图分类号:G642.1?摇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048-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关系到为国家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理论课的社会实践环节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组织社会实践等教学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政治热情,强化理论学习的实效性,提高大学生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分析、解决问题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帮助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更好地适应社会。

“学习小组”是目前国内外比较流行的合作性学习方法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指在不改变教学班级规模的基础上,教师把学生按照一定方法组成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积极发挥群体的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被视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最佳教学组织形式。

一、中国高校思政实践课实行“学习小组”教学法的困境和难题

目前国内众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思政实践课的教学改革,积极引入“学习小组”为基础的合作性学习进入思政实践课堂。但是,由于中国各高校已经习惯了传统的大班模式,对于“学习小组”这个新生事物,由于接触时间较短和缺乏实践经验,大多数还是只知其味不知其髓,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师生对“学习小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中国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是被广大师生所接受的一种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各高校对于思政实践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高校把思政课的实践学分拿来进行专业实践,导致思政实践课名不副实;有的高校虽有思政实践课,其不过就是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旅游式”的社会调查,没有实际价值和意义。这样的社会实践虽然也把学生按照各种方式分成小组进行,但是没有把握住“学习小组”的精髓。同时,由于在长期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已经习惯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也无形中产生了一种“惰性”和“倦怠”,教师和学生都把教与学当成一种任务来完成。因此对于“学习小组”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师生都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导致不愿或不敢进行尝试。

2.教师无法组织有效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对于教师而言,存在着极大的挑战性。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只要在课前充分准备就可以顺利地完成整个授课过程。但是在“学习小组”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繁,教师不仅作为“学习小组”的指导者,还是参与者、协作者,需要对学生各种各样突发性问题进行现场指导,难度颇大。如果对“学习小组”教学没有充分地认识和准备,教师就无法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目前,虽然部分实施“学习小组”教学模式的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并总结出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由于多数教学单位对其重视不够,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因此,要想提高“学习小组”的教学有效性,还需要对教师进行针对性地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操作能力。

二、思政实践课“学习小组”的运作流程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相结合,各高校都在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我校对思政实践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和改革。在社会实践学习中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以合作性学习、探究式学习为途径,设置了“专题研讨”、“主题活动”和“社会调查”三个教学模块。在三个教学模块中,都采用了组建“学习小组”的模式展开具体的教学活动。

“学习小组”教学模式的执行主要有以下步骤:课程介绍——选题解读——实施分组——制定学习计划和方案——学习计划的实际运作——总结交流。由于思政实践课与其他专业实践课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这三个模块的教学设计中,在选题、学习过程以及评价几个环节,要特别注重体现思政实践课的特点及教学目标。同时,题目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学生实施起来既容易上手,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该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必要的监督体系和评价体系是必不可少的。下面以“主题活动”为例,对思政实践课构建“学习小组”的教学模式做一简单介绍。

“主题活动”是指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活动主题,如校园活动、网络活动、主题演讲、辩论对抗、嘉宾访谈等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书本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升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在实践中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分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中的教学指导;(2)、根据学生选择主题的情况,分组确定主题活动;(3)、每个小组集体讨论制定活动方案,并阐释主题活动的目的和意义;(4)、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再集中全体成员对活动进行交流,并对问题给予指导;(5)活动继续进行,各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对活动方案进行调整;(6)成果交流。

三、组建一个有效的“学习小组”是该教学模式成功的基础

在以“学习小组”为中心的思政实践课教学模式中,如何构建一个具有实效性的“学习小组”,是其成败的关键环节。构建一个合格的“学习小组”,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学习小组”的组成,二是“学习小组”学习过程的实施。

1.确定“学习小组”规模的大小。学习小组的规模应控制在5人为宜。在思政实践课教学过程中发现,无论是开展调查、理论学习还是研究探讨,“学习小组”人数少于5人时,完成的学习质量下降,主要原因是每个人学习任务加重;超过5人时,小组的学习效率则下降明显,主要问题是学生之间依赖性增强。

2.“学习小组”分组。如何对学生进行分组,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一般而言,老师基本主张采取异质组合的方法。把具有不同能力、不同背景、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组成小组,以便让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小组分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是选定小组组长。小组组长是指辅助老师使学习小组正常运行、作为组长制定长远目标、在适当的时候代表小组处理与其他小组关系的角色。一个小组长的能力关系着小组学习的质量,因此这一岗位的人选至关重要。小组长的人选必须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并具有一定的威信和组织能力。其次是合理分工。为了便于管理,需要对组内成员进行角色分配。角色分配时,要有一定地秩序,既不能杂乱无章,也不能一成不变。一个小组内通常有以下角色:小组长,负责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根据任务目标组织组员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记录员,记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独立学习的认真态度、小组学习的发言情况以及纪律等情况;评分员,负责对小组成员每天参与学习的情况进行评分;考核员,随机考核各队员对讨论、团队进度等信息掌握情况;监督员,负责检查、监督小组成员认真完成各项作业任务。再次是设定组规或学习宣言。学习小组作为一个整体,为保证小组所有成员的学习,需要一些规定加以约束。小组成员可以集体制定合理的组规、或者学习宣言,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组组规制定后要认真落实执行。

3.分组注意事项。小组分组过程中,采取自愿和指定相结合的方法。选拔出来的组长可以选择学生加入他所领导的小组,学生也可以选择某一个组长,从而形成一个小组。组员在选择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是生源地的多样化问题,即要尽可能地达到每一个小组的成员来自不同省份或者不同县市;其次是男女生的搭配,即每一小组都应有男女生组成,基本不允许一个小组全部是女生或男生情况的出现,而且男女生的比例要协调;再次是对学生的学科背景进行调查,尽可能在一组中包含更多的学科成员;最后是对学生的学习类型进行测试,以便更好的把学生组合小组。小组分配方法有很多,但是应注意任何小组的组成都是以为了提高“学习小组”学习的实效性为目的,而不是其他。

四、合理的监督体系是“学习小组”教学成功的关键

为保证“学习小组”的顺利实施,提高学习小组学习的实效性,需要制定一定的监督体系和评价体系。其中监督体系主要有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监督、小组之间的互相监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等。小组成员之间的监督主要内容有小组成员之间对小组活动的参与度、工作的完成度、成员之间的协调配合等方面;小组之间的监督主要内容有对其他小组活动开展情况的监督;学生对教师的监督主要内容应包括教书育人、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几个方面;教师对学生的监督包含对全体小组的监督和对所有小组成员的监督。

五、多途径、多形式的评价体系是“学习小组”教学成功的切实保证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学习做出评价是非常必要的。在开始评价前必须确定评价的目的,从整体来说,评价的目的就是确定学生学习是否成功。美国学者Gary R. Morrison等人在《设计有效教学Designing Effective Instruction》一书中提出根据评价的目的不同,把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验证性评价。“学习小组”评价是对小组合作过程和学生合作表现的监控,是促进合作小组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学习小组的评价应坚持量化与质化评价相结合、目标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与特色评价相结合、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一个“学习小组”从组建到最终完成学习的完整过程,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小组自评、小组互评、过程评价和作业评价等。这些评价既可评价学生学习的质量,又可评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1.小组自评。又称小组反省,包含小组成员的自我评价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两部分。小组成员的自我评价是指小组每个成员对自己在小组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是指组内个体之间在小组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其他成员的学习表现进行互相打分。一方面可以使每个成员对自我有充分的认识,同时也可使成员之间互相激励,调动其积极性,提高整个学习小组的学习实效性。

2.小组互评。指各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对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其可以有多种形式进行,如可以抽调一名成员到其他小组进行观摩学习,对该小组的成员学习表现以及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小组进行现场学习讨论,其他各小组对其表现进行评价。小组互评的目的在于使各小组通过对其他小组学习情况的观察,发现学习小组存在的问题。

3.过程评价。主要是由教师来完成。是指教师对小组群体之间的观察、比较,从而对其作出合理的评价。其评价的对象是小组而不是学生个体,评价的重点在于小组的整体学习情况。作业评价则是对学生提交的学习作业进行评价,此不赘述。

4.评价过程注意事项。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由于对“学习小组”的评价涉及到多个环节,不可控制因素较多,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要多加留意。

小组自评环节中,主要问题有三:一是对小组成员评定分数完全一致,没有拉开差距;二是有的小组评定分数过高,甚至出现全部是满分情况;三是有的小组自评不够客观,碍于同学面子,对于不积极参与学习的学生也被迫给予高分。过程评价环节中,主要问题有二:其一,由于过程评价完全是由指导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指导老师精力有限,也会导致过程考核不够准确;其二,评价过程没有学生参与,部分学生对于过程考核会有怀疑心理,从而导致学习积极性的下降。作业评价环节中,主要问题有二,一是学生作业格式的不规范,虽然已给学生说明格式要求,但是很多学生还是对此漠视;二是学生作业的抄袭问题。

参考文献:

[1][美]大卫W约翰逊,罗格T约翰逊,卡尔A史密斯,著.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在教与学中组建有效的团队)[M].刘春红,孙海法,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王华锋(1975—),男,河南南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合作性学习实践课学习小组
“七化”构建学习小组追求高效思想品德课堂
论《商英国标》下地方二本院校的差异性商务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