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摘 要】高中文科生在答地理综合题时常因回答问题不全面而失分,事后看了参考答案又感觉不难。虽然教师多次强调“思维要发散、回答要全面、使用专业词、语言要简练”,但因过于空泛而成效不大。本文从几道典型例题出发,力求说明生成地理综合题答案的思维过程。
【关键词】推理流程图;多元化思维
一、由地理位置产生思维推理流程图
运用以上流程图,我们即可对一切现实及虚拟区域进行合情推理。
例题(2012全国新课标(1))图1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
思维分析:由经纬度判断该地在南美洲西北部(图2中的“□”处),安第斯山以西,由140S可知该地气温高,蒸发旺;由三圈环流知该地盛行东南信风,处于背风坡且受离岸风影响;附近有秘鲁寒流经过,降温减湿。
二、全面考查各地理要素及关联性的思维方式
全面考查这些地理要素及其关联性,不仅能使答案更全面,而且更能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例题(2011年福建改编、截图)图3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思维分析:①气候:因地下水会减少,故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会增大,气候会恶化。②地形:河流搬运泥沙作用减弱,河口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后退。③动植物:地下水减少,植被减少,河流带至河口处的营养盐减少,渔类资源减少。总之,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④土壤:联系前面的植被减少,可想到土地荒漠化;河口处地下水位下降,可想到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总之,土壤肥力会下降。⑤水文:因上游来水量减少,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水质会恶化。
这种逐一考查自然因素的方法,会引导我们更加全面地看问题,为更有层次地组织答案提供了基础。
三、从图形表格、文字材料中去找回答问题的有效信息
命题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文信息,但许多学生是用记忆信息来答题的。命题者想考察学生提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并非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学生不应把精力大量消耗在国家、城市、铁路、山地、洋流等名称记忆上,而应该更关注各信息间的关联性。
例题(2011年新课标节选,图略)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可以看出,参考答案是对文字信息的提取、加工、概括而形成的,决不全依赖于考生对新加坡区域特征的记忆。
四、形成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1)要素分析法:某事物为什么具有这种特征?需要思考这种特征的影响因素。如青藏高原为什么太阳辐射强?需要先思考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然后在这些因素中抓主要矛盾。
(2)辩证地看问题:如评价某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应从优劣两方面考虑。再如山区修公路缺点多,但也有少占优质耕地,移民搬迁费用低的优点。
(3)对比思维常用于区域比较中:如棉花喜光照,但埃及棉花生产的主导因素是水源(尼罗河),因为同纬度的撒哈拉沙漠光照均充足。
(4)巧用类比思维:如回答“某人为什么干某事?”,可从干这件事情的条件、好处、不干会怎样这三个方面来考虑。碰到与此类似的地理问题“巴西为什么用甘蔗生产乙醇代替汽油?”,就能回答得很全面。条件:原料丰富。好处:可再生能源清洁环保,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不这样会怎样:巴西常规能源缺乏,不这样做会导致能源危机。
(5)注意问题中的限定词,以免答非所问:例如(2011浙江文综,36(3),图略)蒙特利尔港是加拿大重要的小麦输出港,简要分析其形成条件。答案应从小麦的生产、运输、销售方面来组织语言。若考生不注意限定词“小麦”,易误答为港口的区位因素。
解答综合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地理空间定位,信息提取,与区域背景知识的融合,到语言的组织,环节众多。本文仅就“怎样想得更全面”方面作了些探讨。endprint
【摘 要】高中文科生在答地理综合题时常因回答问题不全面而失分,事后看了参考答案又感觉不难。虽然教师多次强调“思维要发散、回答要全面、使用专业词、语言要简练”,但因过于空泛而成效不大。本文从几道典型例题出发,力求说明生成地理综合题答案的思维过程。
【关键词】推理流程图;多元化思维
一、由地理位置产生思维推理流程图
运用以上流程图,我们即可对一切现实及虚拟区域进行合情推理。
例题(2012全国新课标(1))图1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
思维分析:由经纬度判断该地在南美洲西北部(图2中的“□”处),安第斯山以西,由140S可知该地气温高,蒸发旺;由三圈环流知该地盛行东南信风,处于背风坡且受离岸风影响;附近有秘鲁寒流经过,降温减湿。
二、全面考查各地理要素及关联性的思维方式
全面考查这些地理要素及其关联性,不仅能使答案更全面,而且更能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例题(2011年福建改编、截图)图3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思维分析:①气候:因地下水会减少,故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会增大,气候会恶化。②地形:河流搬运泥沙作用减弱,河口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后退。③动植物:地下水减少,植被减少,河流带至河口处的营养盐减少,渔类资源减少。总之,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④土壤:联系前面的植被减少,可想到土地荒漠化;河口处地下水位下降,可想到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总之,土壤肥力会下降。⑤水文:因上游来水量减少,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水质会恶化。
这种逐一考查自然因素的方法,会引导我们更加全面地看问题,为更有层次地组织答案提供了基础。
三、从图形表格、文字材料中去找回答问题的有效信息
命题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文信息,但许多学生是用记忆信息来答题的。命题者想考察学生提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并非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学生不应把精力大量消耗在国家、城市、铁路、山地、洋流等名称记忆上,而应该更关注各信息间的关联性。
例题(2011年新课标节选,图略)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可以看出,参考答案是对文字信息的提取、加工、概括而形成的,决不全依赖于考生对新加坡区域特征的记忆。
四、形成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1)要素分析法:某事物为什么具有这种特征?需要思考这种特征的影响因素。如青藏高原为什么太阳辐射强?需要先思考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然后在这些因素中抓主要矛盾。
(2)辩证地看问题:如评价某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应从优劣两方面考虑。再如山区修公路缺点多,但也有少占优质耕地,移民搬迁费用低的优点。
(3)对比思维常用于区域比较中:如棉花喜光照,但埃及棉花生产的主导因素是水源(尼罗河),因为同纬度的撒哈拉沙漠光照均充足。
(4)巧用类比思维:如回答“某人为什么干某事?”,可从干这件事情的条件、好处、不干会怎样这三个方面来考虑。碰到与此类似的地理问题“巴西为什么用甘蔗生产乙醇代替汽油?”,就能回答得很全面。条件:原料丰富。好处:可再生能源清洁环保,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不这样会怎样:巴西常规能源缺乏,不这样做会导致能源危机。
(5)注意问题中的限定词,以免答非所问:例如(2011浙江文综,36(3),图略)蒙特利尔港是加拿大重要的小麦输出港,简要分析其形成条件。答案应从小麦的生产、运输、销售方面来组织语言。若考生不注意限定词“小麦”,易误答为港口的区位因素。
解答综合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地理空间定位,信息提取,与区域背景知识的融合,到语言的组织,环节众多。本文仅就“怎样想得更全面”方面作了些探讨。endprint
【摘 要】高中文科生在答地理综合题时常因回答问题不全面而失分,事后看了参考答案又感觉不难。虽然教师多次强调“思维要发散、回答要全面、使用专业词、语言要简练”,但因过于空泛而成效不大。本文从几道典型例题出发,力求说明生成地理综合题答案的思维过程。
【关键词】推理流程图;多元化思维
一、由地理位置产生思维推理流程图
运用以上流程图,我们即可对一切现实及虚拟区域进行合情推理。
例题(2012全国新课标(1))图1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
思维分析:由经纬度判断该地在南美洲西北部(图2中的“□”处),安第斯山以西,由140S可知该地气温高,蒸发旺;由三圈环流知该地盛行东南信风,处于背风坡且受离岸风影响;附近有秘鲁寒流经过,降温减湿。
二、全面考查各地理要素及关联性的思维方式
全面考查这些地理要素及其关联性,不仅能使答案更全面,而且更能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例题(2011年福建改编、截图)图3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思维分析:①气候:因地下水会减少,故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会增大,气候会恶化。②地形:河流搬运泥沙作用减弱,河口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后退。③动植物:地下水减少,植被减少,河流带至河口处的营养盐减少,渔类资源减少。总之,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④土壤:联系前面的植被减少,可想到土地荒漠化;河口处地下水位下降,可想到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总之,土壤肥力会下降。⑤水文:因上游来水量减少,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水质会恶化。
这种逐一考查自然因素的方法,会引导我们更加全面地看问题,为更有层次地组织答案提供了基础。
三、从图形表格、文字材料中去找回答问题的有效信息
命题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文信息,但许多学生是用记忆信息来答题的。命题者想考察学生提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并非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学生不应把精力大量消耗在国家、城市、铁路、山地、洋流等名称记忆上,而应该更关注各信息间的关联性。
例题(2011年新课标节选,图略)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可以看出,参考答案是对文字信息的提取、加工、概括而形成的,决不全依赖于考生对新加坡区域特征的记忆。
四、形成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1)要素分析法:某事物为什么具有这种特征?需要思考这种特征的影响因素。如青藏高原为什么太阳辐射强?需要先思考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然后在这些因素中抓主要矛盾。
(2)辩证地看问题:如评价某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应从优劣两方面考虑。再如山区修公路缺点多,但也有少占优质耕地,移民搬迁费用低的优点。
(3)对比思维常用于区域比较中:如棉花喜光照,但埃及棉花生产的主导因素是水源(尼罗河),因为同纬度的撒哈拉沙漠光照均充足。
(4)巧用类比思维:如回答“某人为什么干某事?”,可从干这件事情的条件、好处、不干会怎样这三个方面来考虑。碰到与此类似的地理问题“巴西为什么用甘蔗生产乙醇代替汽油?”,就能回答得很全面。条件:原料丰富。好处:可再生能源清洁环保,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不这样会怎样:巴西常规能源缺乏,不这样做会导致能源危机。
(5)注意问题中的限定词,以免答非所问:例如(2011浙江文综,36(3),图略)蒙特利尔港是加拿大重要的小麦输出港,简要分析其形成条件。答案应从小麦的生产、运输、销售方面来组织语言。若考生不注意限定词“小麦”,易误答为港口的区位因素。
解答综合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地理空间定位,信息提取,与区域背景知识的融合,到语言的组织,环节众多。本文仅就“怎样想得更全面”方面作了些探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