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
前不久,我上了一节口语交际公开课,教材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买文具”。这次口语交际的练习重点是:学会买文具,买文具时要注意把话说清楚,注意文明礼貌。课堂上,学生是以双重身份参与的:一是他们的社会角色——学生,另一个是他们在买文具这个特定交际环境中的角色——顾客、售货员。这种特定交际环境中的角色,是口语交际教学中互动的基础。要使学生在口语交际课上真正互动起来,必须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认文具,然后话锋一转,问他们有没有自己买过文具,激发了他们对文具的喜爱,调动了他们的热情,为买文具打下了情感基础。接着,我让学生观摩案例,为口语交际铺垫。最后,学生轮流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进行互动。这三个环节,层层推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但是,我的教学中有几个失误,这些失误不是弱化了学生的角色意识,就是突然把他们从角色中拽出来,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交际效果一般。那么,这几个环节该怎么处理才能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获得最佳的口语交际效果呢?下面是我的几点想法。
一、 优化案例,激发学生的角色意识
导入之后,我让学生观摩买书包的案例。
师:张晓丽同学去买书包,她是怎么买的呢?下面请王皓月和刘孟溪同学演一演张晓丽和售货员,大家一起看他们表演得怎么样。
学生表演。(台词是老师准备的,事先经过排练。)
其他学生像在看戏,非常兴奋,还发出一阵阵哄笑声。“顾客”和“售货员”动作忸怩,声音越来越小。
我把案例中的口语交际实践定位为表演,学生就真当成了看戏。演员表演时,其他学生冷眼旁观、窃窃私语甚至哄堂大笑,演员怎么能顺利、轻松地完成口语交际呢?演示达不到预设的效果也在情理之中,再加上这种模拟情境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徘徊在交际情境之外,无法进入角色。
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口语交际才能入门,提高口语交际水平也才有希望。“买文具”这个交际话题直接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我们何不直接从生活中汲取“养分”,再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呢?
我觉得可以把看学生表演改成看录像,用多媒体播放学生去超市买书包的片段。超市画面和生动的买文具过程能营造出购物的氛围,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走进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
二、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
学生观摩视频,学会购物后,我指名学生上台演示,让学生把讲台当做货架,摆上自己的文具,第一组演示买尺,第二组演示买橡皮。但是实际上他们都是模仿前面同学的表达,基本上是在重复同样的话。学生没有沉浸于角色之中,没有真正地进行交际。现实生活中的商店不可能只有三四样文具,学生们不再买这种虚拟情境的账。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言语活动,离开了这种特定的环境,口语交际活动就无法进行。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教师应该尽可能地给每一个话题创设与生活情境相似的交际情境。这样,学生不但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还会觉得新奇有趣。学生的交际情绪高涨了,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就被激发出来了。
学生演示时,老师可以准备道具——一个3层小货架,问问学生想买什么,把他要买的货摆到货架上;还可以对“售货员”说:“货太少了,再去进点货来。”如此,货架上不仅可以聚集班上同种类的大部分文具,也聚集了全班同学的目光。各式各样的文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更强化了他们的角色意识。有了这样的情境,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才能说得真实,说得具体,说得有趣,从而有效地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三、互动评价,维护学生的角色意识
学生轮流体验了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之后,我请了两组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韦欣露演的售货员怎么样?
生:我觉得她演得挺好的,很有礼貌,就是文具的价格定得太高了。
点评和被评的学生都成了需要教师来转达的第三方,而不是面对面的口语交际双方,“顾客”、“售货员”被教师从交际情境中拽了出来,角色意识和交际情境遭到破坏,交际的效果大打折扣。
课标要求:“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提高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其实,在人的世界中,交际无时无刻不在。课堂中的互动点评就是很好的练习机会。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道具等,帮助学生一步步进入交际角色,千万不能让学生从情境中游离出来,还原为学习者的角色,那样会对交际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总之,要上好口语交际课,就要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为他们创造良好的交际环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