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旭娟
摘 要: 高校班主任是管理和教育学生的第一主阵营,是学生工作的主要参与组成人员,更是全面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中坚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在高等教育逐渐普及的今天,“85后”成了高校班主任人群的主体,而新时代、新条件下,高校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班主任全新的角色定位和工作理念及个人修为的提高和转变就显得愈发关键和必要了。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新视野 高校教育
1.新时代班主任工作的角色定位
班主任身处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成了与“90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班主任的言传身教更容易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班主任的角色定位需更合理与贴切。
1.1从“管理者”向“协理者”转变
在以“85后”为主体的班主任工作人群中,传统班主任班级管理者的角色发生了些许变化,由于“85后”特有的社会经历和新颖的贴近现实生活的管理观点和模式,“85后”班主任更愿意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进行到底,这与“90后”大学生更独立、动手能力更强及更愿意尝试团队管理的特点密不可分。“85后”班主任和“90后”大学生这样充满活力的搭配,使得两者都能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收获相应的属于彼此的生命历程,从传统的班级“管理者”向“协理者”转变,加强“90后”学生自我管理的主动性。
1.2从“教育者”向“服务者”转变
高校班主任是大学精神的化身和体现,是“90后”大学生象牙塔生活的最初,他们寒窗苦读,历经复读、高考等磨砺,教育的理想在这里起航,班主任是他们开启大学之路的领路人。在传承大学精神、创新教育理念的同时,班主任工作的教育性已从学习生活的看管、犯错后的说教向助推学生自我成长、自我教育转变。当下班主任的角色定位是更好地促进学生自我成才的指引者和服务者。
1.3从“严师”向“益友”转变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的形象理念是“严师出高徒”的典范,以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观念根深蒂固,学生之于班主任有再多的感受都无从开口,也不敢“妄言”。在“85后”班主任遇上“90后”大学生的今天,却是另一番景象,班主任从“严师”向“益友”转变,这个“益友”是无话不谈的知心大姐或大哥,是向往学习的标杆和榜样,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幽默督促。“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求“85后”班主任具备过硬的自身素质和正直的个人品质。
2.紧随时代特征的工作理念与方法
2.1注重换位思考,贯彻师生平等。
在班主任工作对象中,以“85后”为主的班主任群体和“90后”大学生群体的家庭成长环境、教育理念及社会背景文化熏陶上的差异不是特别显著。更应该注重师生人格的平等,以老师的高姿态压制学生,事情只会适得其反,尤其在发放奖助学金和学生干部选举中,在秉承公开公正的原则上还需换位思考,深入到学生中,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以平等的人格关系相处,尊重他们的隐私、情感及困惑。“人无完人”,要勇于向学生承认自己的错误,展现真性情,与学生融为一体,这样开展班主任工作才事半功倍。
2.2以生为本,重塑学生干部素质。
在工作中始终树立“学生中心”理念,班主任工作把握主导性,引领方向,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好的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是实现班级管理的捷径,是班级成员健康成长的保障。由此可见,班级学生干部的自身素质非常重要,对于“90后”学生干部要“养用结合”,注重培养,尤其是工作中的责任心、原则性及方法,时时监督,有错必究,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学生干部自身素质;实践出真理,对学生骨干的培养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组织班级干部培训,加强对学生干部工作方法的指导。
3.全面提高个人修为与“因材施教”能力
“85后”班主任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好奇心重,工作评比中好胜心强,工作中不够踏实、抗击打力弱等不足。《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结构,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特别在1:200的比例都不能保证的情况下,班主任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班主任工作的质量,还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作用。
“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这就要求“85后”班主任做到“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通过丰富的知识修养表现出优秀的人格魅力,运用自我的亲和力激发学生参加各项活动的主动性。由于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和数量的庞大,对班主任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工作经验及防患未然的工作体系,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并非易事,班主任工作能力的积累和提高也非一朝一夕之功,需长此以往、坚持不懈。
高校班主任工作繁杂细致,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85后”班主任要肩负起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任,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情景中,以身作则,关心关爱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促进其成长成才,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夏文.浅谈如何做好高校班主任工作[J].世纪桥,2007,(6):123.
[2]刘凯,李昕,渠慎丰.班主任视角下的大学生素质培养方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下).
[3]柳文彬“.爱”与“严”的最佳结合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0.
[4]蔡永茂.浅谈高校完全学分制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研究,2010,(5).
[5]李诗苑.透过文化艺术节浅析高技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