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献血不足量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2014-09-04 09:11李萍季宝建赵光显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1期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献血者大连市

李萍 季宝建 赵光显

大学生献血不足量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李萍 季宝建 赵光显

目的 探讨大学生不足量采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A组各高校大学生参加无偿献血者;B组为同期大连市街头献血屋的无偿献血者。记录两组不足量采血的人数。同时记录大学生献血者初次与再次献血发生不足量的人数。结果 A组中不足量采血率为3.27‰, B组中不足量采血率为1.71‰, 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献血组初次献血不足量人数占3.91‰, 再次献血不足量人数占1.57‰, 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学生不足量采血率明显高于街头献血屋的无偿献血者,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尤其是初次参加献血的大学生发生不足量采血的人数明显增加, 初次与再次献血不足量人数有显著性差异。作者通过分析大学生不足量采血率高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减少不足量献血的发生, 既保护了无偿献血者, 又降低了因采血量不足而造成的血液报废, 保证血液质量。

不足量采血;大学生;原因分析;预防在校大学生是我国大多数城市无偿献血重要群体[1,2],但在实际采血工作中时有不足量献血的发生。不足量的献血的发生不仅浪费宝贵的血液资源, 同时还可能给献血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和心理上的压力, 从而影响无偿献血的宣传和推广。为探索预防采血不足量发生的措施, 达到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血液资源, 保护血液资源的目的, 作者对2013年大连市各高校学生无偿献血产生的47例不足量采血与同期街头无偿献血产生的89例不足量血进行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12月大连市各高校学生参加无偿献血者共14369人为A组;同期大连市献血车上的无偿献血者52001人为B组。

1.2 方法

1.2.1 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 A组大连市各高校学生参加无偿献血者;B组大连市街头献血屋的无偿献血者。

1.2.2 血液采集 按《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筛选献血者,进行血液采集, 采血量为200 ml或400 ml。

1.2.3 不足量血的判定 200 ml血液, 采集不足180 ml判定为不足量。400 ml血液, 采集不足360 ml判定为不足量。

1.2.4 统计学方法 分别对A组和B组足量采血者和不足量采血者人数进行统计, 用SPSS12.0软件包做统计分析。计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组和B组足量采血者和不足量采血者人数分布 A组中不足量人数占3.27‰, B组中不足量人数占1.71‰, 经统计学分析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A组和B组足量和不足量采血者人数分布(n)

2.2 大学生献血者中初次和再次献血者人数分布, 初次献血不足量人数占3.91‰, 再次献血不足量人数占1.57‰, 经统计学分析初次与再次献血不足量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大学生献血者中初次和再次献血者人数分布(n)

3 讨论

大学生不足量采血率明显高于献血屋的自愿无偿献血者,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尤其是初次参加献血的大学生发生不足量采血的人数明显增加, 初次与再次献血不足量人数有显著性差异。基于以上差异应该分析大学生采血不足量率高的原因, 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 减少不足量献血的发生,保护无偿献血者, 降低因献血不足量而造成的血液报废, 保证血液质量。

3.1 大学生采血不足量率高的原因

3.1.1 大学生参加无偿献血大多数是第一次, 由于对献血认识的不正确和对献血知识不了解, 从而存在不同程度地心理恐惧和思想顾虑;加之平时很少接受静脉穿刺注射, 害怕穿刺疼痛, 尤其是在看到采血针较粗时, 更加剧了对献血的恐惧感。

3.1.2 有一部分大学生对献血准备不充分, 因晚上学习或上网等原因而没有休息好, 第二天就去献血, 有的学生甚至是空腹献血, 容易引发献血反应。

3.1.3 由于高校学生献血时人员比较集中, 采血量相对较大, 采血护士对血管过细, 血流缓慢的献血员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导致采血时间过长, 纤维蛋白析出有凝块堵塞采血针头及导管。

3.1.4 由于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差, 一旦有献血反应发生即引起连锁反应, 导致不足量血增多。

3.2 预防

3.2.1 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尤其是参加无偿献血的大学生更具爱心。要在校园开展形式多样的无偿献血宣传活动, 广泛宣传血液的生理知识、献血流程及献血前、后的注意事项, 使大学生对献血有正确的认识,从而自觉参加献血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以减少不必要的献血不良反应, 避免献血不足量的发生。

3.2.2 初次献血者的共有特征是精神紧张。当献血过程中产生心理应激反应, 即个体察知的需求和满足个体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 表现出心身紧张状态超过个人忍受限度时, 就会使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而发生献血反应[3]。因此, 要重视对献血大学生的心理疏导, 减少献血恐惧感。在献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注意尊重、关心献血的学生, 以诚恳和蔼的态度、熟练的技术赢得献血学生的信任, 以正确的方法、时间压迫针眼, 防止出血, 每次献血后嘱献血学生静坐休息10~15 min;同时要注意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通过交谈来分散其注意力, 营造较为轻松愉快的献血环境 , 解除献血学生的紧张心理, 以便顺利地完成献血。

3.2.3 采血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衣帽整洁, 主动使用文明用语, 接待献血者要热情, 细心解答献血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鼓励和关心献血者。如献血者感到饥饿, 可以让献血员先吃一些血站为献血员准备的食品,适量饮水后, 再进行采血, 以减少低血糖反应。另外采血护士应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穿刺技术, 并具备敏捷的反应能力和准确的判断力。一针率应达99.9%以上, 以减少献血者出现皮下渗血和血肿等轻度的献血反应。

3.2.4 采血医生应加强对献血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和护理,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避免血液不足量。同时在采血过程中注意疏导献血员, 一次不能进太多人员,保证不拥挤, 空气流通, 对献血反应者尽量采取隔离措施,以防发生连锁效应。

在加强无偿献血的广泛宣传、改善采血条件和环境、提高采血医务人员素质的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献血者的心理疏导和干预, 给予足够的关怀和信心, 使其精神放松, 并把情绪调到最佳状态。这有利于减少献血不足量的发生, 既有利于保护献血者, 又有利于降低因献血不足量而造成的血液报废,确保血液质量。

[1] 李咏梅.长沙市无偿献血者的调查分析.临床输血与检验, 2007, 9(1):15-17.

[2] 王淑荣, 闫皓, 程彦, 等.无偿献血者基本情况调查.临床输血与检验, 2006, 8(2):138-139.

[3] 陈莉, 赵莉华.心理学知识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应用.中国输血杂志, 2003, 16(2):138-139.

2014-07-08]

116001 大连市血液中心(李萍);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季宝建 赵光显)

猜你喜欢
无偿献血者献血者大连市
大连市第六十九中学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2018年南宁市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特征分析
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
大连市救助管理站:多个“第一”背后的秘密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Study on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of English listeningusing American TV series
优质护理对无偿献血者护理效果及血液质量的影响分析
DALIAN THE SEA IN THE NORTH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