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亚敏
〔关键词〕 情感教学;传情;激情;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3—0060—02
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开始重视课堂中实施情感教学。本文试就语文课堂中实施情感教学的重要作用和如何实施情感教学谈点粗浅体会。
一、语文课堂中实施情感教学的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绘声绘色的相声,往往会迎来人们阵阵的掌声;声情并茂的娓娓动听的故事更能受中学生的广泛青睐。探其魅力就在于讲究情感艺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语文是思想和艺术相统一的学科,也是情与理,情感与认识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若能讲究情感教学的艺术性,充分利用和发挥课文本身洋溢的情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接受语文知识,从而使学生喜于听,乐于学。
如果教师每上一篇新课文,都能以情激情,以情引情,导入新课,这样一开始便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用饱含激情的声音诵读课文,进行形象而逼真的描绘,辅之以轻重缓急的语调,使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这样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教师讲课中显露出激与缓的情感,使得课堂富有弹性和磁性,学生在听觉效果上便能产生一种音韵美,得到一种美的享受,激起他们对美的内容的追求。
二、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实施情感教学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没有情感的支持,人的其他心理活动,如感知、记忆、思维等都将变得软弱无力。情感是一个人从事工作和学习的一种内在的强大动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实施情感教学,从而丰富、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
1. 根据不同作品的类型选用不同的“传情”手段。在各个学科中,语文课有个特点,就是它可以用生动的美的形象去感染学生。向学生展示人物形象的美,这也是实施情感教学作用的重要的特点。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中学语文教材共有文章几百篇,其中,情景交融的诗歌,诗意盎然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作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些文章都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里面表达的情感丰富多彩,每一篇都有不同的情感因素。这些文章文风不同,格调各异。有豪放激昂型的,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等,这类文章激昂豪迈,犹如大江奔涌,一泻千里,给人以排山倒海之势。教这类文章应激情饱满,给学生营造一种昂扬、亢奋的课堂气氛;又有清丽婉约型的,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这类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它突出的特点是语美、景美,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较为含蓄。教这类文章要注意授课语言的优雅洁净,还要注意把重点放在充满情感的朗读上;还有严谨周密型的,如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孙世恺的《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这类文章语言精炼朴实,注重释义明理。教这类文章应尽量避免平铺直叙,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为打破文章因偏重于释理,教学时易导致课堂气氛的呆板沉闷的局面,可穿插一些有关的知识以活跃课堂气氛。总之,教师在讲课时,应根据不同作品类型的不同情感因素,满怀激情地分别把这些情感因素源源不断地传送给学生,使他们受到情的感染和熏陶,在情感中学到语文知识,在情感中培养语文能力。
2. 充分发挥语言手段的激情作用。当然,教师“传情”的手段多种多样。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表达情感的主要手段应是语言。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富有情感,对生活充满热爱、激情和幻想。他们在阅读课文时,容易产生“共鸣”,容易在语言的激发下积极开展表象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手段的激情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能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比如朗读课文,讲解作品时,都是要用语言,当然这些语言是带有浓郁的情感因素的,即要以情发声,以情带语。要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情感格调,“因情制宜”,该亢奋时要亢奋,当低沉时要低沉,让浓郁、饱满的情感浸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教师还应注意语言、语速、语调等的变化和结合。比如,在讲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时,采用低沉、缓慢的朗读能渲染出一种不满黑暗现实,却又无法超脱的苦闷、彷徨之情。这样就能准确地把课文中的“淡淡哀愁”传送给学生,使学生更能准确地理解课文。
另外,语文教材中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各种人物的身份、教养等。如周立波的《分马》中的老孙头、郭全海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朗读时切忌用同一种语调。总之,不管朗读哪种风格的文章,教师必须首先融之以情,然后,才能读出感情。只有教师的语言情感激发了学生的感情,他们才能进入文章所创造的意境,达到教学的目的。
3. 注意强化非语言手段的辅助作用。在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同时,还需要注意表情、目光、手势、身势等非语言手段的辅助作用。这些非语言的手段可以增强情感表达的形象性,使语言更富有感染力,同时还能促进学生激情的爆发。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为文体语言,声情并茂,“一石激起千层浪”。比如,教学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语言上的声色俱厉,气势磅礴,及愤怒的目光,挥舞的拳头,都能使学生如闻“一多先生”其声,如睹其人。相反,那种缺乏生动形象的语言,呆板的面部表情,呆滞的目光,都只会让学生感到无聊甚至反感厌恶,这样,对学生理解掌握课文是非常不利的。
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若能面带微笑,每提问一个学生后,总是客客气气地示意学生坐下。这样简单的举动可以温暖每个学生的心田,促使师生情感的交流与沟通。这对于缓解课堂紧张气氛是很有帮助的。
4. 创设生活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一篇文章离开了情和境,知识只能是处于游离状态的“散沙”,能力训练只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有抓住情境这根主线将所有知识的传授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串成一体,让学生进入艺术境界中去,达到“物我同一”,才能使学生接受情感教学,从而引起共鸣。因此,教师要借助生活活动和情感经历,创设情境,虚拟和亲临结合,课内和课外结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感体验机会。并善于引导学生抓住机会,指导学生随机观察体验,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生活感受力。如“激动”一词是一种极平常的情感,但到底是何种感受,许多学生都说不清楚。表达只能借助于“十分”、“非常”、“特别”等类词语来强调。教学中,若能借助某次竞赛获奖时的情境体验,学生就会说出“高兴得连话都说不出”、“忘记了一切”、“总是坐不住”、“笑个不停”等感受来。又比如教学《静夜思》,可以引导学生恍如旅店夜宿,顿时月光泻到床前,感受到秋月的清冷,产生以“霜”比月光和明月照耀四海也照耀家乡的情感体验。由此,把深沉、缠绵的思乡之情投射到眼前的景物中去。这时,“月光”已经不是纯粹的客观现象,而是渗透了情感的物象。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情感修养至关重要
以上说明了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课堂中如何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实施情感教学,旨在引起广大语文教师在认识与实践上的重视。为了今后能更好地实施情感教学,笔者认为,提高教师自身的情感修养至关重要。
1. 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情感。这是教学情感产生的基础,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情感,才能正视每一个学生,不管是“差生”还是优生,才会真正用心去关怀、爱护他们,只有这样,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才能建立和巩固。
2. 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情感理解力和表达力。教师要向学生传达各种各样的情感,首先要深刻地理解课文,从课文的整体入手,对文学语言和文学欣赏有完整、清晰、生动的感知,通过联想,在再创造想象中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可以这么说,准确地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基调是表达情感的前提。
3. 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情感控制力。教学中情感因素的重要性我们已经知晓了,那么,对这么多的情感因素,教学时应注意把握分寸,使它既不能缺乏也不能泛滥。为此,需要语文教师具备较强的情感控制力。在这一点上,首先要求教师一踏入课堂就应及时进入教师的角色,不要把课外的各种复杂的心情带入神圣的课堂,绝不把个人不健康的情绪带入课堂,以免影响学生。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应是一个忘记不良情感状态,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情境中的人。
4. 教师必须保持教学情感的适度投入。课堂中教学情感的投入,不是越多越好,千万不能达到“忘我”的境界。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在情感表现上只能是大海中泛起的小浪花,因此,具有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综上所述,情感如同一片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土壤里。中学语文教师应加强课堂情感教学,让情感教学充满语文课堂。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更加和谐融洽。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