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网络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4-09-09 08:19王彦丽
中州学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网络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王彦丽

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平台已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运用网络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和补充的需要;是增加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是引导大学生合理、理性地使用网络的需要。网络平台是把双刃剑,它既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挑战。针对网络平台的优势及面临的实际问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信息传播平台、信息交流平台和信息监控平台来具体发挥作用。运用网络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从队伍保障,技术保障和法律、法规、制度保障等方面着力。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4)07-0027-05

当前,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整体步入信息时代。大学生作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弄潮儿,网络对其生活和思想观念更具有强势影响。在这一背景下,运用网络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有必要性。笔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从分析引入网络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根据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平台所面临的问题及优势,来探讨网络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运用对策与保障措施。

一、运用网络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必要性与可行性网络平台是指“建立在网络基础设施之上的、用计算机编程实现的学习环境,它的后台是一系统程序和被程序组织起来的数据库,它的前台是网页界面。良好的程序设计是平台功能的基础,而良好的网站界面则是发挥平台功能优势的前提和条件”①。针对育人环境在网络社会条件下发生的深刻变化,引入信息技术学科方法,采用网络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有必要性与可行性,其已成为学术界重点关注的前沿问题之一。运用网络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正视网络环境影响的存在,又要突出运用网络手段进行创新。

1.运用网络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运用网络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和补充的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具有符合现代社会要求以及党和国家所需要的思想道德。思想政治教育必然离不开若干工具、载体和手段。在各种资源和信息流动大大加速的今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局限性。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一个“瓶颈”,对现有方法的修修补补已经难有大的突破,亟待引入更多的方法门类和借助当前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一系列新技术手段来进行创新。网络平台的应用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和补充,是保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的需要,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第二,运用网络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增加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网络媒体正日益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三大媒体之后的第四代主流媒体,网络平台信息的海量性、交流的互动性、内容的趣味性与使用的便捷性使其越来越受到当代大学生群体的青睐。它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对大学生很有吸引力与感染力,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和新方式。运用网络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第三,运用网络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引导大学生合理、理性地使用网络的需要。网络信息具有海量性、开放性和共享性特点,信息来源良莠不齐、错综复杂,其中不乏各种虚假信息和危言耸听的谣言,且网络政治斗争非常复杂,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抓住网络特点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去分析、研究,以解决网络世界中的复杂问题,引导网络文化主流,引导大学生群体合理、理性地运用网络。

2.运用网络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行性

第一,网络技术已经相当发达,网络终端在高校高度普及。自从1994年我国开始使用Internet以来,经过20年的时间,互联网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3G甚至4G技术的产生,部分高校还实现了WIFI的全面覆盖,让我们不论是借助电脑还是手机,都能够通过网络平台方便快捷地传输数据,处理图像、音乐、视频等,享受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网络技术手段的发达,网络终端在高校的高度普及,为运用网络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可能。

第二,网络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已有一定实践。大部分高校、班级利用QQ群、网站、微信、飞信等平台发布通知、收集信息、沟通交流。相关技术平台也已经比较成熟,其中相当一部分平台是开放式互动平台,所有用户都可以免费下载、登陆,实现互动。

第三,网络平台的相关理论研究已经具备一定基础。国内学者张再兴、曾令辉、谢海光等都已经在这一领域做了一定研究,网络平台的相关理论研究已经具备一定基础,有利于我们进行后续研究。

第四,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加强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2000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谈到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时就指出:“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②在2001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纲要中着重提出,现如今,网络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我们要利用好网络的优势,通过网络这个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做好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③运用网络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推动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网络教学管理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红色网站”等在内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直接体现。

二、网络平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

机遇与挑战1.网络平台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机遇

第一,信息传递及时便捷。利用网络平台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对象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接收到信息,两者之间几乎没有时差。此外,信息传递过程中不需要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就实现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瞬时传播,任何设定的对象只要拥有网络终端都可以便捷地发布和接收信息。相对于传统的会议、文字资料、电视、广播等信息传递媒介而言,网络媒介更能及时、快捷地传递信息。

第二,信息交流跨越时空。网络平台的运用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双方之间的信息交流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一是主客体双方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就某个问题进行交流,发布的信息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以某种形式得到保留。二是主客体双方之间的交流时间可以不局限于上班时间。每天的8小时之外和周末的时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应用其他网络平台进行休闲时也可以顺便登录查看并处理信息。三是主客体双方之间的交流彻底突破了地域限制。两者处于不同的地方也可以实现即时交流,甚至可以利用网络视频技术实现即时的面对面交流。

第三,活动空间高度虚拟。网络平台的活动空间可以是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某个网站、论坛,朋友圈或者是某个软件、程序,这些活动空间的现实存在最终不过是0和1两个数字符号。高度虚拟的活动空间解决了现实资源的制约问题,可以制造出若干虚拟的教室、社区、课堂,把无穷个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联系到一起,开展丰富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实现了资源的高度节约,避免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手不足、场地不足、经费有限、形式单一等问题。

第四,主客双方充分互动。除一些面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如座谈、走访等,大部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如报刊、电视、广播等,都只能做到信息的单向传递,信息接收方不能很快地、直接地把相关信息反馈给信息发布方。而运用网络平台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双方都能够成为信息的发布方和接收方,同时还可以实现围绕某一信息的双方即时充分互动。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双方之间不再是一个主动、一个被动的关系,而是双向主动的关系。双向互动的实现有助于增进主客体双方之间的感情,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

2.网络平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挑战

第一,网络平台的运用对教师的权威性提出了挑战。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为具有封闭性,教师、课堂、课本是学生接触知识的主要源头与途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极具权威性。很多优秀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渊博的知识,依靠个人魅力征服了无数学生。但是随着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平台内容瞬息万变的更新,加之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共享性特点,网络平台就像大学生的百科全书,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甚至比老师更先、更多、更快地学习和了解了大量丰富的知识与信息,他们已不再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时代空着脑袋被动地等老师来灌输知识与行为准则的学生,而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性,有了自己获取信息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与经验。网络平台的运用对教师的权威性提出了挑战。

第二,网络平台的运用对大学生的“三观”教育提出了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平台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与“分化”、渗透与颠覆的工具,西方敌对势力企图借助网络平台达到其和平演变的阴谋。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与拜金主义思潮也通过网络平台腐蚀着我国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另外,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竞争加大、科技争锋、诚信问题、环境问题等各种矛盾都快速地通过网络平台暴露无遗。对于涉世不深、情绪复杂多变、理性思维发展不够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当他们面对网络平台这个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时,很容易迷失,有的大学生甚至受网络平台不良信息的误导,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网络平台上西方敌对势力的阴谋与腐蚀、良莠难辨的社会思潮及各种社会矛盾对我国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构成冲击。

第三,网络平台的运用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提出了挑战。网络平台具有匿名性、开放性、共享性特点。其中匿名性的特点必然带来信息交流的隐蔽性。在网络平台上我们的代名词只是一个简单的符号,没有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身份做依托,就很容易引发一些道德失范问题。有的大学生为了表达对某件事的不满,在网络上发布谣言,混淆视听,网络用语不文明,甚至侮辱谩骂。

第四,网络平台的运用关系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喜欢刺激,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网络平台方便快捷,极具趣味性与诱惑力,大学生群体已成为互联网用户中不可忽视的主力军。一些意志力不坚定,自制力薄弱的同学陷入了网瘾困境不可自拔,熬夜、缺乏身体锻炼,产生幻听、幻视,荒废了学业,过度消耗了身体,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第五,网络平台的运用影响着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时下流行的一句话可以说明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平台的运用对我们的人际交往带来的困惑:“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坐在你对面,你却在看着手机。”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大学生不愿与人交流,却忙着不停地更新朋友圈、刷微博,手机与电脑的吸引力远远大过眼前实实在在的人,同学之间即使面对面有时也会通过网络平台交流。再者由于网络平台上的陌生人和自己不处于一个现实的生活环境中,对自己造不成什么影响和危害,所以现在的大学生很多心里话不愿对身边的同学朋友讲,更愿意讲给远方的陌生人,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情绪宣泄。长此以往,造成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性格孤僻、人情冷漠,对身边的师生甚至家人不信任,整日活跃在网络平台的虚拟空间里。

三、网络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

运用对策与保障措施1.网络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对策

运用网络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做到兴利除弊、趋利避害,发挥网络平台的功效,以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创新。由网络平台的“优势”到“功效”的转化必须经过一个科学合理的开发运用过程。如何实现网络平台优势的最大化利用,使之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载体?笔者认为,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可以将网络平台划分为信息传播平台、信息交流平台和信息监控平台,从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三大网络平台的运行框架。

第一,运用信息传播平台实现信息单向大范围传播。信息传播平台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发布、传播信息的平台,可以实现信息的单向大范围传播。其具体对策:一是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网站。网站是指在互联网或局域网上根据一定的规则,使用超文本标识语言等工具制作的用于展示特定内容的网页的集合。网站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地发布信息,并使相关方通过浏览网站获取信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可以借助相关技术建立专门网站向教育客体提供包括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二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堂和FTP资源库。通过建立网络虚拟课堂,以大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改变传统的上课形式,采用学生上网学习电子化的教案、教学视频等方式。这一做法可以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呆板性,破除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在网络课堂得到完善发展后,还可以进一步借助FTP和数据库技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库,实现相关资源的开放式共享。

第二,运用信息交流平台实现双向“点对点”、集体讨论式交流。信息交流平台是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为了达到教育目的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的平台,可以实现双向点对点交流,也可以针对某一问题进行集体探讨、评论。其具体对策:一是创办校园BBS、主题博客、微博、虚拟班级、虚拟社区等。BBS和博客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双向信息发布和交流平台,可以实现信息交互。目前,各大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园BBS,可以把这个校园BBS版面细化到每个院系和班级,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网络交流平台。还可以创办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博客,以博客圈的形式实现主客体之间的互动。此外,目前兴起的人人网、开心网、QQ校友社区等网络虚拟社区也为相关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例如可以在相关虚拟社区上开设虚拟班级,由辅导员和学生共同以虚拟身份组成,匿名沟通交流。二是借助QQ、微信、飞信、MSN等即时通信工具。即时通讯是一种可以让使用者在网络上建立某种私人聊天室的实时通讯服务,它可以随时得到对方的回应。以QQ为代表的即时通信工具已经融入高校师生的日常生活中。利用即时通信工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倾诉的空间,可以拉近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心灵距离。特别是飞信技术,可以保证用户永不离线,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三是借助网络邮件。通过开设网络校长邮箱、教师邮箱、辅导员邮箱等,以邮件的形式实现双方点对点沟通。这种形式一般双方表达的信息都比较充分,沟通交流效果更好,同时隐秘性和及时性也可得到保证。

第三,运用信息监控平台实现对舆情的及时掌控。信息监控平台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掌握和控制网络舆情的平台,可以实现对舆情的及时掌控。新媒体环境下,西方敌对势力借助网络平台散布错误思潮与不正确的世界观、人身观、价值观,腐蚀我国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企图实现其“西化”“分化”的阴谋。另外,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在此阶段出现很多新矛盾新问题。有少数人或出于个人私利,或只是为了哗众取宠以赢得更多网民的关注,利用网络平台发布一些虚假、不当信息,造谣惑众。这些虚假、不当信息的传播极易形成重大群体性事件。比如“秦火火事件”,就对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不仅影响了我们正常的价值判断,而且与我们运用网络平台传递正能量、讲真话、说实事的初衷相违背。因此,要想合理有效地运用网络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实现对网络舆情的及时掌控。在这方面,技术上可以通过采用模糊技术在关键字搜索中的应用,提高对网络有害信息的查准率和查全率,并配合采用断开物理连接、地址库过滤和防火墙过滤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有害信息渗透传播行为的技术拒绝。此外,校内网络资源管理控制也很重要。例如加强学校内IP地址的管理,建立起IP地址分配使用逐级责任制和用户实名信息登记制度;加强校园BBS的管理,安排专人负责24小时监管校园BBS,实现有害信息的早发现、早清理。

2.运用网络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保障措施

第一,队伍保障。要有一支乐意并善于运用网络平台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队伍。强化高校教师及政工干部运用网络平台的意识。通过政策引导、宣传讲解、实际观摩等形式,使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认识到网络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优势和应用的必要性,督促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积极采用和大力推广网络平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运用网络平台的能力。通过培训讲解、模拟操作等方式使高校教师及政工干部都能够熟练使用相关技术平台,基本掌握技术平台的日常维护知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能够熟练运用网络平台,和学生同步甚至早于学生掌握运用网络平台的新技术,及时关注网络平台的新消息、新动态,做好功课,及时应对。因为在运用网络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我们需要厘清这个事实,只有当大学生在心理上真正地认可了教育者,在思想上真正认同教育者所传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价值时,才可能自觉地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将其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并为思想品质外化为具体的社会实践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引导当代大学生群体学会使用和正确利用网络平台也是队伍保障的重要构成部分。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平台的运用也给我们带来了“三观”问题、道德问题、网瘾和身心健康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等,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更要特别关注容易出现问题的群体,对他们进行积极引导、疏通。在老师和学生会干部的带动下,加强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流,经常举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进行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发挥优秀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发动自制力强的同学帮助带动自制力差的同学。很多情况下,同龄人间的鼓励与模范作用更容易被同学们接受。

第二,技术保障。积极开发建设支撑网络平台的技术载体。一方面是要加强相关技术载体的开发,全面建设覆盖广泛便利畅通的“红色网站”、BBS、虚拟社区等,积极开发功能各异实用性强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探索建立涵盖全面、更新及时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社会上已有技术载体的转化借用,比如说邮箱系统、主题博客、微信朋友圈、即时通信工具等。可以借助相关企业已经开发成熟的免费或低收费的相关技术载体。比如针对部分同学沉迷网络不可自拔以至于荒废学业、影响身心健康等问题,除了老师和同学们对其进行思想方面的疏导外,还可以通过技术方面进行干预。比如可以介绍同学安装“我要当学霸”“我要早睡”等技术软件,帮助学生提高自制力,逐渐戒除网瘾。同时,有的学校利用技术手段实行晚上十点准时断网政策也是值得参考学习的。另外,关于技术保障的实现,不但可以通过与相关软件提供商合作,利用其开发设计的软件,也可以组织高校相关专业的科研力量根据具体需要自主开发设计。

第三,法律、法规、制度保障。在新媒体环境下,健全的法律、法规是网络平台顺利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有效监督网络平台从业者和使用者的有力武器。高校要建立和完善保障网络平台有效运行的基本制度。一是建立教育主体网上工作责任制。以制度的方式明确权限职责、明晰奖惩考核,督促教育主体有效运用网络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完善校园网络监管监测制度。发挥学校网络中心的职责和功能,把技术监控与管理措施有机结合起来,从网络信息的发布、接收权限,有害信息的发现、上报、处理流程,网络用户的实名登记管理等诸方面入手,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体系。

感谢华中师范大学秦在东教授对本文写作的指导与帮助。

注释

①王珠珠、张伟远:《我国普通高校网上教学平台及网站建设的现状分析》,《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第2期。②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97页。③《〈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第10页。

责任编辑:浩淼 思齐

猜你喜欢
网络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一种基于5G网络平台下的车险理赔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学习评价新模式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