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广
(怀化学院 体育系, 湖南 怀化 418008)
武陵山片区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发展原则探究
谭 广
(怀化学院 体育系, 湖南 怀化 41800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以及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并通过社会学、民族学等学科视野对武陵山片区民族体育现代化发展的原则进行相关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武陵山片区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的原则应突出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性;保持民族传统体育的大众性;完善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性和规则性。传统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的基石。
武陵山片区; 民族传统体育; 原则
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积淀特别丰厚,覆盖面广,其形态繁多、特色浓郁、具有原生态性、文体共生性、地域性、自娱性、群众性等多种特征。民族传统体育要走向世界,超越各种时空、社会、文化界域的限制,其发展的可能性、必然性及其发展的方式、速度、规模等都取决于该民族体育项目发展的内、外部文化动因及其运行机制的相互关系。在当前西方竞技运动和奥林匹克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体育环境中,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环境、生存空间和文化基础不断异化和泛化[1]154,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流失严重,令人扼腕叹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因此,如何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如何使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及其现代化,延续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命力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同时,为政府要求“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促进民族文化融合等问题提供理论与政策的支持,其应用性和现实意义不容置疑。
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是指民族传统体育应主动适应社会转型的自觉发展和创新过程,亦是一个全面可持续的发展过程[2]。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表现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竞技化、科学化、生活化、市场化、人性化以及传承的自觉化等诸多方面。民族传统体育一直以来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以及科学的评价标准。因此,通过对武陵山片区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研究,利用相关理论分析社会转型中武陵山片区民族传统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探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探寻武陵山片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规范,将实践措施上升到理论规范的角度去寻找它的普适性,这不但能够丰富和发展武陵山片区民族体育文化的学科内容,还能对民族体育文化研究和学术评价提供基础性的理论参照。
(一)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分布分析
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发展的支持,武陵山片区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别是一些竞技性较强、表演价值较高的项目也已经走进了各种类型的运动会,如全国舞龙舞狮比赛等[3]7。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表演类项目的实践方面,各项目竞赛规则制定也日益完善。2003年由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宣传司共同制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赛和表演项目规则及裁判法》对抢花炮、珍珠球、蹴球、木球、秋千、民族式摔跤、马上项目、射弩、打陀螺、押加,以及表演项目等的竞赛规则作了详细的规定和解释[4]187,这些都规范和促进了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发展。从之前的学习观摩到参与竞争到项目的全国领先,说明了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受到了各个省市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从财力到物力上的支持逐年增多,这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传承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基础。
武陵山片区盛行着多种多样的民族体育运动,其中,也有一些民族项目出现一定的交叉,构成了蔚为壮观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资源(见表1)。
表1 武陵山区各地地域特点、习俗文化、主要体育项目表
(二)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分析
1.鲜明的地域特征
武陵山片区地方特色明显,地形条件复杂。其地势西高东低,山地、丘陵、高原占全区总面积的90%,其中云贵高原以山地为主,武陵山等大小山脉遍布,四面环山。这些多样的地理环境促成了不同的经济类型。人类用文化,特别是文化中的技术这一要素,帮助自己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获取资源,求得生存。因此,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自然地理条件是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民族文化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自然环境是氏族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同时还对种族特征产生明显的影响,制约和决定着民族的变化和发展。某一民族经济由于聚居于某一特定地域而受环境特点和资源条件的影响,使民族特征表现出强烈的地域性,某一地域也往往由于特定民族的聚居而表现出地域的民族性。由于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使各少数民族形成了独自的传统体育项目。即平原和高原、山地与水乡的少数民族各不相同。如山区的民族常常开展攀越、登山、竞走等活动,像苗族的爬花杆,傣族的溜索等,在水乡的民族多开展赛龙舟、潜水游戏等水上活动,像土家族的潜水游戏等等。
2.浓烈的节日依附特征
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始终有着自己的本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登高,清明踏青,端午龙舟等,民俗节日是全民族参与的活动,传统体育成为民俗节日的主要活动内容。传统节日和传统体育相互渗透,紧密结合,形成了传统体育的节日依附特性。
3.典型宗教传承的关联特征
武陵山片区有一部分传统体育来源于民间传说、宗教信仰和曲折悲壮的民族发展史。这样的体育项目一般来说具有象征性或纪念意义。农业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求雨、敬神、敬祖的农耕信仰习俗,深深地影响着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许多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往往源于某一宗教活动。而在生活实践中开展这一活动,常常是对民族传统习俗宗教文化的沿袭。许多项目本身既含有宗教意义,又是宗教活动和节日庆典的重要内容,通过风俗习惯的沿袭而流传发展。
4.时代发展的特征
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各个时期都对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民族传统体育也就间接地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点。现代社会中,一些民族传统体育为了更好地发展,并为其他民族所接受,在器材制作、规则制定等诸多方面做了较大的改变,如射弩的弓和弦,抢花炮的花炮和发射器,在保留原有特点的基础上,也使用了一些现代材料。押加比赛的木质地板等等,这一系列的变化只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一个时代缩影,这种变化势必随着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而更具时代性。
(三)影响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主要因素分析
1.传统体育活动自身弊端的影响
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并不是所有项目都能够得到传承和发展:武术、秋千、龙舟、射弩、板鞋、高脚马等具有一定现代化的项目,它们大都具有了娱乐性、趣味性、健身效果,或与节日文化、旅游文化等传统休闲文化联系密切。同时,属于省、市乃至全国民运会项目,有政府相关部门的扶持或具有显著民族特色等特征的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一些项目不利于传承学习,不具备民族代表性,无显著民族特色等,将逐渐被人们淡化,甚至遗忘。
2.宗教信仰中颓废思想的影响
宗教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信仰,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宗教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在宗教信仰中寄托着一个民族特有的情感和内心的要求,表达着他们对社会人生的基本态度,许多传统体育活动从宗教信仰中演化而来,同时也给少数民族人民增添乐趣和强身健体的机会。
但是,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偏离娱乐和健康的轨道,变为娱神的活动,阻碍着它向民俗性、娱人、健身、科学、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他们受到祭祀的一些宗教活动定势影响和束缚而不能参与体育比赛。因此,原始宗教已成为制约边远落后地区体育发展的桎梏,妨碍民族体育交流、互补和提高,从而造成民族的狭隘。在民族间武术、舞龙、舞狮等活动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师承关系,非本族或非亲不授。同时,对一些外族具有娱乐和健身的效果的内容又不能兼收并蓄。而且,由于宗教思想,对一些颓废陈旧的程序、形式以及不得对祖先传下来的规矩轻易的删改,这对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有极大的束缚,制约了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掘和改造。
3.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的乏力
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缺乏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扶持。一般除要举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时,相关部门才举行相关的少数民族运动项目选拔赛,而且,并不重视其内涵文化的挖掘。平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活动几乎空白,更不用说单项比赛,这极大地影响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和提高。各级政府和体育部门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经费投入太少,缺乏必要的器材、设施而难以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些地方除了应付比赛外,平时基本没有训练,有的训练基地连器材也缺乏,严重影响了项目普及和人才培养。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予以支持,并从总体上做好宏观调控,调动当地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才是真正的有效扶持措施。
4.现代体育对民族体育的冲击
由于近代体育在中国的广泛开展,人们逐渐对各种现代体育项目产生兴趣,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身观念发生了转变,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也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加强逐渐在观念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生活以及现代体育项目对几近故步自封的生活观念产生冲击,由此而导致的少数民族居民对现代体育项目的认同和参与一定在程度上构成了对自身民族体育存在和发展的威胁。
5.缺乏专业的人才培养和社会认可
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需有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从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人才与从事现代竞技体育研究的人才存在一定的差异,缺乏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培养计划。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直接影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人们从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意识。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方面,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城市与民族地区的意识不平衡,提供给群众参与的机会少,这些都使人们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参与意识相对于现代竞技体育来讲就少得多。
(一)突出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性
民族传统体育在群体意识和集体凝聚力方面有着较强的磨合作用,每当举办如赛龙舟、板鞋、蹴球、毽球等体育项目时,村寨和部落的人们都是参与者或竞争者。这就使得族内人际关系更加团结,民族内聚力得到提高。突出发挥民族心理的文化内涵,才具有民族性,才具有生存的条件与发展的土壤,才有可能走向更大意义的辉煌。
(二)保持民族传统体育的大众性
武陵山片区各族人民群众是传统民族体育现代化的载体,民族传统体育来源于各个民族的日常生活,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除去一部分竞技精英项目外,更多的民族体育项目应该去精英化,要走向大众化。这样民族传统体育才能够传承和发展。
(三)完善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性和规则性
发展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必须在保持民族传统体育基本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秉承“多元并存、多向发展”的特点,提高竞技性。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必须与竞技体育、健身体育、休闲体育等现代体育相衔接,并借鉴日本柔道、韩国跆拳道的经验,制定简单、易行并且详细的竞赛规则。
(四)传统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的基石
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国家,继承传统,一直是中华文化强调的重要内容。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现代体育赖以生存的根本。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就是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这引起了西方一些学者的注意,他们开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解决工业化、现代化所带来的诸多问题的法门。中国传统体育正是在人类发展的新形势下,以它蕴涵的丰富文化资源为载体,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文化意义和现实社会价值。
当前,我国正处在以农业经济为基本特征的社会向以工业经济为基本特征的社会转型。武陵山片区各族人民群众是传统民族体育现代化的载体,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而目前我们面临的情况正是如此,民族传统体育,乃至总体的民族传统文化土壤在迅速地贫瘠化和荒漠化,民族传统体育将向何处去?这是新世纪中国体育人必须面对的一个严肃问题,我们不得不警觉,不得不深思,不得不拿出十足勇气认真反思和正视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的生存状态。
[1]王岗.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自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2]蒋东升.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相关概念辨析[J].体育学刊,2008(4):103-106.
[3]王岗.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的问题:文化模仿[J].体育科学,2006.
[4]王岗,王铁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2014-08-05
湖南省民委课题(2014-027)。
谭 广,1966年生,男,侗族,湖南芷江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G812.47
A
1671-9743(2014)09-0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