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绍用?梁海华
摘 要:当前农村中学大量留守儿童、寄宿学生的存在使得主题班会的作用毋庸置疑。有效开展农村中学主题班会课,首先要了解学生所思,然后对症下药,确定主题。开展时,要注意主题明确,形式丰富,还要注意结合不同年级不同时期的学生特点,有的放矢,将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关键词:农村中学;主题班会;高效改革
班会课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是开展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主题班会课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平台,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和较强的导向作用。成功地开展主题班会,能使学生成熟、热爱集体,还能够提高班级干部的管理能力,推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力,为班级注入新的活力。
但目前农村中学主题班会课开展从总体上看,质量不高,水平一般。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对班会课重视不够
很多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不惜挤出时间搞教学。班主任最常用的就是在班会课时间把学校要求强调的事三言两语蜻蜓点水似的交代后,就进入所谓的正题——文化课的学习了。有些班级一个学期也不开一次主题班会,主题班会课徒负虚名。
二、主题不明确
当前,许多农村中学学校规定了每学期要有班会课,但并没有定好具体的主题和开展时间,班主任的做法是传达会议精神,内容一般不外乎:安全问题、纪律问题、学习问题以及卫生问题。这样的讲解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吸引力,班会课成了“问题补救课”。即便有的班主任开展一次班会课,在举行主题班会的时候,缺乏对主题的深刻研究,班会主题含糊不清。主题不清楚等于没有主题。即便有的题目主题明确,可包含的内容太广泛。四十五分钟时间内很难把那么广泛的问题讨论清楚。
三、节目与主题联系不紧
有的班会在设计的时候,为了渲染气氛,把场面搞得红火,穿插了一些文艺节目,而这些节目与主题没有直接的联系,结果这个班会看起来表面上倒是挺热闹,可是过后没什么印象,看不出有什么教育意义。
四、表现形式单调
有的班会模式多少年一成不变,不管是程序,还是内容,都缺乏新鲜感。因为长期不够重视,许多学生不明白主题班会课的实际意义,所以,主题班会课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可有可无,毫无兴趣可言。
五、班主任点评不到位
我们也经常看到这种情形,班会刚一开始,老师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班会结束了,老师站在台上宣布:今天我们的班会很成功。班主任太过笼统和简单的点评使得班会课不可能达到完美理想的教育效果。
如何把班会课开出成效?总体而言,一堂好的班会课应该具备“四有”:引入要有冲击,学生要有反思,问题要有对策,探究要有收获。要开好主题班会,既要抓住主题班会的主题设计,也要抓住主题班会的形式设计,抓住主题班会的过程设计;注意主题班会的思想性、针对性、全员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
具体而言,班会课的开展不妨从如下方面着手:首先,增强对班会重要性的认识。从学校领导、班主任到学生都应该明确主题班会课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其次,开展调研,选好主题,有计划地开展。班会是给学生开的,所以首先要了解学生真正关心的话题。不妨设计一个简单的问答式调查问卷:你喜欢我们现在的班会课吗?你觉得从中受到的教育和启发大吗?你对班会课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想法?了解了学生的所思所想,就要对症下药,确定班会主题了。每节班会课只要达到一个目的、解决一个问题就已经足够了。主题班会的选题要有时间性 、针对性、操作性、创新性以及互动性。学校可选些贴近学生实际、教育重点明确、可操作性强的内容确定主题,也可针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主题。主题分为大主题与小主题,一般上级和学校德育工作定的都是大主题,而主题班会课不能只用这个大题目,应必须思考这个大题目都有些什么内涵,然后以某一小点作为切入口,定出主题。在每学期里,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伴我行”“我的零花钱我做主”等主题班会课。定期开展主题班会课,学期初就计划好,印发好各阶段的开展主题,张贴在教室墙上,让学生提早做好准备,收集相关的材料,这样收效明显。 第三,发挥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多参与。主题班会课的开展,并不是每一次都要班主任去组织,重要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组织,教师则“幕后操作”,要让学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如果能让他们参与整个过程,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刚开始,班主任可以自己组织,慢慢引导学生上路,培养得力助手,久而久之,就可放手给班干组织,再然后是分小组负责或是学生轮流组织。这样,学生也不会再觉得班会课无聊、枯燥、无事可干了,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人人参与。选择主题,制定方案;搜集资料,并分类、归纳、整理资料,这些都可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学生会感觉班会是他们自己的活动,参与积极性会大大提高。班会课上,他们的表现以及触动也会更深。第四,注意形式的多样性。关注班会的主题重要,形式的创新和突破也很重要。可采用教师主讲、师生讨论、汇报、辩论、竞赛、文艺表演等形式,主要是能发动全体成员共同参与,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第五,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班制宜,因时制宜。首先要注意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协调。 “普遍性”就是按照自己学校的优势特点、地理位置,从本校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时事热点,设计符合实际、面向全校的班会主题。“特殊性”是班主任要根据班级的特点和特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定主题开展班会课活动,捕捉学生亮点,让每堂班会课都有声有色,学生都有所收获,对于改善班级体面貌起着重要作用。还要注意计划性与偶发性的合理调整。班主任每个学期要设计出符合教育规律的主题班会计划,并且按要求完成任务,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要考虑到班会主题并不是能够完全预设的,也要利用生成性资源。
总之,当前农村中学的管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大量留守儿童、寄宿学生的存在使得主题班会的作用毋庸置疑。有效开展农村中学主题班会课,首先要了解学生所思,然后对症下药,确定主题。开展时,要注意主题明确,形式丰富,还要注意结合不同年级不同时期的学生特点,有的放矢,将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经过如上举措,农村中学班会的开展定会有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罗燕萍.农村中学主题班会课开展的现状与对策.中学教学参考.2012.12期
[2] 林仁霜.主题班会应做到四个“兼顾”.班主任之友.2010.05期
[3] 肖武桂.关于一次主题班会的思考.教师博览(科研版).2011.03期
[4] 黄志峰.主题班会模式例谈.班主任之友.2007.12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