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尼莫地平防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的临床观察

2014-09-09 01:25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3期
关键词:尼莫地平自发性蛛网膜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科,贵州 遵义 563000

30例尼莫地平防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的临床观察

韩冲姚声涛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科,贵州 遵义 563000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6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降颅内压、止血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依据患者血压变动进行药量的调整。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病死率、再出血率及脑血管痉挛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的76.7%,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组在病死率及脑血管痉挛率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在防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尼莫地平;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临床观察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中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是脑血管痉挛(cerebral angiospasm,CVS),严重情况下可导致患者出现残疾或死亡,危害性较大[1]。本文采用尼莫地平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均依据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所修订的诊断标准[2],通过头颅CT检查确诊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诊断标准为:患者由清醒或昏迷清醒后转为昏迷;进行治疗后症状有明显波动并存在进行性加重;患者出现了神经系统局灶损害的体征;并排除患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再出血。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6例,女15例,患者年龄29~69岁,平均年龄(49.3±2.5)岁;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患者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45.6±3.2)岁。两组患者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降低颅内压、止血等对症治疗,颅内压的降低采用20%甘露醇进行治疗,止血采用6-氨基己酸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采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治疗方法为持续泵给药,1mg/h,连续治疗2周,之后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口服治疗,每日3次,连续治疗2周。在此期间对患者血压进行监测,从而对药量进行合理调整。

1.3 观察指标及效果判定 对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再出血率及CVS率进行对比。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效果判定标准为:痊愈:患者的意识完全恢复正常,且头疼症状已消失,肌力恢复较好,生活可基本自理;显效:患者的意识明显恢复,头痛症状已消失,生活可基本自理,肌力基本恢复;好转:患者的意识恢复,自觉症状相对较好,肌力提高较小,卧床生活难自理;无效:治疗前后对比无明显改善或加重[3]。总有效率为痊愈、有效及好转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对比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病死率、再出血率及CVS率对比 对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再出血率及CVS率进行对比,发现治疗组的病死率及CVS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病死率、再出血率及CVS率对比[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脑血管痉挛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来说属于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死亡或致残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目前在临床中,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有效预防及控制便十分重要。

尼莫地平属于第二代双氢吡啶雷钙离子拮抗剂,是脂溶性相对来说最高的一种钙离子拮抗剂,由于其亲脂性较高所以透过血脑屏障较为容易。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它可以对细胞内钙水平进行有效的调节,从而使其生理功能保持正常水平,能够对细胞外游离的钙离子起到阻止的作用,阻止其进入到细胞内,从而对平滑肌的收缩起到抑制作用,解除脑血管痉挛[4]。另外尼莫地平还对自由基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得神经元线粒体得以保护,降低脑细胞损伤,减少了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几率,保护脑细胞。王新军等[5]研究发现,在临床中采用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较为显著,同时Meta分析显示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尼莫地平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CV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有较好的控制作用(P<0.05),另外对于患者的再出血率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通过治疗发现,采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和对照组比较临床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对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采用尼莫地平进行预防性治疗,不但可以降低病死率、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再出血率,还可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1]林巧梅,彭雁.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护理[J].护理学报,2010,17(20):52-54.

[2]曹铭华,熊福水,吴明超,等.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20例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6):40-41.

[3]王新军.尼莫地平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1,38(6):584-587.

[4]曹国彬,陆永建,刘刚,等.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9):1065-1066.

[5]王新军,文燕,刘灵慧,等.国内尼莫地平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9(3):160-163,166.

韩冲(1982-),男,硕士,住院医师,单位: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科。

姚声涛。

R743.34

A

1007-8517(2014)03-0067-02

2013.12.24)

猜你喜欢
尼莫地平自发性蛛网膜
UPLC-PDA测定尼莫地平片中尼莫地平的含量
全膝置换术后自发性关节僵直的翻修效果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采用凉血散瘀汤联合尼莫地平的临床疗效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