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我国农村开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的改革步伐不断深入。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孕育着蓬勃的生机。然而,我国的金融市场对于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一直以来都十分的有限,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不足。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满足农村经济对于金融需求,增强农村地区的银行金融供给,是一项亟待解决,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将就农村地区银行金融供给的现状进行分析和阐述,并就如何增强农村地区银行金融供给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村地区;金融供给;问题;建议
一、引言
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一直以来都在想方设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民企业,缩小城市和农村的差距,而要做到这些需要国家金融政策的大力支持。一直以来,国家十分重视农村金融工作,也在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我国的农村工作较为复杂,农村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如何通过增强银行金融供给,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本文将就此进行分析和阐述。
二、我国农村地区金融供给现状
1.缺乏足够的金融供给数量。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投入的金融资源比较有限,通常以短期贷款业务为主。虽然近年来,农村短期贷款金融业务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总量上仍然未能满足巨大的金融需求。农村地区以短期贷款业务为主是有深层次原因的。农民大多拥有耕地、宅基地、林地等不可买卖的资产,其他资产拥有量很少,因此,农民无法通过这些资产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这就导致无法通过这些不动产来获得银行长期贷款等金融业务。另外,农村地区经济较为落后,金融供给分配不均匀也是当前一个显著地问题。简而言之,当前的银行金融供给未能满足农村的金融需求,金融市场对农村地区的经济的促进力度十分有限。
2.农村金融资源供给质量不高。(1)主体缺失。我国农村的银行金融机构首先是数量上的不足。银行机构在农村设点占比不到总设点数的五分之一,大多数金融机构设点在城区。像农村商业银行等集体性质的金融性机构在具体开展金融业务时也倾向于贷款给城市客户,农民贷款的难度仍然较大。在有的农村地区,甚至出现了金融供给主体缺位的现象,严重的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服务质量不高。由于农村的金融机构本身就稀少,导致为数不多的地方农村商业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时占有主导地位,金融服务的质量一直得不到有效地改善。一是很多农村金融机构受到兼并、裁撤,使得金融机构更加向城市集聚,农村的金融机构相对来说,进一步减少。二是贷款的利率过高,贷款的手续十分复杂,贷款对于农民来说仍然是一件十分苦难的事情;三是服务效率很低,例如,在正规商业银行即时可以到帐的情况下,农村金融机构通常需要延迟数天才能将借款达到农民的账户上。
(3)创新力度低。现阶段,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业务以贷款,尤其是短期贷款业务为主,像国债的代销、信用卡办理、代缴水电费等业务基本上很少出现。另外,农村金融机构普遍倾向于发放小额贷款,对于大额贷款持十分谨慎的态度。由于农民贷款的目的大多用来搞养殖,而养殖通常需要一定的周期,因此,如果不创新金融业务,很难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增强农村地区银行金融供给的建议
1.拓展农村细分金融市场。(1)满足不同区域金融需求。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就农村金融市场来看,东部农村的金融需求明显大于西部。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区域对于金融的需求体现在大额贷款以及更为丰富的金融业务上;在经济不够发达的农村区域,则明显发展农业的金融需求较充分。对于不同农村地区这种差别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在满足这种需求的时候,也需要有差别化的对待,才是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金融供给要侧重于贷款利率上的优化,贷款效率的提高,贷款质量的优化上,而对于经济发达的农村区域而言,则应该侧重于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产品,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才能提高优质的金融供给服务。在农村地区,应当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标准,不断引进民间资本加入到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中来,以弥补大型商业银行不到农村的尴尬。
(2)满足不同主体金融需求。农村存在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等经济形式。不同的经济形式对金融供给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这样,就需要根据农村不同经营主体的特点,设计出满足不同主体需求的金融服务来。一是针对不同主体,采取不同的金融供给策略;二是创新金融产品,调节和控制不同主体之间的信贷规模和比例,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效地控制风险。
(3)树立综合金融服务理念。农村金融市场存在巨大的潜力,但在现行的政策导向下,农村金融供给明显与城市金融供给割裂开来。在针对增强农村金融供给方面的政策上缺乏足够的考量,导致现行的金融政策不能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因此,应当树立综合金融服务的理念,将农村金融供给建设纳入到全国统筹中来,逐步完善农村金融供给制度,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门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可以让保险机构到农村去,为大型的农业项目保驾护航,加强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水平。
2.创新农村金融供给思路。(1)整合并优化农村金融资源。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是被现行的制度抑制的,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整合并优化农村金融资源,第一应当改革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让土地等资源、要素在农民的手中流动起来;第二,完善农村土地担保制度,提高农民土地的利用价值。
(2)增加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种类。当前,提供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主要是指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以及农业保险机构等。增加农村金融金融服务机构种类根本在于促进农村经济活力的提升,想方设法挖掘农村市场,让各种类型的资本涌入到农村中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解决农村金融网点稀少问题,也才能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的地位,促进我国经济更加均衡的发展。endprint
(3)降低农村金融机构开展业务难度。农村金融业务开展难度大、成本高、风险大,也是导致一些大型金融机构不入驻农村的重要原因。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而言,可以考虑完善金融中介。让中介承担金融服务中的部分风险,如由中介提供担保,农户、集体经济组织、乡镇企业向银行借款的模式,以降低银行的风险,还可以构建农村信用体系,还可以完善农村保险制度建设,让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拓宽,保险力度进一步加大,另外,要给农村金融服务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总而言之,要降低农村金融机构开展业务难度。
(4)农村金融机构提高自主经营能力。农村金融机构大多在政策的下生存,其市场竞争能力,自主创新意识都比较薄弱。在当前中央着力建设新农村的背景下,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要乘着政策的东风,优化经营模式,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既要加强借贷等信用风险的防控,又要想方设法满足农村的金融服务需求。具体来说,对于小额贷款客户,要简化贷款手续;对于大额贷款,要努力提高信贷额度。
3.完善农村金融供给机制。(1)优化农村金融市场模式。一是坚持服务三农的原则,完善农村信用担保制度,完善农村金融担保体系;二是采取互助合作等方式,为农民提供强力的资金保障;三是搞好农村经济,挖掘农村市场潜力,提高农村经济地位。
(2)优化农村资金输送体系。优化农村资金输送体系,需要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才能吸引各类资本参与到农村的建设中去,才能充分挖掘农村的市场。财政政策是为了农村的金融供给服务的,通过财政资金的投入,逐步引导农村金融供给机制的完善,实现农村资本的快速流动,优化农村各类要素、资源的配置。
(3)发挥政策的导向性作用。通过有利于农村金融供给的政策,缩小城乡之间的金融供给差距。具体来说,可以加大对农村金融税收的优惠力度,加强相关金融补贴,对于那些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金融机构,要予以适当的财政补贴,从而引导其他金融机构进入到农村市场,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地区银行金融供给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但若结合农村金融供给客观实际,本着为“三农”服务的原则,加大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投入,采取优化农村金融要素配置等措施,就能够实现增强农村地区银行金融供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大伟.基于有效供给视角: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审视与思考[J].现代商业,2010(08).
[2]张立娜、杨绪萍、袁彦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0(05).
[3]宋超英、张翰赟、丁瑞.基于制度视角下的中国农村金融供给抑制研究[J].价格月刊,2009(01).
[4]牛凯龙、张薄洋、李泽广.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的若干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09(08).
[5]贾埃兵.积极推进普惠金融 全力支持“三农三牧”发展[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0(11).
作者介绍:李德胜(1979.10- ),男,汉,湖南澧县,南开大学,金融学,银行信贷,硕士,中国民生银行,科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