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薇
儿童预防接种的心理护理体会
秦薇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在实施计划免疫预防接种过程中, 针对儿童不同的心理状态, 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适当的心理护理, 儿童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消除了紧张、恐惧心理及减轻了疼痛的感觉, 减缓了心理应激反应, 能主动配合接种工作。结论 对预防接种儿童实施心理护理, 能减轻儿童的痛苦, 保证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做到安全接种。
儿童;预防接种;心理护理
预防接种是社区预防保健的重要工作, 儿童有着与成人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年龄太小不易合作, 同时还会给孩子家长造成焦躁情绪, 就会造成接种无法顺利进行[1]。因此需要针对儿童的情感及心理特点运用儿童心理护理方法, 调动儿童的主观能动性以配合接种, 现将本社区预防接种门诊3年的心理护理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来本社区门诊接种的幼儿1246例, 排除低智商患儿和聋、哑儿等不宜做心理护理的幼儿。其中男645例, 女601例。幼儿年龄1个月~7岁, 通过适当的心理护理, 消除了紧张、恐惧心理, 均顺利配合了接种工作。
2.1 社会因素 由于目前大多数幼儿是独生子女, 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家长的过分宠爱、呵护, 造成了一部分幼儿养成任性、爱哭闹以及娇气的心理性格特征。同时由于部分幼儿家长对计划免疫工作的知识缺乏, 对预防接种工作的流程了解程度不够。
2.2 年龄因素 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 婴儿期由于不能用言语表达自己的要求以及主观感受, 同时对母亲有着强烈的依恋感, 幼儿只能用简单的啼哭等方式表达情绪。幼儿对于见到穿工作装的预防接种人员会产生恐惧、焦虑以及抵触的心理行为。学龄前期的幼儿具有好奇、多问、好模仿的特点, 喜欢受到鼓励, 这样就可以接受接种人员的语言的影响。学龄期的幼儿情绪相对稳定, 喜欢表现自己,具有较强的自尊心以及自我意识, 在接种过程中可以积极与之交流。
3.1 创造温馨接种环境 社区候诊室、登记室、接种室、观察室需要保持通风, 保证空气清新, 预防接种室要以儿童化的特色布置, 悬挂宣传预防接种知识挂图, 有效地缓解儿童对陌生环境的紧张不安情绪, 使其积极配合接种。同时提高宣传, 提高幼儿家长对于预防接种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的认识, 在接种过程中取得家长的配合, 使幼儿家长充分认识到预防接种工作的重要性, 争取家长发挥对孩子的影响力。
3.2 婴幼儿期 婴儿期儿童接种人员分散其注意力, 哄逗婴儿的同时立即给予注射, 注射以后立即和婴儿家长一起安抚婴儿, 使婴儿得到心理慰藉。幼儿期儿童由于看到身着工作装的接种人员极易产生恐惧心理, 表现为出现哭闹、抗拒注射。接种人员需要保持和蔼的态度积极与之交流、沟通,缓解其紧张情绪, 同时用激励法鼓励幼儿, 让其观察其他成功接种后的幼儿的表现, 在家长配合下快速的注射, 注射后与家长一起安抚幼儿。
3.3 学龄前期 学龄前期儿童由于好表现, 喜欢得到表扬。接种人员积极与之聊天, 夸奖其长得漂亮、穿得好看, 接种时表扬他们勇敢, 不采用恐吓的手段;可以有效地减轻儿童的恐惧心理, 可以使接种顺利完成。不可让儿童等待太久,接种速度要快, 缩短幼儿的恐惧心理时间, 成功接种后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使其今后的预防接种能更好地配合[2]。
3.4 学龄期 接种人员要积极与之沟通, 以幼儿可以听懂的言语讲解预防接种的好处, 与之熟络后尽量取得儿童的信任, 尽量不要采用威吓及强制手段, 调动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尽可能的争取幼儿的理解与配合, 对于不配合的幼儿, 取得幼儿家长的必要配合、强硬措施, 接种后给予表扬鼓励, 增强其自信心。
在社区幼儿预防接种工作中, 护理人员不仅要具有熟练的业务素质、热情的服务态度, 同时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的观察力。首要工作是稳定幼儿的情绪, 使其配合接种工作, 是保证预防接种成功的关键, 关心爱护幼儿, 消除幼儿的陌生感, 取得幼儿的信任;通过心理引导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 对年龄小的儿童接种人员则以逗引为主, 使其产生亲切感, 分散其注意力。对于年龄大的儿童要积极激发其自尊心, 适时地给予表扬鼓励, 鼓励其勇敢坚强。对于心理反应强烈儿童则采用鼓励与严肃相结合, 以鼓励为主的方法。
总之, 预防接种人员需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保证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做到安全接种。
[1] 李映兰.护理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75.
[2] 匡调元.人体体质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349.
2014-06-04]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云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