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衔接期化学课堂教学对策研究

2014-09-09 08:40王澍
中学化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实验班初高中显著性

王澍

初高中衔接期是指学生进入高中阶段逐步适应高中化学学习的过渡期,一般认为是高一开始至高一上学期期末前后。在对徐州市区的学生化学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对初高中衔接期化学课堂教学的研究。

一、调查研究结果简述

调查显示:由于对高考方案和考试结果的片面认识、化学学科成绩不计入学期评价等因素导致化学学习需要降低,学习兴趣显著下降;学习习惯方面,课前预习和有课堂笔记习惯的学生比例均明显下降。另一方面,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缺乏研读;教学课时严重不足;教师对衔接知识内容强化方式单一;对学生学习起点分析不够,方式单一;学法指导不够;课前预习的评价、笔记习惯的培养的落实不够;学生动手实验机会太少,使用视频或动画呈现实验的情况较普遍。

二、课堂教学对策和建议

1.加强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读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入研读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相应的《考试说明》,对课程性质、设计思路、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初高中教师应加强互动教研,明确不同课程阶段的内容标准要求,做到衔接期教学的有的放矢。

2.加强学生学习起点分析

初高中衔接期的课堂教学设计,尤其要关注学生起点能力分析。教师设计教学过程之前,要对化学学习需要、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全面分析,关注这一阶段学生学习化学的一般特征的同时,也要关注对不同学生个体特点。忽视对学生学习起点能力的分析,必然使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

3.加强校内教学教务沟通

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学校不可只为“一时之需”,应理性思考,形成完善的选科制度。化学教师要积极地进行校内教学教务沟通,为开展学科教学营造良好氛围;实事求是的向学生介绍学校所开课程的情况、选科程序、适合对象等,使学生在高一衔接期对整个高中课程的设置情况和考试方案有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制定选修和选考科目方案,有助于这一阶段化学课堂教学的开展。

4.学法指导要扎实具体

教师对初高中衔接期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和方法指导要具体。如:学习物理性质时可采用“观察描述——个性概括——作用意义”的方法线路;学习化学性质时可采用“实验探索——归纳性质——理论解释——作用意义——联想归纳”的方法线路;概念学习时可采用“分析——内涵外延——作用意义——联想”的方法线路;实验学习时可采用“实验演示——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操作——现象——结论——作用意义——联想”的方法线路等。

5.教学内容双向比较,明确衔接要点

初中衔接教学重点内容:元素的化合价、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化学计算、物质的分类、对氧化物的分类(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酸碱盐的认识和分类、酸碱的通性和盐的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应用、CO2-3等常见离子的检验、常见物质物理性质和俗名的识记。高一衔接教学重点内容:物质分类的方法、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定量研究方法、离子反应等。

6.充分发挥教学设计主题的作用

教学设计主题的合理使用,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和交互作用。如:苏教版化学1中《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将教学设计成四大主题:“从生活走进化学→用理论引导分析→用实验探究知识→从化学走向社会”。通过对教学设计主题的贯彻,即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流畅性,也提高了衔接期课堂教学的效益。

7.提升衔接期实验教学品质

这一时期的实验教学至关重要,是培养学生多项学习能力、激发和维持化学学习兴趣、提升衔接期教学质量的有力阵地。提升这一阶段实验教学的品质,我们尝试以下方法: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专项训练;观察方法指导和思维训练;开展学生实验技能和设计评比等。

三、教学实验和效果总结

笔者在高一化学教学中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的纸笔测验中,化学成绩分值的均数、标准差相近,差异显著性水平(0.740)远大于0.05(见表1)。两班在实验前时化学成绩分值并无显著性差异。

随即开始在实验班级中开始引入进行“课堂教学对策”开始教学实验,为期半学期,进行实验后的纸笔测验。

表1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的化学成绩

班级人数均数标准差标准误t值显著性水平对照班5168.8012.831.79实验班5468.0510.411.31-0.3330.740表2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后的化学成绩差异

班级人数均数标准差标准误t值显著性水平对照班5160.6213.881.33实验班5468.5110.171.94-3.340.001实验后的化学成绩分值均数,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实验后的化学成绩分值进行t检验,显著性水平0.001<0.05(见表2),差异比较显著。可见,衔接期课堂教学实施对策对高一学生化学学业成绩的提高有显著影响。(收稿日期:2014-03-06)

初高中衔接期是指学生进入高中阶段逐步适应高中化学学习的过渡期,一般认为是高一开始至高一上学期期末前后。在对徐州市区的学生化学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对初高中衔接期化学课堂教学的研究。

一、调查研究结果简述

调查显示:由于对高考方案和考试结果的片面认识、化学学科成绩不计入学期评价等因素导致化学学习需要降低,学习兴趣显著下降;学习习惯方面,课前预习和有课堂笔记习惯的学生比例均明显下降。另一方面,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缺乏研读;教学课时严重不足;教师对衔接知识内容强化方式单一;对学生学习起点分析不够,方式单一;学法指导不够;课前预习的评价、笔记习惯的培养的落实不够;学生动手实验机会太少,使用视频或动画呈现实验的情况较普遍。

二、课堂教学对策和建议

1.加强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读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入研读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相应的《考试说明》,对课程性质、设计思路、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初高中教师应加强互动教研,明确不同课程阶段的内容标准要求,做到衔接期教学的有的放矢。

2.加强学生学习起点分析

初高中衔接期的课堂教学设计,尤其要关注学生起点能力分析。教师设计教学过程之前,要对化学学习需要、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全面分析,关注这一阶段学生学习化学的一般特征的同时,也要关注对不同学生个体特点。忽视对学生学习起点能力的分析,必然使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

3.加强校内教学教务沟通

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学校不可只为“一时之需”,应理性思考,形成完善的选科制度。化学教师要积极地进行校内教学教务沟通,为开展学科教学营造良好氛围;实事求是的向学生介绍学校所开课程的情况、选科程序、适合对象等,使学生在高一衔接期对整个高中课程的设置情况和考试方案有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制定选修和选考科目方案,有助于这一阶段化学课堂教学的开展。

4.学法指导要扎实具体

教师对初高中衔接期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和方法指导要具体。如:学习物理性质时可采用“观察描述——个性概括——作用意义”的方法线路;学习化学性质时可采用“实验探索——归纳性质——理论解释——作用意义——联想归纳”的方法线路;概念学习时可采用“分析——内涵外延——作用意义——联想”的方法线路;实验学习时可采用“实验演示——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操作——现象——结论——作用意义——联想”的方法线路等。

5.教学内容双向比较,明确衔接要点

初中衔接教学重点内容:元素的化合价、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化学计算、物质的分类、对氧化物的分类(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酸碱盐的认识和分类、酸碱的通性和盐的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应用、CO2-3等常见离子的检验、常见物质物理性质和俗名的识记。高一衔接教学重点内容:物质分类的方法、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定量研究方法、离子反应等。

6.充分发挥教学设计主题的作用

教学设计主题的合理使用,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和交互作用。如:苏教版化学1中《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将教学设计成四大主题:“从生活走进化学→用理论引导分析→用实验探究知识→从化学走向社会”。通过对教学设计主题的贯彻,即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流畅性,也提高了衔接期课堂教学的效益。

7.提升衔接期实验教学品质

这一时期的实验教学至关重要,是培养学生多项学习能力、激发和维持化学学习兴趣、提升衔接期教学质量的有力阵地。提升这一阶段实验教学的品质,我们尝试以下方法: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专项训练;观察方法指导和思维训练;开展学生实验技能和设计评比等。

三、教学实验和效果总结

笔者在高一化学教学中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的纸笔测验中,化学成绩分值的均数、标准差相近,差异显著性水平(0.740)远大于0.05(见表1)。两班在实验前时化学成绩分值并无显著性差异。

随即开始在实验班级中开始引入进行“课堂教学对策”开始教学实验,为期半学期,进行实验后的纸笔测验。

表1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的化学成绩

班级人数均数标准差标准误t值显著性水平对照班5168.8012.831.79实验班5468.0510.411.31-0.3330.740表2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后的化学成绩差异

班级人数均数标准差标准误t值显著性水平对照班5160.6213.881.33实验班5468.5110.171.94-3.340.001实验后的化学成绩分值均数,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实验后的化学成绩分值进行t检验,显著性水平0.001<0.05(见表2),差异比较显著。可见,衔接期课堂教学实施对策对高一学生化学学业成绩的提高有显著影响。(收稿日期:2014-03-06)

初高中衔接期是指学生进入高中阶段逐步适应高中化学学习的过渡期,一般认为是高一开始至高一上学期期末前后。在对徐州市区的学生化学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对初高中衔接期化学课堂教学的研究。

一、调查研究结果简述

调查显示:由于对高考方案和考试结果的片面认识、化学学科成绩不计入学期评价等因素导致化学学习需要降低,学习兴趣显著下降;学习习惯方面,课前预习和有课堂笔记习惯的学生比例均明显下降。另一方面,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缺乏研读;教学课时严重不足;教师对衔接知识内容强化方式单一;对学生学习起点分析不够,方式单一;学法指导不够;课前预习的评价、笔记习惯的培养的落实不够;学生动手实验机会太少,使用视频或动画呈现实验的情况较普遍。

二、课堂教学对策和建议

1.加强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读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入研读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相应的《考试说明》,对课程性质、设计思路、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初高中教师应加强互动教研,明确不同课程阶段的内容标准要求,做到衔接期教学的有的放矢。

2.加强学生学习起点分析

初高中衔接期的课堂教学设计,尤其要关注学生起点能力分析。教师设计教学过程之前,要对化学学习需要、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全面分析,关注这一阶段学生学习化学的一般特征的同时,也要关注对不同学生个体特点。忽视对学生学习起点能力的分析,必然使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

3.加强校内教学教务沟通

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学校不可只为“一时之需”,应理性思考,形成完善的选科制度。化学教师要积极地进行校内教学教务沟通,为开展学科教学营造良好氛围;实事求是的向学生介绍学校所开课程的情况、选科程序、适合对象等,使学生在高一衔接期对整个高中课程的设置情况和考试方案有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制定选修和选考科目方案,有助于这一阶段化学课堂教学的开展。

4.学法指导要扎实具体

教师对初高中衔接期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和方法指导要具体。如:学习物理性质时可采用“观察描述——个性概括——作用意义”的方法线路;学习化学性质时可采用“实验探索——归纳性质——理论解释——作用意义——联想归纳”的方法线路;概念学习时可采用“分析——内涵外延——作用意义——联想”的方法线路;实验学习时可采用“实验演示——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操作——现象——结论——作用意义——联想”的方法线路等。

5.教学内容双向比较,明确衔接要点

初中衔接教学重点内容:元素的化合价、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化学计算、物质的分类、对氧化物的分类(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酸碱盐的认识和分类、酸碱的通性和盐的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应用、CO2-3等常见离子的检验、常见物质物理性质和俗名的识记。高一衔接教学重点内容:物质分类的方法、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定量研究方法、离子反应等。

6.充分发挥教学设计主题的作用

教学设计主题的合理使用,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和交互作用。如:苏教版化学1中《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将教学设计成四大主题:“从生活走进化学→用理论引导分析→用实验探究知识→从化学走向社会”。通过对教学设计主题的贯彻,即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流畅性,也提高了衔接期课堂教学的效益。

7.提升衔接期实验教学品质

这一时期的实验教学至关重要,是培养学生多项学习能力、激发和维持化学学习兴趣、提升衔接期教学质量的有力阵地。提升这一阶段实验教学的品质,我们尝试以下方法: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专项训练;观察方法指导和思维训练;开展学生实验技能和设计评比等。

三、教学实验和效果总结

笔者在高一化学教学中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的纸笔测验中,化学成绩分值的均数、标准差相近,差异显著性水平(0.740)远大于0.05(见表1)。两班在实验前时化学成绩分值并无显著性差异。

随即开始在实验班级中开始引入进行“课堂教学对策”开始教学实验,为期半学期,进行实验后的纸笔测验。

表1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的化学成绩

班级人数均数标准差标准误t值显著性水平对照班5168.8012.831.79实验班5468.0510.411.31-0.3330.740表2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后的化学成绩差异

班级人数均数标准差标准误t值显著性水平对照班5160.6213.881.33实验班5468.5110.171.94-3.340.001实验后的化学成绩分值均数,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实验后的化学成绩分值进行t检验,显著性水平0.001<0.05(见表2),差异比较显著。可见,衔接期课堂教学实施对策对高一学生化学学业成绩的提高有显著影响。(收稿日期:2014-03-06)

猜你喜欢
实验班初高中显著性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新高考模式下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衔接的探究
与天才班的人谈恋爱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
浅谈商标的显著性对于商标应用的影响
商标显著性的司法判断(一)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