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洋
【摘 要】大学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细致、复杂、全面、系统的工作,文章指出在新时期的背景下进一步创新发展,全面关心每一位新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动态,随时给予帮助和指导,把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温暖带给他们,让大学新生更加顺利地成长成才。
【关键词】教育管理;学生问题;应对方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社会对大学教育也提出了新的使命和要求。面对各种竞争与挑战,大学教育只有转变迂腐陈旧的管理观念,注入先进完善的教育思想,切实分析自身存在的具体问题,立足优势资源进行结构整合,构建动态、开放的教育管理系统,才能适应时代步伐自我突破并立足未来。
1我国大学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也由1999年的10%发展到2013年的42%,促使我国大学教育进入了国际通行的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总体上适应了我国进入新世纪以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于高等教育类消费的需求,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培养、锻炼了大批有用之才,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做出了诸多贡献。但与此同时,相对我国目前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而言,我国大学招生的持续扩招,也暴露出一些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引起了社会上和教育界不少人士对教育的关注。主要的教育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我国经济基础薄弱,导致教育资源储备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了我国大学教育在教育投入,师资水平,结构配置等方面相对不够合理,同样教学设施和教学仪器等硬件设施配置水平整体较低,虽然少数大学偶有部分专业配置较好,但整体水平不高,结构配置也不够合理;其次是我国大学招生扩招以后,整体而言,对于学生入学起点要求降低,不可避免会导致学生生源变差,学生学习质量层次不齐的问题;另外在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其教学目标等方面没有或者来不及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相适应,且由于办学管理经验和管理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我国大学教育管理面临问题显而易见。
2大学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意识薄弱
在大学国际化的道路上,我们想要在世界高等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强教育管理意识,从国际化的视角审视全局,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注重细节和质量。传统大学教育管理机制不健全、责权不分、教政分离、激励机制落后、管理态度不严谨等等问题,反映出现有管理意识的薄弱性。在多元文化、各民族融合、信息网络发达的新时代新生存方式下,教育管理涉及到太多内外部因素,我们应强化教育质量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等等,才能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求。
2.2管理缺乏创新
管理是指“它极力排除外界环境中各种非教育因素的影响,把复杂的社会环境系统和教育系统都简化为若干个基本要素和相互间的关系”。但是这种要素模式下的管理很容易被看成固定的、封闭的系统,造成管理者的标准操作和思维定势,难以在日新月异的环境变化中得到生存和发展。在计划经济背景下形成的守旧、教条的传统教育管理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束缚了创新的思维,妨碍了经济转型和社会进步对教育管理改革需求的实现,也难以为教育管理的内部注入新鲜的活力。
2.3管理队伍落后
网络信息时代,大学教育管理仍停留在传统管理模式,机构庞大重叠、运行缓慢、信息及资源共享率低下、部门协调性差、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使教育管理体制跌跌撞撞难以成行。对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信息能力的忽略、对信息设备配置和投入的不足、教师及科研人员对使用信息技术的畏惧和忽视等原因,使得教育管理队伍难以驾驭新时代新要求的教育发展任务。
3大学教育管理的价值及对策分析
3.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在顺应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遵循大学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这决定了不能单纯摒弃传统教育管理观念,不能在两种或几种观念之间做简单的转换。大学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和逻辑起点,无疑是高深学问的选择、传递、批判和创新。这种高深学问观是早先精英教育建立的基础,不受价值影响单纯的知识本位曾长期盘踞大学教育管理理念的上空,但随着社会化进程的逐步加速,社会价值、伦理等因素不断地渗透其内,大学教育管理观念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逐渐演变。为知识而知识和解决现实问题两种观念进行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争论,纯学术观念将大学机构变成与世隔绝的修道院,而工具理性则成为矫枉过正的对立派,成批制造社会发展的合格公民成为大学基本的功能。
3.2建立服务为本的组织结构
将管理变成管制的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学术权利和行政权力的不平衡不协调导致学术腐败、学术造假等各种问题,教师和学生作为大学教育的主体处于被控的、形式化的存在,这在根本上制约了大学教育整体功能的实现。新时期的大学应将自身定位为服务者,为人、为知识、为社会服务的机构,统筹各方面的资源和要素,建立形式灵活、方法多样、架构健全、兼容并蓄、快捷便利的组织结构,为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坦诚交流营造轻松活泼、开放自由的环境,这也秉承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因此结合现代管理理论及学校自身现实,建立科学化的管理系统和结构,在行政、教学行政、教学组织等多个组织与分支之间建立良好的纵向和横向的有机联系,使整个管理系统的运行机制呈现整体优化的状态。在保障主体性权利的顺利实施,应注重立法的重要性,制定并严格执行必要的规章制度,其目的不是限制和约束,而是保证组织机构的良好运行,以确保个人权利的最大化实现。
4结束语
我国普通大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在培养合格人才的基础之上,努力培养具有理论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和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而培养合格人才,再努力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这些等等目标与大学教育的基础——教学工作息息相关,教学是大学工作的重点和中心,而教学质量是教学的诉求,如何实现教学质量,必然需要严格合理的教学管理的实施,教学管理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大学人才的质量,因此直接关系到大学的生死存亡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未兵.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
[2]张利庆.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