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创造性体验”的设计与实践

2014-09-02 02:27:06张洵莉
中国科技纵横 2014年15期
关键词:创造性感官生命

张洵莉

(安康中学陕西,陕西安康 725000)

高中音乐“创造性体验”的设计与实践

张洵莉

(安康中学陕西,陕西安康 725000)

“创造性体验”可以打通学生的各种感官和身体意识,使他们对艺术的感知与欣赏、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能够真正与自身的生命存在联为一体。根据学生的身心和艺术能力发展的特点以及具体情形灵活开展。对学生感官与身体意识的开拓,培养学生在群体社会中构建健康的自我形象与认同,具有其独特的意义。

创造性体验 课堂教学 主动探索 生态关系

在新理念指导下的艺术教育改革,制定了艺术课程标准,其中强调“:艺术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造机会,并营造一种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创造活动进行过程中,自然地学会知识与技能”。我们把这种学生在创造性活动中通过主动的、探索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获得的体验,称之为“创造性体验”。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创造性体验”可以打通学生的各种感官和身体意识,使他们对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创造与表现能力、反思与评价能力相互融合、互生互补、相互强化能够真正与自身的生命存在联为一体。在这里,能力不仅体现在结果方面,还体现于体验的过程之中。

创造性体验在教材、教师、学生等多种要素之间形成的生态关系,可以让教材存在于活生生的语言情境中,变为一个能与我们产生平等对话的文本,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启发下,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索与实践获得活的动态的知识。用形象的话来说,此时教材所传授的知识,不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展现出来由不同景色交织而成五彩缤纷的大世界,每一个学生如同旅行者,他们都可以在这里发现属于自己的东西。

那么,怎样正确引导学生把获得的知识通过“创造性体验”应用个性化的创意和设计之中,从而提高自己的艺术综合能力呢?

1 首先要依循认知规律,把学生的“创造性体验”建立在对艺术进行充分感知、欣赏的基础之上

冯忠良曾说过“:能力是在知识与技能掌握的基础上,通过学习的迁移,将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概括化、系统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如果只是单纯的让学生参与,而忽视了对艺术的深入反思与评价,这样的体验就只能获得平面肤浅的感受,无法让艺术与学生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而学生的艺术知识技能就得不到更好发展。所以只有让学生更深的理解和熟悉艺术作品,才能将艺术作品的形成构筑转换为学生心灵的感动,从而获得更丰富的感受和体验。

例如,在教学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中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几首熟悉民歌的旋律特征,聆听和演唱其中的音乐选段,然后要求他们分成几个小组,讨论归纳这些民歌的创作方法并模拟创作。有一个小组的同学是这样完成创作:他们先由一个主持上台,指挥几名同学玩了一轮成语接龙的游戏,在第二轮开始时将成语换为一句旋律,并要求指定的同学用“接龙”的方式接唱下去,并用粉笔在黑板上记录下来,这样,一首根据民间“鱼咬尾”方法口头创作的“音乐作品”就“问世”了,精彩的表演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2 创设“创造性体验”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和艺术能力发展的特点以及具体情形灵活开展

高中学生充满活力、富于想象,注重别人的评价,有着强烈的表现欲。因此,激发他们的感官与身体意识,在艺术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而“创造性体验”活动的创设对学生感官与身体意识的开拓,培养学生在群体社会中构建健

康的自我形象与认同,具有其独特的意义。

例如,(1)结合多种艺术门类的特点,找准“切入点”创设“创造性体验”活动。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兴趣取向与个性发展出发,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最大限度地拓展教学思路,给每一个学生展示和提高艺术能力的机会。一首经典的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和柴科夫斯基的《第六(悲怆)交响曲》通过学生的“创造性体验”可以成为一幅气韵生动的中国山水画;在纸页中舞动旋转的线条;各种规则或不规则的黑白图案;还可以成为诗情勃发的学生笔下传神的文字……

(2)以戏剧化表演的方式开展“创造性体验”活动。书面或即兴的戏剧创作是最能表现自己独特的个人思想与情感的,而表演主要指学生发挥和调动各种能力对作品进行再创作或重新阐释的过程。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创作和表现力,所以高中艺术教育向学生提供思考、实施、改进独创性作品与演技的机会是提高他们艺术综合能力的关键所在。

3 开展“创造性体验”,还要转变过去课堂教学中只注重对作品时代背景、艺术风格等知识的认识,要引导学生从初级的感官体验走向对其内在意义的体验,逐步感悟审美对象的精神气质,进而提高自身的人生境界

美国著名的哲学家、符号美学的代表人苏珊.朗格总结说“:能激发人美感的艺术品一般都拥有这样的生命特征:有机统一性、运动性、节奏性和生长性。”人之所以会产生美感,就在于艺术中的生命形式与人的生命结构产生异质同构,人在艺术中看到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所以从莫种意义上来说,艺术更直观、更深刻地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意义以及对人类发展命运的思考和追求。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给人强烈的心灵震撼,它以高亢跌宕的旋律表达了人与命运的顽强抗争。通过我的讲解后,学生在聆听这首音乐时教室一片静寂,然后就节奏 OX XX X — 提问,让学生结合对音乐的感受和欣赏,体验来自“命运的叩门声”,它象征着生活中哪种声音的节奏?并说出理由。学生纷纷各述己见:有的说是脚步声,因为生命是有限的,我们必须用脚步去追赶时间,才能做更多的事;有的说是心跳声,心跳是生命存在的象征,无论面对恐惧、诱惑或险境,都要用坚强的意志和平和的心态直面人生……。这节课结束,学生们不是嬉戏打闹着走出教室,而是静静地离开。音乐的欣赏可以暂时结束,物化的声音可以暂时消失,但体验音乐后留下的那份震撼却牢牢地固化在他们心田。这正是艺术教育孜孜以求的目标所在。

以上所述,是我个人在总结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点滴体会与做法,我相信,随着综合艺术课程多样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广大艺术课教师的不断探索、实践与改进下,学生的艺术能力将得到全面发展,而艺术教育也会持续不断地向教育的总体目标推进。

猜你喜欢
创造性感官生命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防爆电机(2021年5期)2021-11-04 08:16:36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并用,形象饱满
感官训练纸膜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视野(2014年17期)2014-08-25 03:38:36
珍爱自我,珍爱生命