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王哲
打车软件的兴起可谓信息技术在开启智能交通方面迈出的第一步,未来移动互联网时代必将对城市交通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创新。
汽车与互联网的发明大约相隔百年,它们同为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发明,这两大发明为人类大大提升了效率,缩短了时空距离。如今,互联网已经突飞猛进地进入移动时代,而汽车的进一步发展却面临着交通的瓶颈。当下,这两个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进步的产业相互交融碰撞,又会产生怎样璀璨的火花,催生又一次生活与生产的重大变革?
日前,在一次以“移动互联网时代新机遇”为主题的城市交通行业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的共识是,目前大城市频频出现且愈加严重的交通困扰,很大程度上是由体制、机制的导向决定的,而并非汽车数量增长本身所带来的,解决城市发展和交通之间的矛盾必须依靠相关的技术进步来实现,打车软件的兴起可谓信息技术在开启智能交通方面迈出的第一步,未来移动互联网时代必将对城市交通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创新。
如今每一个都市人都避免不了拥堵带来的烦恼,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自不必说,许多二三线城市乃至众多县城也开始跑步进入拥堵时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流通研究室曾发布了一份令人担忧的数据,预计到2023年,中国汽车千人拥有量会达到235辆,总保有量为3.4亿辆,新车产销规模达3800万辆。而目前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是1.27亿辆。十年后,这个数字可能会激增为现在的近三倍,如果交通行业不产生重大的变革,后果不堪设想。
如何扩大既有情况下的交通承载力并解决城市发展和汽车增长之间的矛盾?“交通承载力并不主要取决于汽车保有量的绝对数,而取决于同一时间内在驶车辆总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流通研究室主任王青告诉本刊记者,“交通行业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结合,目的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公共交通特别是出租车的使用方和供给方往往是信息不对称的,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可以使供求之间实现点对点的疏通,而且可以在区域和空间上得到资源最合理、最优化的配置。”
王青指出,当前缓解交通拥堵的方法一方面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另一方面就是限流,摇号、限行,提高停车费等。然而并未真正缓解出行问题,这其中的最大矛盾是发展公共交通的思路、模式与社会发展速度的不匹配。而移动互联网给城市交通行业带来的新思维、新模式和新技术体现到城市交通上,那就是智能用车的出现。
“未来汽车是什么?未来的汽车很可能就是一个具有全新能源提供方案的移动智能终端,这可能是继手机、PAD或者其他的智能终端之后未来一个非常重要的智能终端,它的平台整合和资源所产生的应用价值是非常巨大的。”王青对智能用车的未来有这样的期望。
智能用车
整合社会闲置的优质车辆和驾驶员资源,通过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平台可以进行预约或者及时的约定,帮助所有人实现高效率位移的一种创新性出行服务。
如今打开微信“朋友圈”,充斥眼帘的不再仅仅是卖衣服、卖萌、卖情感……更多的是滴滴打车送来的红包。打车软件的爆火虽然离真正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仍差得远,但这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城市交通行业中迈出的难能可贵的第一步。
杭州快智科技集团联合创始人赵冬自认打车软件并没有多伟大,只能算“微创新”。他对本刊记者说:“说白了,就是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特性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就目前的用车情况来看,仅仅是约个出租车,还远远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人群在不同阶段的需求,目前用户的用车需求仍处于没有开启的状态。下一步我们要搭建一个智能用车的平台,让需求方和供给方实现对接,解决所有社会车辆的闲置问题。到时候,用别人的车会比自己有车更方便,还会有效控制私家车的总量。”在打车软件市场拼杀如火如荼的同时,业内企业已不约而同地涉水商务租车市场,易到用车、AA租车、“一号专车”等纷纷上线。有数据显示,中国用车需求得到充分释放,整个用车市场至少每年将有额外的(不包括普通出租车)4000亿元的消费规模。易到用车联合创始人朱月怡认为,在未来,公交、地铁、出租车仍然是最主要的出行工具,私家车以及在其基础上的智能用车会成为针对于中高端人士的出行补充。
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在交通行业的创新应用与传统汽车行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全新的问题。比如黑车也应用软件,为黑车非法经营提供了更方便的条件;比如吸引驾驶员在行驶途中关注抢活,而忽视了它形成的安全隐患;软件叫车还颠覆了机场、码头、车站既有的排队秩序等。
“一般来讲,私家车和公共交通用车在管理要求上差距非常大。公共用车使用强度是非常高的,因此对它制定的检验检测的各项标准以及对驾驶员的要求更为严格,但是私家车进入这个领域,使用强度大大加强,但是标准还是私家车的,安全性如何让客户更放心,法规制度如何来管,都是难题。”交通部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柱庭表示。
“移动互联技术进入城市交通领域是一种创新,应当规避它带来的损害,不断推动改进、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认为,面对创新,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我觉得可以用三个标准来衡量:一是看它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更加有效。二是它是不是对绝大多数、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好处。三是看它是否引导了先进的方向,传达一种正能量。只要符合这三个标准,创新便是正向的,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就应该鼓励和支持。”
“法规监管要做的是顺水推舟,不能刻舟求剑,更不能倒行逆施。”王青指出,业界公认中国电子商务这些年的蓬勃发展,一定程度上与没有太多法规的条条框框限制有关,“对于智能用车的发展,当前的法规监管应该是努力地降低交易成本,保护交易安全。同时,要适应技术的进步,与时俱进。”
记者体验“超打车”服务
本刊记者近日体验了某智能用车App的订车服务。首先在App上预约时,不是像快的、滴滴是出租车“抢”你,而是突然出现奥迪A6、别克GL8等很多车型,列明离你的远近、司机接单的次数,由你挑选。
预约一小时后,当一辆黑色崭新的奥迪A6缓缓停在面前,身着整洁的衬衣领带的司机下车笑意盈盈地打开后座车门时,习惯了北京的哥“服务”的记者恍惚间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用车过程中,除了车辆本身的舒适性远超出租车外,司机赶单抢路、永不停息的约车鸣叫等都没有出现。尤其令人惬意的是,车里空气清新,完全没有出租车上的那股异味。到达目的地后,打开App付款时完全“自动化”,根据用车时间、起步费、用时费、里程费,夜间费等自动总价,直接由软件扣款。记者还注意到,在App历史行程一栏中可以看到打车的所有行程、时间、路线等细节。
记者算了一下,如果刨去优惠,与快的、滴滴等相比,该订车服务最经济车型贵不超过30%。以特有的送机服务为例,从首都机场到北京市区大部分地方,价格不超过200元,飞机本身误机的时间并不计算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