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冶
(广东省惠州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地方高校生物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惠州学院为例
金 冶
(广东省惠州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以惠州学院为例,对生物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生物师范生认知不足,专业认同度低,生涯意识不强,就业观念不当,学校尚未建立起合理的职业生涯指导队伍等。通过分析认为:可以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加强个性化指导、夯实专业基础、加强生物师范生内涵建设、积极探索复合型培养模式等对策,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加强对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的教育,为促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做好准备。
地方高校;生物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师范生就业面临严峻挑战,主要是由于:国家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打破了师范与非师范专业的界限;素质教育的推广以及高考制度的改革,研究生和非师范类毕业生在教育系统受到了欢迎,分割了师范生就业市场份额;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批在岗低学历师资通过接受培训和深造巩固了其市场占有;师范生数量的迅猛增加和中小学校的合并、高中扩招的放缓引发了供需矛盾。
相对于其他专业毕业生,地方高校生物师范生面临着学校无知名度,名校毕业生的职位竞争等多重压力,加上生物师范生就业面狭窄,生物师范生的就业压力令人堪忧。因此,摸清地方高校生物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采取合理对策,提升生物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际效果,是地方师范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惠州学院现有16个系,13个系设有师范专业。本课题研究的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大一到大四在校生为426人。本调查主要针对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大一到大四在校生,共发出426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15份(12级67人,11级102人,10级110人,09级136人),有效回收率97.42%,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在下文统一简称生物师范生。
1.自我认知不足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就是对自我的认识,只有在充分剖析自我的基础上才能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制定最适合自己的方案。
调查数据显示,七成以上的学生对自己的兴趣、性格有所了解,但仍有60%的学生对自己的创新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不甚了解。
2. 专业认同度低
目前,我国农民群众水源保护意识不足,各地区管理部门需加大水源保护的宣传力度,采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从而有效提高农民群众保护水源的意识[4]。
学生对专业的第一次选择是通过填写高考志愿来实现的。高考志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当时的“兴趣爱好”。然而,调查结果表明,作为专业难度比较大且专业性极强的生物师范专业,竟然存在高达23.2% 的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未曾选择过生物师范专业,且各年级分布差别不大,基本可以排除学校各年度招生政策的不同对生物师范专业大学生生源的影响。值得关注的是,从2009级开始,填报高考志愿时对生物师范专业的选择呈现下降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学生盲目的选择专业,缺乏指导,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见表1)。
表1 各年级大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时对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选择
在关于“选择所学专业的原因”的回答中(见图1),仅有40.0%的学生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其余均为受外界因素影响所致,约三成的学生是由于专业调剂而“不得不”选择生物师范专业的,这与前述学生填报高考志愿的结果是一致的。于是,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低,大学生活缺乏动力,对自己的前途尤其是将来的职业感到很迷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选择的专业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吻合,将会有利于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反之,则会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顺利进行的障碍,同时又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而调查显示,生物师范生在选择生物师范专业时六成都是被动的,如果在大学期间不能做好职业规划,这部分学生今后的职业选择乃至一生的职业生涯都将面临极大的考验。
图1 选择所学专业的原因
在“对生物师范专业认知度和专业满意度”的问题上,虽有七成以上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是处于了解的程度,但是对所学专业达到满意的仅仅有38.6%,造成这个极大的反差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对专业并不是很了解,只是知道以后就业方向仅仅是师范方向,没有深层次地去挖掘专业的其他就业方向;另一方面的原因,可能是学生确实了解所学专业,仍对专业不感兴趣。对所选专业不满意直接导致其学习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最终很可能导致毕业后不愿选择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职业。
3.生涯意识不强
调查发现:58.1%的学生对于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发展计划不是很清楚或者没有考虑过,可见多数大学生不懂得对自己的大学职业生涯进行必要的规划,导致对前途感到迷茫(见图2)。
图2 生物师范生在校期间的发展计划
对毕业后“是否愿意从事与生物科学有关的职业”的回答中(图3),39.7%的学生认为可以,但与专业无关也无所谓,9.5%的学生不愿意,另有1.6%的学生没有考虑过。可以看出,由于生物师范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不高,导致他们对从事与生物科学有关的职业选择比较模糊,近一半的人认为无所谓或者不愿意。
图3 是否愿意从事与生物科学有关的职业
4.就业观念不当
生物师范生不愿意从事生物科学类工作的原因:29.6%是缺乏兴趣, 8.8%认为是工作压力大;32.5%认为是该专业更多的就业方向是师范,而教师岗位太平淡、枯燥;17.7%认为教师招聘成功率低,这其中大部分是大四的学生的观念,可见毕业生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就业压力,他们想进入公立学校很难,尤其是优质公立学校。高达53.9%的学生同时选择了其中的多个选项,这反映了学生们对从事生物科学类工作感到普遍的担心,其中比例最大的是担心从事教师岗位太枯燥和缺乏兴趣,这个也是由于他们没有养成对教师岗位的正确的价值观(见图4)。
图4 是否愿意从事与生物科学有关的职业
此外,41.9%的学生期望月薪首份工作月薪在3000元以上,然而,在目前招聘会上,一些企业只能给本科毕业生1800左右的起薪,由此可见,生物师范生的就业期望值偏高。
从就业地区和求职方向的调查结果来看,45.1%的学生将考虑个人发展空间放在首位;珠三角地区发达城市仍成为生物师范生就业的首选,占48.63% ,一些小城市,农村学校或者民办学校占9.61%,片面地追求个人发展空间、薪酬、工作地点等,其功利性明显。
5.学校个性指导缺位
超过六成的生物师范生已经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然而仍然有高达64.1%的学生对职业规划知识的了解停留在“不是很了解”甚至“一点也不了解的程度”。
当他们面临职业选择和职业困惑时,只有4.6%的人选择老师及专业机构的指导。虽然生物师范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比较淡薄,相关知识匮乏,且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但这与学校的相关教育没有及时跟上不无关系。学生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进行评价时,只有0.3%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61.1%的学生认为一般,还有36.5%的学生明确表示不满意。
1.建立规划指导队伍,加强个性化指导
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很多都是在毕业前夕进行的,这种临时突击性指导的弊端己经日渐暴露出来。针对生物师范生职业生涯发展意识差,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学校应该加强对辅导员、学校就业工作者、书记,进行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学习,为师范生的职业生涯指导提供人才保障,有条件的地方,应该鼓励中小学名师、校长,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等作为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顾问。根据师范生的就业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帮助,把职业生涯规划内容贯穿于大学的整个过程,把社会对师范生的需求信息、对师范生素质方面的要求及变化趋势,及时告诉学生,帮助师范生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提高思想品德水平,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工作能力,及早做好就业准备,为学生提供全程的,多方位的,个性化指导。
2.夯实专业基础,加强生物师范生内涵建设
生物师范生的成长与成才离不开他们兴趣的养成及对专业的认同。为此需要夯实师范生专业基础,加强师范生内涵建设,表现为:一是要加强生物师范生基本功的训练。尤其要加强生物师范生“老三手”(一手好字、一手好文章和一口标准普通话)技能的训练,在巩固老三手技能的基础上,突出其“新三手”(现代教育技术能手、心理健康帮手、教育科研强手)能力的培养。抓好教育实习、实践,使师范生的教育能力、教学水平得到初步的提高和发展,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二是凸显生物师范生专业技能本色。生物师范专业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专业,学生除了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还要有一定程度的实验技能,这是一名中小学生物教师所必备的素质。为此要加强实验室建设,改善实验教学条件,不断加强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实验课程的比重。设置社会实践的课时和内容,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一定数量的、稳定的科研课题的实习基地,使生物师范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生物师范生既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又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进而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提高就业质量。
3.探索复合型培养模式,使学生做好职业准备
面对生物师范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应对生物师范专业进行精细化管理,即对一部分有志向于师范教育的学生,重点进行未来名师培养。对于其余由于个人志趣及客观条件,不想从教的同学, 及时进行分流,可以鼓励他们选修或辅修其他专业的课程拿双学位。同时,可以就生物师范专业做好通才教育,为他们未来进入企业做好充足准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生物师范生的适应性和就业与择业竞争能力 。
4.提升核心竞争力,适时转变就业观念
俗话说得好,师父引进门,修行靠个人。作为地方院校的生物师范专业学生,头顶上没有名校的光环,也没有中心城市的地理优势。能否在愈发严峻的就业市场上有一席之地,从根本上说,决定因素在于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为此,生物师范生必须从多方面加强自身基本教师技能的培养。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师范生必须认清并适应形势的变化,改变传统就业观念,深入基层。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开拓就业的视野,争取从多个方向实现顺利就业。
[1] 汤耀平,罗明忠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务[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2] 边慧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 陈敏.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 王本贤.师范生就业市场分析及高校之应对[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20).
[5] 李兵宽,刘启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5(1).
[6] 彭仲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培养机制的构建[J].中国就业.2011(1).
(责任编辑 周感芬)
Studies on State Quo of Career Planning for Local Normal Colleges Biology Majors and Counter Measures——A case study of Huizhou College
JIN Ye
(Huizhou College, Huizou, Guangdong, 516007)
Abstract: Taking Huizhou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career planning for biological normal students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by in-depth research. The findings show that students of biology majors in normal universities are sufficient in their cognition, low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ir major, weak in their career consciousness and improper in their career planning, and no reasonable career guidance team has built. The analysis shows by establishing career planning guidance teams, emphasizing individual guidance, strengthening the basis of major, and reinforcing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for normal students and initiatively exploring dual degree composite model, so as to promote the core competitive force of normal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strength education of the concept of career transformation of career concept to prepar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career planning for students.
Local Universities; Biology Normal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2013-12-07
金 冶 (1984-),男,湖北大冶人,广东惠州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
G657.38
A
1674-7615(2014)01-00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