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110-01
历史包罗万象,从时间上看贯穿古今上下;从空间上看纵横世界各地;从内容上看,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科技、教育、国际关系、历史人物以及社会生活、民族关系、风俗民情等各个方面,故历史知识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历史的发展是互为联系、因果相循的,世界的今天是由昨天演变而来的,又必然会走向未来。古为今之基,今为古之变,故要明故而知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迎接世界的明天。为了让中学生了解历史、认识历史、把握历史,因此在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规定: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所谓比较,就是将同类事件、人物、历史现象等进行鉴别,找出异同、分清正误的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历史事物的比较是存在畏难情绪的,一旦遇到比较类型的题目,多数学生就找不到方向了,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教给学生历史比较的方法,然后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以提高学生比较历史的能力。历史教学中的比较法,通常有横向比较法、纵向比较法和点面比较法。
一、横向比较法的运用
历史教学中的横向是一个时间概念,指的是相同时代、同一时期所发生的历史现象。横向比较通常是对同一时代不同国家、地区间同类性质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比较,从而找到二者之间的异同。如高中历史教学中涉及到的俄国彼得一世和中国康熙皇帝的比较、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19世纪晚期美国与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二战后德国与日本重新崛起的比较等。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历史发展的个体特征以及历史发展的共同因素,帮助学生区分个性与共性、本质特征与一般规律,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从而加深对各种事物性质、特点的认识,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如在学习完高中历史选修一“中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后,我们从两次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出发,对二者进行比较,就能引导学生得出两次改革具有相同的历史背景——发展资本主义成为当时的历史潮流;共同的内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共同的历史影响——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具有军事性和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这样,学生无疑会进一步加深对俄、日近代发展的认识,同时也能更深刻地理解改革的一些特征。
二、纵向比较法的运用
历史中的纵向是指先后时间概念,纵向比较即对同一国家或地区先后出现的同类事件、人物等进行比较。如在学习隋末农民战争时,可与秦末农民战争就背景、统治政策、结果进行比较,从而认识暴政与王朝兴衰的关系;学习美国南北战争,可与其独立战争比较,探讨这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对美国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认识罗斯福时,可以将其与美国历史上的华盛顿、林肯相比较,从而找到他们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共同作用以及他们对美国和世界的不同影响;通过比较美国在不同时期的对外政策,寻找其对外关系的发展轨迹,从而认识综合国力对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可见,通过纵向比较,找出历史事件之间的差异性和同一性,帮助我们认识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人类历史不断进步的规律性。
三、点与面的比较
这个即是小环境与大背景的比较。在学习某一国家或地区历史的时候,联系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加深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挥历史古为今鉴的作用。
比如在学习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开始走向衰落这个问题时,就可将14世纪后的中国与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发展相比较来认识。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的辉煌,但是火药更多的作为敬鬼神的爆竹,指南针成为看风水的工具。反观欧洲,却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将新兴的资产阶级武装起来打败封建骑士;用指南针征服海洋、征服世界,建立庞大的殖民体系,中国也成为其殖民对象,一次次惨遭列强凌辱。这一切的发生,并非历史的偶然性所致,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此,我们认识中国在进入世界近代史后的落后挨打,就必须把这段历史放到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中去。通过比较,认清明清以来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发展的不同轨迹,从中吸取历史教训,明确什么是历史潮流,为什么要跟历史潮流,从而懂得“抓住机遇”的深刻意义。
(责任编辑 刘凌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