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芒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高师教育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师范学生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学习与练习阶段。学生采用教育实习的方式,了解学校、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活动组织、节目排练等基础音乐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转变角色,把平时所学运用于教学实践,借以提高教学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为走向教学岗位打好基础。教育实习一直是各类师范学校非常重视的教学环节。音乐学与其他专业的教育实习历来采取同样的模式,专业的特殊性往往使得音乐教育实习在这种共性的实践环节中陷入困境,尤其是自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各种问题凸显。对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的现状进行分析,寻求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势在必行。
教育实习是随着我国师范教育的兴起而产生的。早在1886年,梁启超在《变法通议——论师范》中提出:“以师范学堂之生徒,为小学之教习,而别设师范学堂之教习,使课之以教术,即以小学堂生徒之成熟,验师范学堂生徒之成就。”1897年,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师资的学校——南洋公学师范院,采用了师范教育实习模式。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以后,国家教委于1980年颁布了《高等师范学校四年制本科音乐专业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在该文件中,规定了音乐教育实习为六周,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其中规定教育实习由课堂教学、组织辅导课外文体活动、担任一定的班主任工作三个环节构成。从目前的音乐教育实习体制看,基本沿袭了该文件的精神纲领。虽然新世纪以来,音乐教育在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自主性、实习的时间安排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完善,但问题依然较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音乐教育实习的认识不足与重视不够,主要体现在学生身上,一方面是由于就业现状的影响,师范毕业的音乐学专业学生大部分没有或不能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因此,学生并不认为教育实习有多大意义,实习过程中应付了事的现象在所难免。一方面是对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认识不足,不了解新形势下基础音乐教育对教师从专业技能到师范技能、从教学理念到综合素养等方面提出专业化与综合化的高要求,还停留在传统的基础音乐教育认识层面,因此不重视教育实习,不重视通过实习检测并提升自己的专业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实现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对接。
目前,各个学校关于音乐教育实习的时间虽然各不相同,但主要把实习时间放在第七个学期进行,一般集中实习八个星期左右。这种时间安排不利于实习效果的增强。首先,在大学学习最后阶段才引进实习的相关内容,导致前期的学习缺乏针对性,尤其缺乏对基础音乐教育的了解,这种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脱节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在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后,学生已经面临就业和毕业,没有时间进行整改和提高。再次,短暂的八周实习,难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班级管理、节目排练等多方面进行系统的实习,难以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从实际的实习现状看,大多数音乐教育实习依然以课堂教学实习为主,学生鲜少有机会参加实习学校的艺术实践排练活动。部分实习学校即使有一些艺术实践的机会,往往也是形式单一,主要以舞蹈排练为主。同时,这些课外节目的排练活动一般都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比如节日庆典、参加比赛等。实习学生难以有机会发挥个人的专业特长和艺术实践的组织管理能力。因此,学生参与这样的艺术实践,主观能动性非常少,缺乏个性体现。艺术实践活动的匮乏和内容形式的单一,让音乐专业学生只能在课堂教学中依循传统模式进行教学实习。加上实习时间的短促性、上课课程的间断性、学生适应的周期性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实习效果不能尽如人意。
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音乐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位置堪忧,随意压缩课时、改变课程计划的事时有发生。甚至连音乐教材都是“循环使用”的,说是为了节约教材所消耗的纸张,音乐课本不再被学生永久拥有,而是在高低年级学生间循环使用。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音乐教育实习,其境遇可想而知。实际上,在中小学进行音乐教育实习的学生都有过类似经历,每个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难以有机会上音乐课,而是代之以“语文”、“数学”等其他“重要”课程,这一现状对音乐教育实习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高师学生数量激增,参加实习的人数相应增多。实习规模的扩大,给实习基地建设带来重重困难。加上基础教育中音乐课本来不多,某些学校不愿意接待音乐教育实习生。建设规范、稳定、合适的实习基地非常难,某些学校采取的方式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流动性大、稳定性不强,这对于音乐教育实习尤为不利。音乐教学专业的特殊性,专业课程学习和训练需要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训练方法与学习时间。实习基地的经常变更,不利于训练中小学生相对稳定的音乐学习意识与习惯,不利于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和音乐素质的养成。对于实习生来说,难以在一个有序的状态下进行合乎科学进程的音乐教学与技能训练,难以形成科学的音乐教学规范。
音乐教育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相关教育活动的实践,让实习生了解基础音乐教育、熟悉教育对象,锻炼教学、管理、组织活动、排练节目等基本能力,提高服务基础音乐教育、研究基础音乐教育的综合素质,并以教育实习的经验反观高师音乐教育教学现状,实现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良好对接。要达到这个目的,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合理安排实习时间,首先要做到见习与实习相结合。在低年级阶段安排适当的教育见习,熟悉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确立学习的方向与目标。其次要合理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在最后的实习阶段进行整个一学期的顶岗实习,充分让实习生深入实习学校的各个基础教育环节。从大一开始直至大四,对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进行合理安排,分阶段、分层次、合理安排教育见习与实习的内容,建立大学全程实习模式,让学生在一个连贯性、循环性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与实践,以递进的方式把自己所学、能做的专业知识带给服务对象,构成一个相对完整、全面的教学实习系统。这样,实习与学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深入了解基础音乐教育的基础上,实现大学所学充分服务于中小学所教,并在充分、合理的教育实践中不断调整和提升。
稳定的实习基地是音乐教育实习质量的保证。要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就必须做到分散实习、混合编队,因为没有任何一所学校可以同时容纳下几十个音乐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只有在高校的统一组织下,把各个不同的实习生合理搭配、混合编队,在实习学习的同时进行不同课程教学与管理,这样才能为实习学校所接受,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通过沟通与协调,建立长效与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意义对实习生来说,不仅是提供了稳定的实习场所,更是为制订了长期实习计划、合理安排了一系列实习内容、减少了短暂实习给基础教育带的断续与冲击的可能。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艺术实践体系、专业学习连贯性及延续性等方面,有了实习基地,才能“一以贯之”。
鉴于实习过程中思想不重视、指导不力等现象,制定健全的实习规章制度,规范实习过程管理十分必要。对每一个实习阶段和实习主体,都做出明确的规定与要求,通过制度约束实习生与指导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习内容与任务,并辅以明确的过程评价来引领实习行动,唯其如此,才能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音乐教育实习工作踏实做好,提高实习效率。
根据时代发展与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要求,音乐教育实习的内容需要打破传统单一的固有模式。在实习内容的分配和比例的协调上,需要遵从音乐教育教学的本身特点。规划、健全合理、多样的实习内容。具体而言,音乐教育实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音乐教育见习、音乐教育实习和音乐教育研习。每一个阶段紧紧相扣、密切联系。音乐教育见习是让学生从观摩、学习入手,了解、熟悉基础音乐教育,为大学阶段的学习找准目标和方向。音乐教育实习是学生真正融入基础音乐教育实践,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实践,在班主任工作、课后家访等方面进行管理实践,在组织活动、节目安排与排练、舞台导演等方面进行教学舞台表演与组织实践,通过实习全方位锻炼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音乐教育研习是在实习过程中与实习之后,对实习进行总结与反思,并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研究报告,提炼在实践中获取有意义有价值的经验与教训,为以后的实际教学工作理清思路,指明方向。这三个阶段的实习相辅相成,形成层次分明、内容完整的实习体系。
教育实习是学生从大学课堂走上工作岗位的一个重要教育实践环节,对于学生专业技能与师范技能的形成至关重要。音乐教育实习必须结合时代要求,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实习经验,构建科学合理的实习模式,切实保障实习效果,提高实习质量,实现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