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洁
(广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
“V-上”和“V-上げる”中后项动词的非范畴化
王育洁
(广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
小论以语法化研究中的非范畴化理论为指导,考察“V-上”与“V-上げる”在非范畴化阶段的异同。据比较分析,可以得出“V-上”在非范畴化阶段获得了表示动作的完成或开始的语法机能及表示诙谐语气的语法功能,因此可以视为进入了次要范畴变化阶段。与此同时,“V-上げる”在非范畴化阶段获得了“表示强调语气”,其作用相当于副词,因此可以视为进入了中间范畴。除此之外,还获得了“动作完成”、“增添谦虚语气”、增加‘赞美’的语气这三种属于次要范围变化的意义。
V-上げる; V-上; 复合动词; 非范畴化
语法化通常指语言中有实在意义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示语法功能的成分这种过程或现象。实词的使用频率越高,就越容易发生语法化。根据这个原则,在中日复合动词的构成要素中,“V-上”同“V-上げる”应该可以说是语法化现象较广泛的后项了。因为据南场尚子(1991)的调查,在日语中“V-上げる”结构的复合动词共129个,位列日语复合动词后项构成要素使用频率表第11位。较之日语,汉语复合动词构成要素“上”的使用频率更高。在《现代汉语频率词典》收录的984个常用动词中,词后可以接续“上”并构成新的复合动词的数目多达465个,换言之,将近一半的动词都可以和“上”组合成新的复合动词。中日语里“上”本意都是“自下而上的移动”,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其语法化程度渐渐加深,因此也产生了多种与本意相差甚远的意义。
在语法化研究中,非范畴化是实词虚化的重要原则。刘正光指出:“在语言研究层面,我们将非范畴化定义为在一定的条件下,范畴成员逐渐失去范畴特征的过程。这些成分在重新范畴化之前处于一种不稳定的中间状态,它们丧失了原有范畴的某些典型特征,同时获得了新范畴的某些特征。”[1]61-62由两个动词组合而成的复合动词,在组合过程中,其前项或后项往往丧失了原意和格支配能力,转而表示某一语法功能,因此在词性上渐渐接近功能词,即进入了功能词范畴。对与这种变化现象,笔者认为可以称作复合动词构成要素的非范畴化。关于复合动词的非范畴化,《语法化学说》在论述动词的非范畴化提到了印地语的复合动词,并指出复合动词构成要素的非范畴化特征有“丧失意义和独立性”和“带有时、体和语气等标记”。这种变化也出现在日语和汉语的复合动词中,有不少复合动词的构成要素都丧失了意义,转而带有时、体和语气等标记。“V-上”和“V-上げる”这类本意一致的动词,随着中日语言使用习惯的不同,在非范畴化的过程中也发生了相似或相异的变化。比较分析这类动词在非范畴化过程中的意义变化,不仅能增进日语学习者对动词意义变化的理解,并且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小论以此为出发点,从动词意义变化的角度,试比较分析“V-上”和“V-上げる”非范畴化过程中的异同。
图1 非范畴化的一般途径
小论的数据来源于《广辞苑》、《汉语大词典》、《汉字大字典》。笔者分别从《广辞苑》和《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中抽出“V-上げる”和“V-上”结构的复合动词。但是除了词典收录的动词外,还有一些在生活中使用,但未被收录入词典的动词。针对这类动词,笔者在以上三本词典中选出中日所有动词,在其后面附加“-上げる”或“-上”,之后再根据网络检索及笔者语感(只限汉语)来推断这类的“V-上げる”和“V-上”能否成立。最后,整理出所有“V-上げる”和“V-上”结构复合动词,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
笔者根据整理的「V-上」结构复合动词,分析动词“上”在复合动词后项中的意义变化后发现,「-上」在动词复合的过程中,渐渐偏离了原来的语意,转而获得了语法功能,可以说是进入了次要范畴。但是并没有发现有中间范畴——副词化的现象。
(一)时标记化——表示动作完成
(1)娃娃们都闭上嘴,屏住呼吸。/子どもたちは口を閉じて息を殺した。
(史铁生『插队的故事』)
(例文出典:中日对译文库(第一版)(2003)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下同。)
(2)最多三天,咱就能把地种上。/三日もあれば耒助えるな。
(浩然『金光大道』)
“上”原意为“自下而上的移动”,但在上述「V-上」复合动词中的「上」语义发生了变化,不再表示下至上的位移,而是表示动作的完成。例如“闭上”相当于日语的“閉じた”,“种上”等同于日语“(種を)蒔いた”。不过这里的「V-上」不单表示动词的完成,根据《汉语大字典》的“上”的解释为“加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或者动作的结果”[4],此外蒋华(2003)指出“‘上’表示‘V’的结果是指‘上’用于谓语动词之后,充任补语,表示某种结果义,其后仍带有宾语,但不能是表义具体的处所宾语。”[5]46因此“闭上眼睛”不仅包括“闭”这个动作的完成,还包括了闭上眼睛这个结果。
(二)时标记化——表示动作开始或持续
(3)他们刚喝上酒,你到西屋等一会儿吧。/あの人たちはいまお酒を飲み始めちゃったんだよ。こっちでちょっと待ってておくれ。
(浩然『金光大道』)
(老舍『骆驼祥子』)
根据汉语意义就能得知例文10中“喝上”表示“开始喝,持续喝的动作”之意;例文11的“骂上”也包含“开始骂,持续骂的动作”的之意。梁银峰(2007)在《汉语趋向动词语法化》中曾指出“上”含有动作开始之意。《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中关于“上”的意义扩张,也有“表示动作的开始或者持续之意”的解释。综上所述,可以得出“V-上”除了表示动作开始时外,也可以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
(三)语气词标记化―表示诙谐、轻松的语气
(浩然『金光大道』)
(王蒙『活动变人形』)
例文中“V-上”中的“上”也完全偏离了原意。比较例文的中日互译,可以发现“玩上”、“买上”等同于“玩”和“买”,即使去掉后项的“上”,语义也不会有多大的改变。但是,后项“上”的增加,则给全句增添了一种幽默、诙谐的语感。蒋华(2003)指出:“‘上’是一个表示语气的汉字,为行文增添了轻松、诙谐的语感。”[5]47同时也分析道“上”等同于“它”,“跑上几圈”可以换“跑它几圈”。因此可以得出复合动词后项构成要素“上”在某些情况是表示语气,为文章增添了一种诙谐,轻松的语感。而根据网上检索可以推断出,表示轻松语气的“玩上”、“买上”这类动词多见于口语。
通过考察广辞苑中收录的“V-あげる”类复合动词,笔者发现,“V-あげる”类复合动词在使用过程中,随着语法化程度的加深,其语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一)中间范畴副词化——表示动作意义的强调
(川端康成『雪国』)
(2)友人が来て、いきなり、このオジサンに糸帝め上げられたのでは、たまらないと思い、「いや、ボクが早く来すぎたんです」と、慌てて弁解した。
(乙武洋匡『五体不满足』)
(二)时标记化——表示动作的完成
(夏名漱石『心』)
(川端康成『雪国』)
(三)语气词标记化——增加谦逊语气
(井上靖『あした来る人』)
(6)俺はもうねえんだ。班長に召し上げられたんでね。どうだろう、もう少し分けてくんねえか。
(四)语气词标记化——增加“赞美”的语感
(平川裕弘『マッテオ·リッチ亻云』)
小论以语法化的非范畴化理论指导,分析原意一致的「V-上」和「V-上げる」在非范畴化阶段的表现。据笔者考察后得出,在非范畴化阶段,「V-上」和「V-上げる」有如下变化(见表1):
表1 后项非范畴化的异同
但因笔者力未所逮,本文中许多地方亟待更细致的考察及分析。比如“V-上“在表示诙谐、轻松语气的同时,伴随着音变现象——原本为四声的“上”发音会趋轻。与此同时,日语“上げる”在动词组合中是否也有相似现象发生呢?笔者将在今后的研究中,对其作进一步的考察。
[1]刘正光.语言非范畴化——语言范畴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鲍尔·J·霍伯尔,伊丽莎白·克劳丝·特拉格特.语法化学说[M].梁银峰,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光盘版[M].香港:商务印书(香港)有限公司,2002.
[5]蒋华.趋向动词‘上’语法化初探”[J].东方论坛,2003(5):45-48.
[6]姬野昌子.衤复合動詞の構造と意味用法[M].日本:ひつじ書房,1991.
[7]寺村秀夫.日本語のシンタクスと意味Ⅱ[M].日本:くろしお出版,1984.
[8]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现代汉语频率词典[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5.
[11]汉语大字典编纂委员会.汉语大字典[M].武汉,成都: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99.
[12]刘月华.实用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刷馆出版社,2001.
[13]郭永刚.日语复合动词中的甚词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3):139-141
[14]梁银峰.汉语趋向动词的语法化[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AComparativeStudyonDecategorizationofPost-verbinCompositeVerbbetweenChineseandJapanese
WANG Yu-jie
(GuangxiNormalUniversity,Guilin,Guangxi541004)
Decategorization is one type of grammaticalization Decategorization refers to the phenomenon changing from major category(noun)to intermediate category(adverb and adjective)and finally to non-major category(preposition,auxiliary verbs etc.).Composite words like“V-ageru”in Japanese and“V-shang”in Chinese are similar in their composition and meaning.Owing to their high frequency in these two languages,they have a high degree of gramarticalization.While,what are their differences in decategorization?Therefore,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in this paper,the author tries to set up a standard of comparative in decategorization so as to compare their differences in intermediate category and non-major category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V-上げる,V-上; compound verb; decategorization
2014-08-06
王育洁,1987年生,女,湖南双峰人,助教,研究方向:日语语言研究。
H36
A
1671-9743(2014)09-0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