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师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学者型”教师教育改革(1945-1965年);能力本位与多元文化结合,“二元化”教师教育改革(1966-1980年);教师专业发展与水平提高,专业化教师教育改革(1981-2000年);提高教师质量标准,高质量教师教育改革(2001年以来)。李克军博士新著《战后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对美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历程的背景、进程、内容、效果以及特点和趋势进行的系统研究,从质量保障的视角对战后美国教师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脉络清晰的梳理,对我国教师教育发展历程中的问题与矛盾、机遇与挑战、梦想与未来,都有参考的价值。
作者始终以“每一阶段改革都以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为目标,改革自始至终伴有质量保障措施”为主线,串起整个美国教师教育发展史,挖掘到美国教师教育的成功之处——“质量保障”贯彻始终,并提炼出以下几点成功经验:
遵循客观规律。教师质量是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核心因素之一,所以,美国始终将教师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形成了“教师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
下大力气保障教师教育质量,建立完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教师教育改革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两大特点,开放性体现在构筑了全美教师教育认可委员会、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州际新教师评估援助联合会的三套标准,组成了“教师培养和发展的连续统一体”的质量保障体系,成为保障质量的三大支柱。多样性则体现在:联邦政府、州政府、大众传媒、州级层面教师教育机构认证和资格认证体系等组成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主体。
改革教师教育体制,构建开放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美国于20世纪50、60年代基本实现了大学化、大众化的教育,教师教育的职能在此过程中实现了从单一到统一,由封闭到开放,实现了学制年限延长,规格提高,教学内容充实多样等变化。
构筑开放式的教师教育模式,推进了教育内容的创新。实现了教育过程、资格审查与实习过程相结合的开放培养体制,建立了专业发展学校,教师实际能力培养得到进一步重视,教师教育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和程序化。
确立教师专业标准,推进教师专业化建设。美国提出建立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质量和教学质量的最佳方案即是“教师专业化”,创立了全国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以前述的“三套标准”为核心的质量保障体系在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完善和构建现代教师教育制度。质量保障视角下的美国教师教育改革,在其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使得其现代教师教育制度逐步完善,走过了自然养成、组织化培养的道路,教师教育的培养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职业定向走向专业发展,呈现出高度的组织化与专业化。
李克军梳理了我国教师教育从19世纪末盛宣怀创办“明体达用,勤学善诲”的“南洋公学师范院”至今的历史,揭示出我国教师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危机:我国教师教育在质量、特色、水平等方面存在差距,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师范院校在追求综合化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弱化教师教育的倾向;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有待于因地制宜,探索多元化路径;教师教育课程配比失衡,未来教师知识结构受到质疑;教师教育还存在重职前培养、轻职后培训,职前职后分离的问题。教师专业化水平低,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借鉴美国优先发展教师教育的经验,我们应始终将教师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
(据《中国教育报》)
(责任编辑 林云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