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建民
九月的伊比利亚半岛依然阳光灿烂,夏意未竟。我们跟随旅行团在八天中游览了里斯本、塞维利亚、龙达、米哈斯、格拉纳达、马德里、托莱多、塞戈维亚、萨拉戈萨和巴塞罗那,虽然是走马观花,行色匆匆,但在每个地方几乎都邂逅了街头艺人。停下匆匆的脚步,观赏精彩表演,领略异族风情,尤其是那悠扬动听的乐声令人心醉神迷,至今还萦绕在耳边。
在里斯本的商业广场,一位妙龄少女手持两根木棍耍弄一根两头点着火的火棍,令人眼花缭乱,她的观众主要是坐在露天餐厅喝咖啡的游客,一动一静,一温一火,十分有趣。在不远处的步行街,几个身涂古铜色的活人雕塑分别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眼球,其中一个扮演中世纪少妇的围观者最多,只见她手拿折扇,身边一辆婴儿车,车前有一个放着毛线的篮子,边上一块小黑板上用西班牙文写着“A VIDE é MAGICA”(生命和魔法)。少妇一会儿手摇折扇露出神秘的微笑,一会儿低垂双眼陷入沉思。怀着同情和怜悯,围观者纷纷伸出施舍之手,不一会儿,她面前的铜水壶里就放满了各种钱币。
吉他是西班牙的民族乐器,所以在西班牙的大小城市邂逅的最多的就是吉他演奏家。在塞戈维亚古城,我们不仅被两千年前的罗马水道桥震撼,而且被委婉柔美的吉他声和歌声陶醉。在古老的街道旁,一位艺人弹着吉他唱着歌,富有磁性的嗓音十分动听,一位同行的游客为他的歌声所感动,掏出十欧元买了他的一张CD,他十分高兴地在CD上认真地签名,并写上游客姓名的拼音。接着,他又演奏了西班牙民歌《鸽子》,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时,同行的另一位游客情不自禁地拿起话筒,在吉他的伴奏下用中文唱起了这首曾风靡中国的西班牙民歌,两位素不相识、不同肤色、不懂彼此语言的人,在音乐中共鸣陶醉了,也赢得了各国游客的热烈掌声。
世界上有两座城市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一座是布拉格,另一座就是西班牙的古都托莱多。漫步在托莱多十六世纪前的小街上,耳旁传来幽幽的琴声,循声而去,只见一位优雅美丽的女士正演奏着一件我从未见过的拉弦乐器,其音色类似中提琴,乐器的下半部分也类似提琴,也有四弦,用弓演奏,但在四弦下有很多共鸣弦。乐器的上半部分装了一套琴键机械。演奏者将琴搁在腿上,右手夹住琴尾并上下拉弓,左手按琴键,音色浑厚深沉。一曲奏罢,游客们纷纷掏出钱或买她的CD,或放在她的乐器盒里。我也拿出十欧元买了一张她的CD,她微笑地递过CD,还送了我一张她的宣传照片。由于语言和时间的问题,我依依不舍地离开去追赶远去的旅行团,但那幽幽的琴声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
回国后,我赶紧听她的CD并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得到了金易小姐翻译的帮助,我十分惊讶地发现,我在托莱多街头邂逅的那位女士竟然是一位颇有名气和成就的作曲家、演奏家和歌手,她的名字叫安娜·阿尔凯德(Ana Alcaide),至今已出版了四张CD和DVD,并有自己的网站。德国《世界民谣》(Folk World)杂志认为她是“一个具有精致感性气质的艺术家”,她的专辑“气势浑厚而精美”。美国“All Music”认为她“在营造氛围方面的技艺是非常高超的,与众不同的音乐之旅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她演奏的乐器叫尼古赫帕(Nyekelharpa),是起源于瑞典的民族乐器,1350年已有记载,一直到十八世纪末,尼古赫帕一直是瑞典最主要的民族乐器,并传到了国外。十九世纪尼古赫帕逐渐被其他乐器替代,至二十世纪初,能演奏尼古赫帕的乐手只有十余人,直到这几年才渐渐复兴,而安娜·阿尔凯德功不可没。她不仅写乐曲,录唱片,开音乐会,而且在托莱多街头为各国游客演奏尼古赫帕。
我花十欧元买的那张CD,是安娜·阿尔凯德2012年最新录制的世界音乐专辑,名为《火的歌谣》,收入了作曲家的《火的歌谣》《苦井水》《海的舞蹈》《库恩大篷车》《花园里的皇后》《河水》等十首作品。安娜在录音中除了主唱和演奏尼古赫帕外,还演奏小提琴、凯尔特竖琴和Moraharpa(瑞典招牌民族乐器),充分展现了她的多才多艺。乐队中还有长笛、风笛、吉他、桑图尔琴(扬琴)、希腊天琴、布祖基琴、曼陀林等欧洲各国的民间乐器,乐曲的风格丰富多彩,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神秘情调。安娜的歌声委婉柔美,有时略显忧郁和孤独,就像她专辑封套上的照片一样,一个人背着心爱的琴走在广袤的没有人烟却充满生机的土地上。
在伊比利亚半岛旅行,请驻足留意一下邂逅的街头艺人,那是一道独特而引人入胜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