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孝敬.
作者简介:魏孝敬(1992—),女,辽宁朝阳人。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研究方向:日本文化
摘要:在日本文化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日本是一个特别注重社交礼仪的国家,在社交语言和行为禁忌方面都有着它独特的标准和要求。本文将具体介绍日本对社交语言和行为禁忌的要求,希望有助于读者对日本社交礼仪文化的进一步了解。
关键词:日本;社交语言;行为禁忌
引言
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或者说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这个国家的社交礼仪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日本对社交礼仪的重视值得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去学习。中国有句古话:礼多不伤人,日本将这句话的应用发挥到了极致。在全世界的很多国家都没有象日本这个国家一样,对礼节和传统如此的重视与遵循。
1日本社交语言的禁忌
在语言沟通中除了要注意自己意思的准确表达之外还要注重语言词汇的使用要符合对方的风俗习惯,不要在言语中冒犯了别人还不自知,导致沟通过程中的尴尬和沟通效果的不理想。也就是我们在沟通中经常说到的一种说法:有人说话让人跳,有人说话让人笑。所谓的“话不投机半句多”等等都是由于缺乏对交流另一方的社交语言的禁忌的了解。那么,日本作为一个礼仪之邦在社交语言方面有哪些禁忌呢?也就是说,有哪些语言在沟通和交流过程中是不能说的?
具体来说,日本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一样,对于“死”这个词是非常避讳的,他们把“死”作为一个不吉利的代名词,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少去提及它,包括在语音上的谐音也是不允许的,这一点和中国的社交语言的习惯基本一致。只不过,在日语的发音中,4的发音和“死”很想象,所以,在日常的交流过程中,人们很少会提到4这个词。所以,在设有序号的地方,比如医院的病房号,飞机厂的停机坪包括楼层号都避免出现4,当然还有“死”的动词形式的发音类似于42。所以,含有这些数字的地方也被别的数字和符号来替换表达。值得一提的,和西方国家一样。日本国民对数字13也相当的忌讳,原因是由于在圣经中,上帝之子耶稣被他的门徒犹大出卖,后来被钉在了十字架上,而犹大就是耶稣的第13个门徒,所以,在信奉上帝的国家一般都把13作为一个不吉利的数字来进行逃避。由于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向西方学习,这些带有宗教色彩的社交语言的禁忌也慢慢被日本国民接受和流传下来,直到今天。
除了对“死”的禁忌之外,在日本的社交礼仪中对一些重要场合的社交语言也有着比较严格的规定。比如说,在朋友的婚宴上,我们可以祝福他们:百年好合,白头到老甚至早生贵子等等。切记不可说一些带有或者暗含他们离散意味的词汇,以免让对方不快或者心生反感,影响着婚宴的喜庆气氛。同样,在开业大吉的重要场合,我们的社交语言要围绕祝福来展开,比如:生意兴隆,开业大吉,恭喜发财等等,切记说一些带有或者暗含倒闭、破败、赔本、债台高筑的话。在与人打交道的社交语言中,和其他国家一样要尊重到对方的语言、风俗和信仰习惯,切不可,强人所难。更不可故意在语言中挖苦或者讽刺对方的一些生理方面的缺陷。比如说,对于一些残疾人士,我们一般会根据他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不同方式的语言表达。例如,我们称呼眼睛失明的人为眼睛不自由者,对那些失去听力的人则称呼他为耳朵不自由者,对于行动不方便的残疾人我们一般称其为身体障碍者,对于患有自闭症的儿童,我们一般称他们为:星星的孩子,来表达对他们的爱与尊敬。日本人大多数信奉神道和佛教,他们不喜欢紫色,认为紫色是悲伤的色调;最忌讳绿色,认为绿色是不祥之色。还忌讳3人一起“合影”,他们认为中间被左右两人夹着, 这是不幸的预兆。
另一个比较突出的日本社交语言的要求是多使用敬语,来表达自己内心对他人的尊敬,这样的敬语有很多,比如敬他语,敬自语和庄重语都是敬语的使用类别。除了敬语的使用之外,道歉语的使用也是日本社交语言中比较常用的语言表达。在日本语的日常交流中,道歉语的词条在整个日语词条中所占的比例是很大的,而且根据不完全统计,在世界的各个语言体系中,日本语中所含的道歉词条是最多的。这也是日本语的一大特色,由此也可以看出道歉是日本国民日常行为中颇为重要的一环。在日本语言的表达词汇上,根据说者所要表达的道歉程度,或者是对所发生的事情表现的遗憾、内疚、后悔程度的不同,他们会选择不同的日语词汇来表达。
2 日本日常行为的禁忌
在日本,对于日常的行为也有诸多的禁忌和要求。总体来说,在具体的日常行为的禁忌中有“硬”的要求,意思是这样的行为禁忌,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打破,这是日常交流中一条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比如说,在日本国民心目中,法律的尊严是至高无上的,任何违反法律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都是不被允许的,一些留学生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在日常的交往行为中做出了一些违反法律和道德要求的事情,在日本国民中留下了非常不好的现象,这点值得我们深思和注意。因为这是一个国家的原则性问题,一旦触碰影响的不仅仅是人际间的正常交往,更会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除了上文所述的在日本日常行为中不可碰触的“硬”要求外,日本在日常交往中还会有一些“软”的要求,这些要求不象法律条款那样生硬刻板,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例如,日本的见面鞠躬的礼仪就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见面仪式。标准的鞠躬,弯腰90度来显示自己对对方的尊敬。所以,很多游客或者日语学习者对这一礼仪非常触动,日本也因此被评为全世界最有礼貌的国家之一。在日本的商业往来中,有一些标准的商业礼仪和行为也有着比较高的要求。
在日本的商务礼仪中除了对员工外在形象的要求外,对员工的内在素质也有这相当高的要求。这个要求具体到员工的一言一行,员工的待人接物,员工的公共场合的讲话等等。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一个员工的外在形象非常得体,受人欢迎,可是在与人沟通交往过程中,不尊重对方的隐私或者口中脏话不断,这些都势必会让员工在商务礼仪中的表现大打折扣。所以,一个完整的商务礼仪培训,不仅仅要注重员工的外在服装的选择或搭配,更要花大力气注重员工内在素质,特别是文化修养的提高。除此之外,在商业的谈判过程中,切不可胡乱使用肢体语言来辅助表达,容易因彼此语言文化的差异而造成误解,导致不必要的纠纷或麻烦。例如,在谈判时,如果日本人用拇指和食指圈成“O”字形,你点头表示同意,日本人就会认为你将给他一笔现金,而不是你同意刚才你们所交谈的内容。
日本有纪律社会之称,人们的行为举止受一定规范的制约。在正式社交场合,男女须穿西装、礼服,忌衣冠不整、举止失措和大声喧哗。通信时,信的折叠、邮票的贴法都有规矩,如寄慰问信忌用双层信封,双层被认为是祸不单行;寄给恋人信件的邮票不能倒贴,否则意味着绝交。
在日本的日常行为中,有一些行为会给对方带来错误的暗示和表达容易引起对方的误会或不满,一般被称为不可以做的事情。比如在肢体语言的表达中,和中国及西方很多国家一样不可以竖起中指朝向对方,这是一种向对方挑衅,表达蔑视的一种行为方式会造成对方极大的不满,甚至还会引起肢体上的冲突。在和日本人一起就餐时,中国人所乐意做的一件事情:给对方碗里夹菜,表达自己的好客之道,这一点在日本也是不被提倡的,因为日本人觉得,你的筷子夹的菜放到我的筷子里是一种不卫生的做法,客人就餐时,忌讳只食用一碗就说够了,第二碗饭即使是象征性的,也应要求添饭。因为只吃一碗则寓意无缘。吃饭时禁忌敲饭碗,据说这是因为人们迷信敲碗声会招来饿鬼。另外在用餐过程中,也不可以用手去触摸头发,整理衣服等等,这些都是日常行为的禁忌,因为在日本的传统观念中,用手去挠头是一种强烈不满的表现。
结语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对日本社交语言和行为的禁忌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我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彼此加深理解特别是加强有关民族礼仪的交流,将有利于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和共同发展。同样,只有更好的了解这个民族,理解这个民族特有的文化才能在今后的两国交往中更好的和谐发展,为世界的和平和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兵; 浅析跨文化交际[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04期.
[2] 秦颖; 日本语言禁忌与文化[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04年02期
[3] 李光华; 日语中的忌讳词语[J]; 日语知识; 2006年01期
[4] 罗国忠; 日本人日常生活中的禁忌语言与禁忌习俗[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9年S2期
[5] 高文汉; 日语中的禁忌现象与忌讳词[J]; 日语学习与研究; 1989年05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