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道德领导的反思与践行*

2014-09-02 03:10刘月兰张严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愿景领导者共同体

刘月兰+张严

摘 要 美国教育管理理论的重要代表萨乔万尼最早提出了学校道德领导理论,其理论核心是构建学校的共同愿景,形成学校共同体。本文从阐述道德领导理论的核心理念出发,对道德领导理论在学校管理的实践进行反思,进而提出践行学校道德领导的有力措施。

关键词 学校道德领导反思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非理性主义的道德领导日益成为符合学校发展的重要领导理念。道德领导成为创造以人为本的学校环境、提高学校管理效率与激发教学活动持久动力的基本途径。

一、学校道德领导理论的内涵

1.道德领导理论的缘起

20世纪以来的教育管理理论经历了古典组织理论、人本管理理论、管理决策理论、交换型与变革型领导理论及分布型领导理论的发展历程。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管理理论也逐渐走向了独创阶段,美国教育管理理论代表托马斯·J·萨乔万尼(Thomas·J·Sergiovanni)在1992年提出的道德领导理论,标志着教育领导理论的研究进入了独创阶段。萨乔万尼针对传统工业组织之强硬呆板的理性主义领导模式进行反思,从感性和价值观的角度来研究学校领导,提出了“道德领导”的概念。1993年,他在《领导的建构》一文中呼吁学校管理应重视道德领导理论的重要作用。他提出,“行政管理和人际关系的形象不能再作为学校领导的核心。强大的、直接的教学领导也不再是学校管理者作为领导者的领导形象。道德领导、仆人式领导以及管家式的领导在实践中应用广泛,却没有在教育管理理论上得到多少认可”[1]。到了21世纪,道德领导理论在西方管理界的领导力逐渐显现出来。豪威尔(Jon·P·Howel)等人指出,道德领导思想是新世纪最有效的领导力思想之一,他认为道德领导理论指出的领导的替代者和学校共同体的思想提供了很多传统意义上由领导的指挥、奖惩、人格魅力所赋予的东西,学校成员自我管理、彼此信赖、互相帮助和鼓励,从而实现大家共同的目标[2]。此后,道德领导理论也逐渐在学校管理中广泛运用,成为新世纪最有效的领导力思想之一。

道德领导理论提倡以人为本的领导,学校道德领导不仅使学校从组织走向学习共同体,也是校长从道德层面树立权威,激励教职工具有激情地工作的一种方式。萨乔万尼认为领导的个人愿景塑造了领导的心智图景,从而驱动领导决策和行动,而对决策和行动的反思,转而重塑了领导的主观愿景[3]。

2.道德领导理论的实践内涵

萨乔万尼认为,在管理实践中,学校常会犯一个错误,即只强调把事情做正确,而不是去做正确的事情,学校的管理者被迫去实施,而不是去引领[4]。道德领导理论提倡用道德权威去驱动领导实践,校长的角色是领导者的领导者、思想的追随者和追随服务的仆人。

(1)构建领导者替身

构建领导者替身,即构建领导者的领导者,是道德领导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策略。在道德领导的学校管理中,校长无需直接领导,而是应该从繁杂的工作中抽身出来,将适当权力赋予领导者替身,这样可以减少校长的工作量和压力,从而使校长将精力用到其他重要的方面。传统的直接领导应该被“服务者”所取代。构建领导者替身并不是领导者不再领导,而是旨在将领导者的注意力从领导者本身转向关注共同体规范、专业理想、充溢的工作状态和团队精神四个方面。

共同体规范即使共同体成员清楚其责任和义务,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做。例如,共同体成员应知道需要以什么样的共享价值观、目的和承诺来维系共同体;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应是什么样的关系;成员应清楚有什么义务和如何履行这些义务等。一所学校若想做到真正的改革,就应该把学校作为一个共同体,教师、家长、管理者、学生等全部参与进来。

在学校道德领导中,专业理想包括校长的专业理想和教师的专业理想。校长的专业理想是打造名校,而教师的专业理想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校长的专业理想可促进学校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独特的办学思想,而教师的专业理想又要求教师在培育学生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教育德行,应以高尚的师德来关怀学生,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充溢的工作状态的前提是制度上需用激励性制度来替代约束性制度。道德领导理论强调要从激励性因素中去寻找教师充溢的工作状态的动力,用激励性制度来激励教师的积极动机。

团队精神是提高教师工作绩效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在实际的学校管理中,成功打造团队精神的学校并不多。主要的原因是学校不能在领导价值观、领导方式和规范结构等方面实现相应的变革。如果学校仅仅是着手于组织结构的改变而未对规范结构进行调整,那么至多是造就人为的团队精神形式。萨乔万尼认为,“为了美好的事情而做”的动机远比“为了奖赏而做”的动机更具有持久力,前者能让个体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

(2)塑造共同愿景及发展有德行学校

学校首先应当塑造共同愿景,以发展有德行的学校为价值取向。学校的共同愿景是指校长和教职工所选择的学校活动的方向和方式,即校长和教职工所期望的未来学校的状态。共同的学校愿景有助于帮助学校确立更高远的目标、发现现有实践的不足、激发新的有创造性的思想和行动方式,从而有效地促进学校的发展与变革。实施道德领导同时有助于学校发展成有德行的学校。有德行的学校是指以合乎道德的人文关怀为学校氛围,以造就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者为目标,在这样的氛围中,家长、教师、学生和社区都是伙伴,互惠互依[4]。而发展有德行的学校就需要校长把个人的理念转化为全体教职工的共同愿景。道德领导理论将学校分为三类:无能型学校、能力型学校和卓越型学校。无能型学校的学校秩序混乱、人际关系紧张、学生的学习成绩差、校园暴力问题严重;能力型学校能克服无能型学校的缺点,比无能型学校令人满意;而卓越型学校则是超出了“满意”的期望值,学生和教师的表现都比一般的期望值高。道德型领导可以为学校提供有力的动机和方法支持,在建立共同愿景下发展有德行的学校,从而才能使学校成为卓越型学校。

(3)培养自我管理的信奉者

在学校中的个体,大多数只是处于“遵从”的工作和学习状态,愿意全心全意为学校奉献的个体只占少数。下属习惯了领导告诉自己应该去做什么事情,从而尽力去完成,即只会去做领导要求和期望去做的事情。以科层和心理权威为基础进行管理的校长并不能真正地鼓舞和提升学校成员去最大限度地投入以获得完满的绩效,也无法使成员建立真正内心的共同愿景,不断地追求卓越,一旦失去奖励或监督,就无法进行自我管理。萨乔万尼的道德领导理论强调的是学校应当培养“信奉者”。信奉者的特点是无需监督的情况下依然工作绩效良好,自发主动地知道需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在合适的时机作出正确决策,即拥有自我管理的能力。萨乔万尼的道德领导理论认为,如果希望教师有持续尽责的表现,那么学校的领导者就必须培育“信奉者”而不是“下属”[4]。而信奉者所信奉的是有关学校是什么样和能够变成什么样的愿景,有关教育学的信仰、价值观与标准。只有信奉者和领导者所依从的是学校的共同愿景时,信奉才能成为学校道德领导的基础。

总之,道德领导理论所注重的领导行为是:在学校的发展中要以学校的共同愿景为目标,建立共同体,及时转变领导方式,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以专业理想的承诺来打造团队精神,让教师在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的同时,也随着学生和学校共同发展。

二、对学校道德领导的反思

1.认识学校及学校领导所处的阶段

endprint

道德领导对于引领学校向更高的阶段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传统的学校领导方式只能将学校从“无能型学校”建设成“能力型学校”,而道德领导,可以将学校引领至“卓越型学校”。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学校的成长与发展都存在着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阶段性,而学校领导的领导能力和境界也存在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并且其发展阶段与学校的发展阶段相关。因此,认识学校及学校领导的阶段性,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践行道德领导。如果一个学校处于生存阶段,基本的物质条件都难以保障,学校成员的低层次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此时该学校就不适宜实施道德领导,采用交易型领导可能更具有实践意义。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可以进行道德领导,应以学校的阶段为基础来考虑。

2.领导者与领导者替身的道德水平

道德领导理论使得我们认识到领导者自身优良的道德品行是实施道德领导的前提。领导者的道德品行可以影响学习共同体成员的道德水平。那么,学校道德领导者需要具备的品质基本上概括为:渴望做正当的事、是道德方面的先进者、会考虑所有利益相关者、有坚强的伦理性格、公正以及遵从原则决策、能将道德智慧与管理智慧相结合等。同样,以领导者为核心的领导者替身作为一个共同体规范的团体,也需要拥有这些基本的品质,从而才能更好地提高学校领导班子的核心凝聚力,塑造共同愿景。

3.专业权威的重要性

实施道德领导,是以道德权威为基础,但同时应注重专业权威的重要作用。专业权威重视教师的专业知识,这种权威来自工作环境和教师本身,来自内化了的价值观。学校要做到的,并不仅是表面的尊重,而应努力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将专业价值观和实践认可的原则转换为专业标准,赋予教师一定的学术权力和自由,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要求教师为达到专业标准而相互问责。教师作为共同体的一员,在道德权威和道德因素的驱动下,接纳共同体的价值观,将价值观和信念内化,从而转化为行为标准,发扬团队精神,注重教师间、师生间的和谐,共享专业价值观和对共同事业的承诺,以高尚的师德来实现专业理想。

总之,学校道德领导是改变学校不良现状,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5]。在中国,很多学校的管理基本上是体现为对管理要求的反应而不是对教育要求的反应,校长多采取的是“对领导负责”的态度,或是纯粹为了获得实际的利益。不少领导者依赖权威而忽视了责任、义务、自我牺牲等概念,对学校并非实行人性化管理,从而导致学校效能并无实质上的飞跃。道德领导则旨在打造“卓越的学校”,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即将教育作为一项公共事业而非仅仅注重效率的企业管理,强调学校管理中应注重对“人的关注”,并提出一系列的实践观利于借鉴实施。

三、学校道德领导的践行

1.领导者方面

(1)建立以信奉为基础的领导团队

要实现道德领导,学校领导首先应当培育“信奉者”,因为信奉者是能对有关教与学的信仰、标准和价值观作出承诺的人[6]。其次,学校的道德领导应做一个“真诚”的领导。真诚的领导会使决策和民主参与相结合,从而与其成员为了共同愿景而去努力。真诚的道德领导是值得成员信任的,同时也信任他人。而这种相互信任是逐渐形成的,包括尊重他人的知识、技能、专业判断;信任他人的品格,如尊重协议、鼓励互助的意向;说真话、勇于承认错误、做好保密工作等。

这里指的信奉并不是指对领导的个人魅力和风格而产生的盲目的信奉,而是领导者和信奉者全力投入到某种可以连接至他们理念系统的东西。这样一来,校长处于顶端、教师和学生处于底部的传统层级制会发生改变,以道德权威为核心的学校管理中,无论是校长、教师或学生都处于顶端,这种位置服务于处于信奉中心的理念、价值观和承诺。在这样的状态下,信奉者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而不再像传统组织的下属去“遵从”领导者。

(2)公平的实现

对学校道德领导而言,应对所有个体予以平等地对待与尊重,即采用公平原则来对待包括家长、教师、学生、管理者及学校共同体的每一位成员,学校每个成员都有权力为自己的利益提出诉求。而要做到真正的公正,道德领导者首先要创造的是一种“无知之幕”的学校关系结构,即学校每个成员并不清楚自己在学校层级结构所处的位置。只有这样,学校成员才会真正按原则办事而不作出任何自利的决定。一名道德领导者在决策时也应使自己处于“无知之幕”的状态下,设身处地为学校利益主体即学校共同体的成员着想,对所有成员平等对待,每一个学校共同体成员都感受到自身价值在学校的共同愿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领导属于每一个人,只有这样,学校才能营造出平等公平的氛围。

总之,道德领导者需要正确认清自己与领导团队的角色,认识到学校共同体之中的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用公正与关怀对学校共同体成员予以信任,最大限度地发挥成员的潜力,实现学习共同体的最大利益。

2.教师方面

(1)“责任与义务”的动机激发

传统的学校管理理论是以外在动机的激励为主,强调外部奖赏,领导者赏罚分明。这样做的结果是使下属的眼光变得狭隘而缺乏创造性,机械地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只会“把事情做正确”而不会考虑“做正确的事情”。而道德领导所倡导的是以内在动机的激励为主,它常与关注于人际关系的领导方式相关,保证员工在一个愉快、有趣、轻松、和谐的人际氛围中工作,这种激励方式有助于帮助打造教师的团队精神,持久提高工作绩效,帮助教师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当下属发现工作是有趣、愉快而富有挑战性时,就会自发地、积极地去勤奋工作。“责任和义务”这种激励方式,比外在的物质报酬起到更长久的激励作用。学校的成员如果对建设学校这一学习共同体的共同愿景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认同,体会到在学校中自我实现的可能性,就会愿意付出额外的精力和劳动,从而做到“为了美好的事情而做”而不是“为了得到奖赏而做”。

(2)教师参与学校事务

在很多传统学校领导理念之下,教师长期处于一种“局外人”的位置,按部就班地把自己放在“下属”的位置来执行上级的计划。而道德领导则强调让教师参与事务,教师不是简单地重视上级命令的执行者,还要参与“决策、组织和引领”。学校领导应引领学校改革的方向,确定教师的职责,给教师充分的自主决策的空间,引导教师参与学校事务。同时创造开放的平台让教师随时充分了解学校事务的动态,让教师充分享有对学校重大事务的理念、决策的知情权,从而体会到自身作为学校共同体的成员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如果用传统的行政权力的形式强行命令或是以任务分配的方式强行实施,会导致教师产生消极应付或抵制的情况。

(3)构建教师的专业理想

实现道德领导,应培养每一位教师的专业理想,而不是像传统的学校领导理念那样将注意力放在专业能力较高的教师身上。学校应鼓励教师走在教学的尖端、大胆试行新的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活动、关心教学活动本身。同时,为教师提供学习先进教学理念的机会,如定期开办学习讲座、课程研讨会议以及参与校际之间的交流学习等。这些可以促进教师自身能力的发展,有助于教师全身心投入到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专业理想中,从而最终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3.学生方面

道德领导倡导的是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以人为本”中的“人”,其作用主体是作为学校共同体的主要成员——学生。道德领导的核心并不仅是定位于学校管理者和教职工,更重要的是建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体系。首先,道德领导应培养学生自我管理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明确学习本身的目的,知道怎样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其次,学生作为学校共同体的成员,更应享有学校相关事务的参与权与知情权。一所道德领导为主导领导理念的学校中,学生是受到尊重与公平对待的。最后,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资源使得学生全面发展,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创新思维、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如给予学生合理的权力自主管理社团,参与学校后勤服务;为学生提供满足其发展需求的教育平台;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明晰其即将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具备的责任与义务,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发展为教育目的。

在现今学校管理中,管理者或领导者越来越注重“人”的因素,强调人在组织中的作用,要善于激发组织成员的内在动力,共同实现组织目标,从而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学校道德领导则是将一所学校从能力型学校转化为卓越型学校的有效途径。道德领导注重建构学校共同愿景,注重信念、价值观、责任和义务。这对于构建和谐、健康、卓越的校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道德领导的实践过程中,应以全面系统的视角,真正做到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及家长之间的沟通互动,在这样的校园中,每一个成员都遵守学校共同体规范,明确教育的价值与信念,建立共同的愿景和目标,为学校的卓越发展而努力。

——————

参考文献

[1] 童宏保.萨乔万尼·道德领导理论与实践.比较教育研究,2012(1).

[2] 乔恩·P·豪威尔.有效领导力.付彦,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 托马斯·J·萨乔万尼.校长学:一种反思性实践观.张虹,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 托马斯·J·萨乔万尼.道德领导——抵及学校改善的核心.冯大鸣,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5] 石一.论学校道德领导.教学与管理,2004(4).

[6] 徐萍.对学校道德领导的几点思考.教育与管理,2006(4).

[作者:刘月兰(1968-),女,江苏沛县人,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张严(1985-),女,湖北襄阳人,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在读硕士生。]

【责任编辑张茂林】

*该文为兵团社科基金项目“新疆学龄人口变动中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研究”(12YB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愿景领导者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冬日的愿景(组章)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共同体的战斗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闭目塞听,才是领导者的第一大忌
真诚是领导者的最高境界
金圣节能清净剂 节能减排领导者
我军早期著名的领导者黄公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