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课改 所以有感

2014-09-05 06:59童献军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传统模式课改角色

童献军

【摘 要】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的培养,能力的提高,对初中的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一定的科学探究思想,缺乏主动探究的能力,近几年的课改,核心内容是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生生合作去解决遇到的问题。“课改”势在必行,这是我国教育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师面临的重大思想、观念的转变。

【关键词】课改;传统模式;角色;课堂

近些年周边县市推行课改,我校于2013.8从七年级开始实施。先后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同时把周边县市知名专家、课改先行者请来做指导。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有关课改的活动。在近一年的努力下课改初具模式。

一、课堂模式改革的理论支持

1.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他提出了认知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不难发现,布鲁纳非常主张学生自主性的发挥,而教师更多地充当推动者、指引者的角色。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在传统的课堂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最害怕被老师提问,回答不出来会受到惩罚,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人本主义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使人类固有的优异潜能自动地得以实现。

二、课堂模式改革的形式

1.昆铜现象——任谁看来,这都是一个奇迹

昆铜中学坐落在安吉县一个偏僻的山村,课改两年学校综合成绩从全县14名一越升为第3名。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全面发展。

2.昆铜模式——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学习

环节一:学案导学及如何更好的编写导学案。

(1)导学案的作用:导学案是学生自学的导航、课堂交流的剧本、学习效果的检测、学情调查的工具。其内容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学法指导、情景导入、自学与交流、文本拓展、课堂小结、当堂反馈等,不同学科还各具特色。而在导学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得会。

(2)导学案的编写:

①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它能体现教师的“支架”作用。使用时要求教师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

②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③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学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学案、专题性学案等。

环节二:小组合作。

(1)小组的建制。

分组:全班范围内根据学生的性别、个性特征、学习能力、智力水平等方面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进行分组。选组长:通过竞选演讲、公众投票,选择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2)“六步三查,以学定教”的课堂流程。

第一步:课前自学——培养自学能力。

第二步:小展示——让每个孩子在每堂课上都能发言。

第三步:大展示——突破学习难点。

第四步:课堂小结——不是教师教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会了多少。

第五步:当堂训练——我想知道这堂课是否高效。

第六步:汇总记录。

环节三:注重过程评价。

(1)五级评价机制:无论是专家的研究结果还是昆中自身的教学经验都证明,孩子每得到一次肯定他的自信就会增加一分。特别对于成绩中下的孩子,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机制下,他们永远是失败者。也正是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打击,将许许多多原本可以健康成长的孩子变成了“差生”。

(2)五种荣誉称号:根据每个孩子个人得分评出“勤奋之星”、“参与之星”、“展示之星”、“进步之星”、“点评之星”。每课一登记、每日一小结、每周一表扬、每月一表彰、每学期一总结。这些荣誉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让所有孩子都有机会登上领奖台。教育不应该培养失败者,基础教育的宗旨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是培养合格公民。

三、课改所感

一要进一步强化联系指导。建立课改领导小组,强化小组成员的分工、及时了解和解决学校在课改过程的困难。

二要进一步强化资金保障。将课改方面的科研、培训、交流、学习等经费争取列入财政预算,以保障课改的顺利进行。

三要进一步搭建交流平台。不仅要给校长和学校管理队伍走出去开眼界的机会,更要给教师们走出去交流的机会,特别是去教育先进地区考察学习的机会。

四要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强领导队伍建设。要大胆启用年轻、具备一定管理经验且富有改革精神的年轻干部,通过公开选拔,建立了一支由青年教师组成的校级后备干部队伍,今后,要不断加强这支后备队伍培养和锻炼,使之成为课改的管理中坚。另一方面,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将各学校课改主动性强、积极性高的教师抽出来,组成课改骨干教师研训班,通过大批骨干教师来带动全校乃至全市教师的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同时积极创设学习、交流、培训的平台,使更多的教师接受新观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思考下的主动求变—安吉县昆铜中学课改回顾.教育月刊(中学版下)

[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比较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统模式课改角色
探究体育教学方法实施及创新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以非课程教育培养大学生学业规划能力的研究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传统与创新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关于动画人物角色设定中的服饰设计研究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