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摘 要】归纳高压输配电线路专业的工作岗位特点,分析线路施工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对线路施工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以典型工作任务驱动的模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实施以任务为驱动的项目化教学。
【关键词】任务驱动 输电线路施工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143-02
随着输电线路工程应用技术日异月新,企业对于输电线路施工应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十五年既是电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输配电技术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课程建设与改革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线路施工是高压输配电线路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对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培养该专业学生掌握架空输电线路施工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具备制定线路施工方案、组织输电线路施工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毕业后进入相应的工作岗位打下基础。该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对高压输电线路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有着重大影响。
一、高压输配电线路专业的工作岗位特点
高职院校高压输配电线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适应电力工业电网建设,掌握电气、力学、电力线路等方面专业知识,具有输配电线路的设计、施工、检修等技能,能胜任电网企业、供用电企业和电力建设企业从事输配电线路设计、施工、运行与检修等专业技术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大多为线路施工、线路施工管理、线路施工监理等,这些工作岗位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现场操作性强。例如线路施工中的基础测量、基坑开挖与混凝土浇制、组立杆塔、放线紧线、金具安装以及线路运行与维护中的缺陷检修,都必须在输电线路现场进行。
二是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差。线路施工中一个标段线路长度可达几十公里到上百公里,而且几乎都在野外作业,不仅风餐露宿,还经常会面临恶劣的天气。
三是作业条件复杂。施工场地人员多、设备杂,例如混凝土浇制需要大量的动力设备和浇制设备,开挖杆塔基础需要大型的挖掘设备等。
四是讲究团队合作。每项工作任务不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少则需要几人,多则需要几十人,必须分工明确且团结协作,才能顺利完成。
五是安全责任重。由于线路施工属于高危作业,不管是施工或检修,都要有严格的安全措施和专人监护。
二、线路施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高压输配电线路专业的工作岗位特点来看,该专业的课程教学不能按照传统的纯理论知识讲授的方式,其教学安排在突出专业理论教学的同时,应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既重视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强调工程能力的培养。然而在目前的线路施工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
由于高职院校逐年扩招,招生录取分数线一般都不到高考总分的一半,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偏差,特别是理工科,甚至出现“零起点”的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被动学习,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所以他们往往无法适应教学要求,最终陷入“学不会——无信心——不努力——更学不会”的恶性循环。
(二)学生感知知识和技能困难
当前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场地局限在室内,教学手段主要使用板书或者采用图片、器材展示等形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经常似懂非懂,对抽象的专业知识只能死记硬背,难以深入理解。因此,学生往往感觉线路施工课程“抽象、枯燥、乏味”。
(三)实训有一定的随意性
长期以来实训被认为只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仅作为理论知识的验证而依附于理论教学,教学质量主要看学生掌握理论的水平,这导致实训的目的不是很明确,缺乏项目的创新,学生参与度不高。有的学生眼看手不动,不记录有关数据,更谈不上去思考,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学生职业心态还有待培养,应该让学生以一种职业者的心态去进行技能学习。
(四)教学手段和考核单一
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师往往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习惯于把知识和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致使学生单方面被动地听讲,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另外,在课程结束时采用以笔试为主、课程进行过程中的小实训项目报告为辅的考核模式,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很难全面地衡量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
三、基于任务驱动的线路施工课程教学设计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因此,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实施课程的教学,符合高职教育的理念及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提炼典型工作任务,设计课程教学情境
在对高压输配电线路专业所对应的工作岗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对线路施工作业全过程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梳理,提炼线路施工学习任务,根据学习任务,构建学习情境而后设计课程教学情境(如表1所示)。
(三)实施以任务为驱动的项目化教学
1.任务项目导入。教师首先根据教学目标引入本次项目的内容,并对项目任务进行分析,使学生对项目有整体了解和认识,同时明确完成该项目任务可以达到的相关职业能力,让学生做好项目任务的相关准备工作。
2.任务驱动。首先,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及项目任务的难度,进行合理分组。每个小组均设组长一名,组员4-6名。其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经过小组协商自主选择角色,承担相应的任务。再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项目任务进行分析,通过小组成员讨论,制定完成任务的详尽计划。
3.任务实施。小组成员根据制定的计划和分工情况实施任务,对任务实施的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和困难,由小组成员之间沟通协商,共同解决问题,必要时教师提出合理的预判和应对的方法。
4.展示成果及评价交流。最后各小组派代表将学习成果通过电子演示文稿的方式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交流。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价依据,通过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总结性评价,并将完成任务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
[1]汤晓青.输电线路施工[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汤晓青,杨 力.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输电线路施工课程开发[J].中国电力教育,2009(4)
[4]李盛林.线路施工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21)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立项课题(2012JGY09)
【作者简介】王 伟(1981- ),男,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硕士,研究方向:输电工程技术。
(责编 丁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