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彦
Proms的终场之夜可以说是整个英伦三岛的音乐狂欢节。位于伦敦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的主会场被装饰得异常绚丽,两块巨大的液晶显示屏被安放在了舞台正前方,指挥台也被粉红色的气球和彩条所妆点,气球上写着“It’s a girl”。但是今晚即将登台指挥的girl——美国女指挥家马琳·阿尔索普(Marin Alsop)已经“芳龄”五十有六了,她将接过之前包括伟大的亨利·伍德爵士在内的众多男性指挥家手中的指挥棒,与BBC交响乐团和BBC合唱团合作为我们奉献第119届Proms终场之夜的音乐会,她本人也将成为这一百一十九年的历史中第一位登上终场之夜的指挥台的女指挥家。
有评论将今年的这个终场之夜看成是记忆当中最为欢乐甚至有些歇斯底里的一场演出。演出开始之前,一走进皇家音乐厅,就已经能够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与前一天晚上马泽尔与维也纳爱乐乐团那种严肃的古典音乐氛围截然相反,Arena区域中的有些观众已经迫不及待地挥舞起了各自国家的国旗。
格林尼治时间2013年9月7日的19点 30分,在Proms的主会场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身着各式服装的六千名观众,更确切的说是“逍遥者”们,以及伦敦海德公园和贝尔法斯特、格拉斯哥、卡尔菲利等地聚集在大屏幕前的观众,还有电视机前观看直播的约四千万观众,翘首期待着第119届逍遥音乐节终场之夜的演出。今晚,三位女性音乐家将成为主角:一位是指挥家阿尔索普,第二位是美国女中音歌唱家乔伊斯·迪多纳托(Joyce DiDonato),第三位是美国出生的英国女作曲家安娜·克莱因(Anna Clyne),今晚将首演BBC委约她创作的作品《假面舞会》(Masquerade)。另一位男性独奏者是英国小提琴家奈杰尔·肯尼迪(Nigel Kennedy),他的朋克造型想必爱乐者们不会陌生。在这场音乐会上,他上半场的装扮像是一个清洁工人,裤兜上还别了一朵红花;下半场则干脆穿上了印有英国阿斯顿维拉足球队队员加布里埃尔·阿邦拉霍(Gabriel Agbonlahor)名字的耐克汗衫,上场的时候还端了一杯咖啡!
节日的气氛充斥着整场音乐会,有的“漫步者”会在曲目演出前静场的时候大喊一声,乐队队员甚至在节目和节目之间观众鼓掌的时候拉开礼花炮!来自英国、美国、德国、加拿大、希腊、日本各地的观众站立在Arena区域挥舞着各自国家的国旗。让我最为激动的是看到了站立在场地中央的两位中国同胞高举着两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演出过程中,阿尔索普还提议皇家音乐厅的观众一起喊出了“Hello Parks”的口号,向在英国各地的公园中聚集在大屏幕前观看演出的观众致意。
阿尔索普带领BBC交响乐团、合唱团和两位音乐家让我们领略了从亨德尔到电影音乐中的精品。音乐会的上下半场在曲目选择上大不相同。上半场更像是一场正式严肃的音乐会,下半场的曲目则是大量的爱国歌曲、电影歌曲、群主合唱和炫技表演,还有指挥家阿尔索普的演讲。音乐会给人的总体印象除了疯狂的古典音乐秀之外,就是“爱国、励志、和平”。
说实在的,音乐会的第一个作品——BBC委约安娜·克莱因的《假面舞会》并不能算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在这样一场让人欢喜雀跃的音乐会上显得那么无足轻重。这部作品让人联想到的是横行于海上的海盗而不是欢乐的游乐园,而后者才是作曲家想要表现的。
2013年的Proms给予瓦格纳太多太多的关注了,以至于让我们感到对威尔第的敬意太少太少!Proms终场之夜的第二个曲目又是瓦格纳!在阿尔索普的指挥下,《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掀起了这场音乐会的第一个高潮。
之后,肯尼迪在观众的一片欢笑声中与指挥家一起登上了舞台,笑声当然是因为他那滑稽的着装和发型。他演奏的作品是沃恩·威廉斯的《云雀高飞》。这首著名的作品创作于1914年,时值一战刚刚爆发,作曲家看着英国的军舰一艘艘开出英吉利海峡,把奔赴前线的士兵送到战场。也是由于战争原因,这部作品直到1920年才写完。因此,《云雀高飞》也表达了对在战场上去世的士兵灵魂的一种悼念。云雀是一种非常独特的鸟,它们喜欢独来独往,而且飞得特别高,叫声异常优美,且不像布谷鸟那样不断重复,而是会唱出完全不同的曲调。据说,特别是在有人看到它的时候,它的歌声会更加纵情。云雀在作品中由独奏小提琴表现。肯尼迪的演奏与他清洁工的造型截然相反,音乐细腻婉转、极致优雅,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了些作品中本应具有的纯净品质。
来自于美国堪萨斯的迪多纳托已经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最优秀的次女高音歌唱家之一了,她的歌唱天赋是由她的父亲发现的,她的父亲是教堂唱诗班的指导。迪多纳托于2007年首次在Proms亮相,她今晚是在肯尼迪之后登台。当这位金发碧眼的次女高音上场之后,音乐的气氛更加热烈。她演唱的第一组曲目除了偶尔几处微小的音准问题之外,在音乐表现上堪称完美,特别是颤音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花唱极其干净,罗西尼的咏叹调在她的演释下极富生气。迪多纳托在演唱完三首咏叹调之后,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三次谢幕。
总体而言,上半场的曲目为这场有点“春晚”性质的音乐会挽回了些颜面,让观众还能够感觉到这是一场古典音乐会。
下半场第一个曲目是威尔第《希伯来奴隶合唱》,其目的显然是为了纪念威尔第诞辰两百周年。2013年Proms最让人遗憾之处就是威尔第的作品实在是太少。在同为瓦格纳诞辰两百周年的时刻,Proms推出了全套音乐会版的《尼伯龙根的指环》以及《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唐豪瑟》和《帕西法尔》等歌剧,甚至演出了蒂皮特的歌剧《仲夏夜的婚礼》,但是居然没有演出一部威尔第的歌剧!两个来自意大利的交响乐团所演出的也仅有几首威尔第的歌剧咏叹调和其《安魂曲》的选段,其余威尔第的作品就是他弦乐四重奏的乐队改编版。在Proms的终场之夜中,仅有的《希伯来奴隶合唱》这首威尔第的合唱作品也实在难以弥补威尔第迷们心中的遗憾。
这首来自于其歌剧《纳布科》的象征意大利自由独立的合唱自从威尔第完成之后就逐渐成为了意大利的第二国歌,甚至威尔第也已经成为了意大利民族独立的象征,意大利人民在高呼“威尔第万岁”时,不仅是颂扬作曲家,还是以隐蔽的方式在高呼“意大利国王埃曼纽尔万岁”,因为威尔第的名字(Verdi)恰是“意大利国王埃曼纽尔”的缩写:Vittorio Emmanuele Re D’Italia。在威尔第去世的时候,几万人正是同声演唱着这首歌为他送行。在当晚的演出中,指挥家阿尔索普对于合唱和乐队音量以及音色的控制都非常到位,但是乐曲中本应具有的那种思念故土却无法返回,因此只能让“思想插上金色的翅膀”回归故土的那种无奈与压抑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现;换言之,这部作品的演出可以用“有形无骨”来形容。在乐曲尾声尚未结束的时候,就有几个观众开始鼓掌,引发了乐曲真正结束之后观众的笑声。以笑声结束这首悲伤的作品或许是这首著名的合唱在其百余年的历史中首次遭遇到的吧!
迪多纳托再次登场演唱了一首美妙绝伦的歌曲《飞越彩虹》(Over the Rainbow)。这首歌曲由哈罗尔德·阿伦作曲、E.Y.哈勃作词,是1939年电影《绿野仙踪》中的一首歌曲。由于那时二战已经爆发,后方的同胞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前方士兵的安危,因此此曲一经公演,便引起了极大的共鸣,成为近代最为脍炙人口的电影音乐之一,并且在美国录音工业协会(RIAA)和国家艺术基金会(NEA)发起的投票中拔得头筹,成为二十世纪最受人喜爱的歌曲。迪多纳托的演唱真可谓余音绕梁,如同沃恩·威廉斯的《云雀高飞》一样,这首歌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与人文背景,两首作品像是无言的宣誓一样——人类拒绝战争与冲突,人类向往和平!
在指挥家阿尔索普带领大家向在英伦各地聚集在大屏幕前观看Proms终场之夜的观众高喊“Hello, Parks”之后,她又带领全场观众在迪多纳托的领唱下,将那首感人至深的《你永远不会独行》(You’ll never walk alone)奉献给了全世界的观众。利物浦人应该感谢Proms的终场之夜,因为喜爱足球的朋友一定不会不知道,这首歌曲已经完全和利物浦足球队及其球迷融为一体,在他们心中永远挥之不去。就在几年前,2005年欧洲冠军杯决赛的赛场上,利物浦队在以3球落后于AC米兰队的不利局面下,在场五万名利物浦球迷高歌《你永远不会独行》。这一举动大大激励了在场的球员,下半场,利物浦队奇迹般地在六分钟之内连进三球扳平了比分,并在点球大战中胜出,实现了欧冠历史上最强大的逆转。就在Proms的今夜,当这首感人至深的歌曲再次响起的时候,我相信利物浦人一定会为之激动不已。从迪多纳托演唱第二句的时候,全场观众就自发地与歌唱家一起唱起了这首歌。这首歌曲在皇家音乐厅的上方回荡、飘扬,它已经完全超越了城市、足球、音乐乃至国家,成为了激励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们团结、友好、励志、奋进的宣言。
在这个有点变质为“文艺晚会”性质的音乐会的下半场,演出之间还穿插了指挥家阿尔索普的大段演说:“今夜给我们一个机会来感谢Proms的创始人、指挥家亨利·伍德爵士,他此刻正在看着我们。”说完这句话,她回过身去,将尊敬的目光投向位于皇家音乐厅舞台上的亨利·伍德爵士的半身塑像,塑像被佩戴上了美丽的绿色花环。她还称赞BBC Proms是“为伟大艺术家和伟大的观众搭建的最了不起的舞台”。同时,阿尔索普还向观众宣布了一组有关2013年Proms的具有纪念意义的数字:每一场夜间在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的Proms音乐会,平均上座率为93%,与去年持平;七十五场音乐会中的五十七场演出票售罄,高于去年六场;超过三十万名观众观看了在皇家音乐厅和卡多甘音乐厅(室内乐演出)的音乐会,其中十八岁以下的观众超过八千四百人。这些数字证明了今年的Proms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之后,在观众的阵阵欢呼声中,肯尼迪再次登场演奏了蒙特作曲的《恰尔达什》。肯尼迪的演奏简直就是一个万花筒,各种搞怪,引子开始没多久,一个终止式居然“结束”了乐曲!就在全场哄堂大笑的时候,肯尼迪的另一个举动再次引来了全场观众的笑声——他企图用弓子刺破写有“It’s a girl”的粉红色气球!不过有点 的是,他在第三次尝试的时候才刺破一个!这一举动搞得旁边指挥台上的阿尔索普避之不及。这首《恰尔达什》被肯尼迪加进了维瓦尔第《四季·春》、“命运动机”等曲调,演奏的时候他还不断喊着“yeah”,让人忍俊不禁。
接下来的音乐会已经演变成了群众大合唱!一首英国的爱国歌曲《统治吧!不列颠尼亚》混合了迪多纳托的领唱和全场观众的合唱。埃尔加的《威仪堂堂进行曲》也未幸免于难,观众再次自发地演唱了这个曾被爱德华七世作为加冕颂歌的中部。真是意犹未尽啊!《统治吧!不列颠尼亚》和《威仪堂堂进行曲》这两首乐曲演奏完之后,阿尔索普居然示意乐队和全场的观众再来一次!此时,身处皇家音乐厅的每一个人似乎都已经热血沸腾,这种感觉简直不啻于欧冠决赛!
音乐会的最后一个曲目,按照惯例,是英国国歌《神佑女王》,BBC交响乐团和合唱团成员以及在场的全体观众起立合唱,掌声、跺脚声、叫喊声、口哨声此起彼伏,各国国旗在皇家音乐厅中舞动,音乐家们一次次谢幕……
英国古典音乐的狂欢节——2013年Proms在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相信九十余场令人难忘的古典音乐会和这个群情激昂的终场之夜一定会在很多亲临现场的人心中永远铭记。
有音乐在路上,你永远不会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