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昌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042-01
一、结合历史、地理知识教学
政、史、地学科各有其独立的、严密的内容体系,但它们的内容又存在着交叉现象,它们之间内在的知识联系为综合学科教学的融合和渗透提供了可能。思想政治课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对史、地有关知识进行选择,按某种逻辑关系及学生的认识规律,加强学科间的融合和渗透,加强学科知识的迁移,指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题目已牵涉到学生掌握的多门学科知识及能力,注重对事物整体的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平时的教学和学习中,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不同学科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不同学科知识间的渗透、迁移、互证。
二、引进数学、物理、化学知识教学
例如,在高一经济常识教学中,利用数学学科中关于“集合”的知识,解释什么是商品,凡是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如果不是劳动产品,如空气、阳光等不能成为商品。劳动产品如不用于交换,也不能成为商品。因为,商品不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用的,而是供别人、供社会消费的,并且是通过交换才到达别人手中的。农民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粮食不是商品,农民向地主交租的粮食,虽然是为别人即供地主消费的,但无需通过交换,仍然不是商品。教学中可采用教学中“集合”图示法,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一目了然。又如,利用正(余)弦函数图像的性质,指导学生理解商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高一新教材中的“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示意图”很象数学学科里的正(余)弦函数图像,用正(余)弦函数图像的某些性质来说明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就非常形象、直观。用这种方法教学,学生可以牢记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不致于日久混淆、遗忘。
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包含着矛盾。在物理运动中,有吸引和排斥、正电和负电、吸热和辐射热等矛盾;在化学运动中,有化合与分解、阳离子和阴离子等矛盾。在“量变质变相互关系”的教学中,化学知识也能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服务,恩格斯说:“化学可以说是研究物体由于量的成分的变化而发生的质变的科学。”从元素周期表上我们可清楚地看到,元素的化学性质是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变化的,正是这种量的变化,造成了100多种元素的质的区别。化学中的同素异形体就是由于构成方式的变化而形成的质的差别。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构成的,但由于碳原子的排列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就完全不同。金刚石坚硬无比,可做切割玻璃的利刃;而石墨则比较松软,能作铅笔芯。以此说明量变引起质变,质变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道理。
上述事例都具体而生动地说明了用数、理、化知识来解释和论证政治学科的某些现象和原理,既能使学生巩固已掌握的数理化知识,又能弄清政治学科的知识和原理,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在日常教学中,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是非常丰富的。思想政治课通过本学科的教学,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绝不能仅限于对个别学科、个别知识点的感性认识。灵活运用相邻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解决本学科的问题、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要任务。
总之,未来社会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具有从总体观点出发,把几门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起来加以考虑,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和解决同一问题的能力。在即将推出的“3+X”新高考方案中,“X”既可以指现有中学课程开设的文科科目综合,也可以指理科或文理科目综合。综合考试就是要使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内部知识之间不再是彼此孤立的封闭圈,而是相互交织的网状知识结构。前几年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是第二大题:要求学生运用地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哲学等学科的知识分析环境污染问题。此题不仅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归纳比较能力、推理能力,而且突出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考生倘若不重视学科内容的渗透、融合,是很难解答此类问题的。由此可见,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只要求学生在学科领域内对知识的吸收、引申和扩展,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对人才要求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注重多种学科知识的融合和渗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不仅有利于高校选拔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也有利于中学推行素质教育。
(责任编辑 刘凌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