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微 张智成
双侧肢体功能电刺激对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文微微 张智成
目的 观察双侧肢体功能电刺激对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将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 发病早期病情平稳后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开始功能电刺激治疗, 对照组仅对患侧肢体进行功能电刺激, 治疗组同时对双侧肢体进行功能电刺激, 两组疗程均为21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及BI评分。 结果 两组治疗后FMA、BI评分较前明显提高 (P<0.05), 而治疗组FMA、BI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脑卒中早期双侧肢体功能电刺激较单侧更能改善神经功能。
肢体功能;电刺激;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
脑卒中是神经科高致残率疾病, 其治疗目标是尽可能降低偏瘫患者的残障的程度。除了药物治疗, 神经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其中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ES)疗法已有肯定的作用[1]。本实验在脑卒中早期采取加用健侧肢体的功能电刺激康复疗法, 从而探讨双侧肢体康复训练能否使患者获得受益。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病例80例,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于年龄分布、性别构成、既往史评分、梗塞出血比例情况及FMA及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病例入选标准 ①经头颅CT证实并符合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2]的首发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或基底节区脑出血, 有明确运动功能缺失②意识清, 生命体征平稳;③患方知情同意。
1.3 病例排除标准 ①安装心脏起搏器者;②外周血管性疾病, 如静脉血栓形成;③恶性肿瘤、癫痫患者;④进展性卒中;⑤对刺激不能提供感觉反馈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在患者发病后生命体征平稳、卒中不再进展以后48 h开始功能电刺激。
对照组:患侧肢体功能电刺激。治疗组:双侧肢体同时功能电刺激。
应用APOTREAT-800S治疗仪对肢体进行治疗, 电极板置于肢体的伸肌和屈肌相应部位, 输出电流强度标准:能引起肌肉收缩, 至感觉正常的患者可以接受的最大强度, 20 min/次, 1次/d, 疗程21 d。3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1.5 观察指标
1.5.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 评分比较。
1.5.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I比较。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1 d后, 治疗组及对照组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FMA评分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14,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s)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4024.52±6.0942.16±10.39治疗组4026.41±8.7251.83±11.9
2.2 21d后, 治疗组及对照组的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BI评分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54,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I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I评分比较(±s)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4034.43±11.4651.35±12.34治疗组4036.47±10.3458.63±11.72
脑卒中是各种血管源性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其高致残率是神经科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 由于残留脑组织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 脑卒中后一段时间内可出现神经功能恢复, 。神经康复训练可以影响脑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 在卒中后的神经功能恢复中发挥重要作用。且早期康复更加有效。
FES是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 利用一定强度的低频脉冲电流刺激, 来诱发肌肉运动, 从而改善神经功能。FES系统利用脑组织的可塑性及功能重组, 在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3]。FES还可改善脑的氧代谢和血流量,同时降低脑血管阻力, 发挥脑保护作用, 从而减轻脑细胞的损害。
常规的康复治疗均是直接对患侧肢体进行训练, 而两侧大脑半球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从而产生易化效应 。双侧FES能解除大脑半球之间的相互抑制, 使原先被受损半球控制的活动恢复活化, 恢复未受损大脑半球发出神经通路, 未受累的半球通过不交叉的皮质脊髓束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4]。在大鼠模型中, Dijkhuizen等[5]通过磁共振功能成像发现, 梗死后1 d和3 d未受累半球的激活显著增强。 Staines等[6]在脑卒中早期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发现双侧肢体康复训练比单纯患肢体对受损半球的运动皮质的激活更明显。本实验结论也证明在脑卒中早期采取双侧肢体的FES康复疗法较患侧FES有效。
综上所述, 急性卒中早期加用健侧肢体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 可在临床尝试推广和应用。
[1] 刘忠良,宋琳,关爽,等.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5,20(1):52-53.[2]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29(6):379.
[3] 王国宝,鲍勇,丁旭.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作用及进展.中国康复, 2012,27(5):372-373.
[4] Gauthier LV, Taub E, Perkins C, et al. Remodeling the brainplastic structural brain changes produced by different motortherapies after stroke. Stroke, 2008,39(5):1520-1525.
[5] Dijkhuizen RM, singhal AB, Mandeville JB,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brain reorganization ischemic damage and neurologic status after transient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s:a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y.J Neurosci, 2003,23(2):510-517.
[6] Stains WR, mcllroy WE, Graham SJ, et al. Bilateral movement enhances ipsilesional cortical activity in acute stoke: a pilot functional MRI study. Neurology , 2001,56(3):401-404.
110023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文微微);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