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日本的祭祀文化

2014-09-04 05:57令狐祥云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国民民族日本

作者简介:令狐祥云(1993—),女,贵州遵义人。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研究方向:日本文化

摘要:“万物有灵”是亚洲居民的普遍共识,在日本这种对神灵的崇拜和祭祀显得尤为突出。这种朴素的祭祀文化已经延续了近千年,至今还在日本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通过日本民族的祭祀文化,可以对日本这个国家和民族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本文简要介绍日本的祭祀文化的形成以及它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日本;祭祀文化

引言

在中国的古诗词中,关于亲人离去的纪念活动的描写是不胜枚举的。比较著名的应属晋朝陶渊明的那首: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这样的诗歌用来描述日本祭祀的场景也很贴切。在全世界关于人的终极归属问题,每个国家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对这一问题也持有不同的意见。在圣经中,得上帝恩典的人,会在死后灵魂进入天堂。在佛经中,修得正果的人,肉体死后,灵魂会进入西方的极乐世界。在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中对于人的最终归属也有类似的介绍。但无论是上帝,还是真主安拉,还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无疑都有一个共同的信仰基础,那就是人是有灵魂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亚洲国家每年到了逝去亲人祭拜的日子,他们会放下手中的工作,跋山涉水来到死去亲人的坟前进行祭拜仪式,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进步,网上灵堂,网上祭拜也受到更多年轻人的喜爱。但是,无论以何种形式,祭拜已经是一种文化深入大众的骨髓。尤其是在研究日本民俗文化时,我们会发现:日本对于先祖的祭拜更是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

一 日本祭祀文化的形成

日本祭祀文化的形成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不断沉淀和累积的结果。起初,在人类刚刚诞生的时候,日本民族和其他的民族一样,对自然充满了崇拜。对于闪电、雷鸣、风雨等自然现象,内心相信是一种类似于神的力量在操控这一切。所以,每逢过节时,他们会摆设香台,陈上贡品进行祭拜,希望明年能够风调雨顺,无病无灾。这种祭祀仪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内化于心,根深蒂固。于是,祭祀已经成为日本居民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人类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和欲望向大自然进行一味的索取。随着人与自然关系的不断对立和斗争,人类在环境方面的污染和破坏,造成了气候的巨变,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特别是进入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让地球的面貌千疮百孔。人类对臭氧层的破坏和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让很多沿海的国家处于危险的境地,日本就是面临被不断上升的海平面淹没危险的岛国之一。痛定思痛,日本的国民和世界其他人民一样开始反思: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各种各样的环保活动和举措开始实施。与此同时,对神灵的祭拜因为其在日本国民中心目中的地位的重要性,开始重新重视起来。各种各样的神社开始建设,每个家庭里也有自己的祭堂来祭拜先人,从而获得保佑。从国家政府到日本的个人祭祀的观念可以说深入人心。这样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的强烈反对和抗议下,日本政府领导人依然每年还要定时去参拜陈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

二 日本祭祀文化的特点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祭祀礼仪和祭祀文化,日本的祭祀文化中有一些地方是具有日本民族本土特色的。

首先,日本的祭祀对象非常丰富。因为在日本的民族心理中,“万物有灵”是一个普遍的共识。所以,在日本的祭祀对象中,你会发现从天上到地下,从海洋到湖泊,从山川到峡谷都有日本居民的祭祀对象,这一点和其他的民族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在圣经中规定:除了我,你不可以祭拜别的神。意思是说,在西方国家,他们相信世界上只有一个万能的救世主,他的名字就是上帝。这一点,日本民族显出了很大的胸怀。他们逢神必拜,逢庙比参的祭祀礼仪,有时让我们望尘莫及。甚至,日本国民还会在他们认为神会出现的地方,设立祭坛,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敬仰和敬畏。当然,他们也会进行祈祷,祈祷自己的未来一帆风顺,或者祝福自己或家人无病无灾。

其次,日本的祭祀是一种官方支持的民间行为。日本有着近千年的封建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祭祀已经成为每届皇帝登基或者驾崩之后的一个全国性的活动。这一点,类似于中国古代秦始皇到泰山去祭祀的情形是相似的,现在中国也在河南黄帝的诞生地进行类似的祭祀,山东的孔庙也是为了纪念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而设立的。这一点亚洲的各个国家是相似的。

例如,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本民族会举办盂兰盆节,这也被称之为 “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为十三或十四)。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这是从印度佛教仪式转嫁过来的。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

在日本祭祀文化中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是大阪天神祭(7月24日、25日)。大阪市北区南端有一条美丽的河流--堂岛河,每年的7月24日、25日傍晚, 堂岛河上面会有上百只装扮一新的彩船、游船排满河道, 打头的船上一般会载着大鼓, 后面紧跟着载有乐队的“子船”、燃有松油火把的“篝船”和各式各样的彩船。水面上夜风吹来,把鼓声、优扬的乐声和人们的歌声送到很远的地方, 这就是大阪一年一度的“天满祭”。

需要补充的一点是,在日本的祭祀文化中,日本的天皇被赋予了神的概念和意义,日本对于天皇的敬仰和崇拜程度在二战时期发展到了最高境界。很对武士在效忠天皇思想的引导下,前赴后继做出了很多天神难恕的罪行。这也是日本军国主义为达到自己的统治世界的目的而进行的一种思想的愚弄政策。这一点,在二战结束,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他们心目中的天皇才真正的走下了神坛。由此可以看到日本国民祭拜的盲目性。

最后,日本的祭祀缺乏专有的典籍为祭祀进行文化的传递。日本是一个学习力很强的民族。在历史进程中,日本曾经向中国学习儒家的传统道德,把统治者的个人意志当作至高无上的思想来信奉。后期,特别是民治维新运动以后,日本又开始重新拜神,现在又开始拜鬼。我们可以看到日本民族在祭祀时的不确定性。换句话说,他们的祭祀很多时候应该是一种信仰和政治的博弈,尤其是,二战日本战败,日本国民又开始把美国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作为太上皇来供奉,让人觉得荒诞不经。所以,对于这样的民族,我们有时为其的前途感到很大的悲哀。试想一下,在一个全民没有信仰,或者是乱信仰的国家,国家的凝聚力和团结又从何谈起。其实所谓日本的祭祀文化,只是避免神社文化与佛教等外来宗教混同而造出的名堂,其本身既没有自己的经文,又没什么教义教规,更没有群众基础,平民百姓根本不懂什么神道。真正发扬“神国”传说的思想精神的,是日本国土上一直没中断的神社祭祀活动,即神社文化。神社文化的广泛传播普及,造就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大和民族,也创造了他们的悲喜交集的历史。endprint

三 日本祭祀文化的影响

日本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每年的天灾人祸让日本国民祸不单行。从上个世纪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的爆炸,造成的伤害依然是很多日本国民心中无法抹去的阴影。再加之,日本是一个火山地震频发的国家,每天日本都在地震中,所以日本国民有着非常强的危机意识。他们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他们保护环境,希望能够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但是现实总是残酷的,特别是最近福岛核泄漏又把日本推向了生死的边缘。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日本需要一个强大的精神信仰才能支撑着他们继续前行。

所以,我们会发现祭祀已经成为日本国民的一种心灵的寄托。这种寄托帮助日本国民在面对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时,在面对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时,在找不到奋斗的方向,心生迷茫和绝望时,祭祀背后的信仰就如同一双母亲的手,为他们抚平创伤,为他们指明方向。

但是,和所有的祭祀一样,日本的祭祀文化中也有很强烈的政治色彩,这一点并不夸张。因为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意识要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利益。这是任何国家文化建设的一个核心目标或者是出发点。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政府会鼓励和支持一个威胁自己统治地位的信仰文化。因为信仰的力量是可怕的,它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在正确的思想的指导下,它会激发人的潜能,给人以团结向上的力量。但是,一旦这种思想,带有很大的破坏性,其所造成的破坏也是巨大的。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中犯下的种种罪行就是很好的例证。

结语

日本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和漫长的发展历史,让日本的祭祀文化有着自身很大的特色。这种特色体现在每年从民间到官方的大型的祭祀活动。从这些祭祀活动中,我们在领略日本博大但复杂的祭祀文化的同时,也会对日本国民的民族性格和未来的发展倾向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日本作为我们的邻国和我们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一衣带水的地理关系。只有更好的了解这个民族,理解这个民族特有的文化才能在今后的两国交往中更好的和谐发展,为世界的和平和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叶渭渠 《日本文化史》[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4。

[2] [日]依田熹家 《简明日本通史》[M].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4.1。

[3] 菲利普·李·拉尔夫等 《世界文明史》(上下) [M]. 商务印书馆 1998.5。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民民族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我们的民族
中国民藏北宋宫廷用瓷鉴赏(4)
探寻日本
一直难忘
高地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黄金时代》日本版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